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近岸人工沙坝保滩促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  拾兵  李智  刘德飞  范菲菲 《海洋通报》2012,31(2):176-180
借助正态波浪模型,对北戴河海滩某横断面有、无沙坝布置进行了3种水位的极限波高入射试验,测取了坝内外波高过程线及稳定后的断面地形。试验资料及理论分析显示:有无沙坝时沿岸流及波浪的挟沙能力之比与水下沙坝的波浪透射系数的平方成正比,按试验最大透射系数计算的挟沙能力亦可降50%左右,且有沙坝上涌带破波回流对岸滩的冲刷水深可以维持在平均海平面以下1 m内,说明人工沙坝的填筑很大程度促使水体挟带泥沙于掩护区域落淤有效的阻止了泥沙的离岸亏损。试验将为保滩促淤工程设计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搜集1999年集集M7.6级地震、2008年汶川M8.0级地震震中高烈度区各乡镇生命损失和当年人口等基础数据,得到不同地震烈度下各乡镇死亡率数据。以评估地震减灾能力的宏观模型为基础,对各乡镇的减灾能力进行评估并划分等级,得到不同等级地震减灾能力与相对应的平均死亡率的统计关系。将此对应关系应用到2010年玉树M7.1级地震中,所得到的生命损失结果与官方公布的结果相近。表明宏观地震减灾能力评估体系可应用于单次地震损失快速评估工作中。  相似文献   
83.
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水平应变场   总被引:58,自引:11,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导并建立了块体的两种弹性运动方程:块体的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方程和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 应用统计学原理,使用西域、青藏和华北块体上的GPS站速度数据,对这两种弹性运动方程与刚体运动方程模拟块体站速度的无偏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统计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是描述块体运动的最优模型. 将中国大陆划分为10个块体,应用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和块体上的GPS站速度估计了各个块体上的旋转与应变参数,按照1°×1°的间距计算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上1005个点的应变参数,分析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应变场的基本特征. 用本文方法得到的主压应变方向与地质学方法和测震学方法得到的主压应力轴方向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华南块体除外).  相似文献   
84.
对荒漠化综合研究中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土地荒漠化是当前全球生态环境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危及到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作者对当前荒漠化中的若干问题(如荒漠化的认识,分类、分级以及监测评价等),进行了简要评述。认为统一认识,统一标准是当前荒漠化研究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
由GPS网融合得到的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提出将不同GPS网融合为一体的方法,实现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高精度GPS网的融合,获得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ITRF2000水平运动的速度场。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相对于具有整体旋转的欧亚板块的速度场和相对于具有整体旋转和均匀应变的欧亚板块的速度场。分析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速度场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该地区水平运动与变形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86.
苏南(包括浙北一部分)在晚二叠世长兴期,发育了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因其颜色有深有浅,故俗称“黑白长兴灰岩”。笔者于1987年测量了位于无锡市以东约25公里的嵩山长兴剖面。通过野外和宝内研究确定它是一生物礁沉积,这在下扬子地区长兴期地层中还是第一次发现。本文意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同行们的注意。一、古地理背景众所周知,在长兴期沉积以前,苏南地区发育了一套以滨海沼泽平原相为主的含煤岩  相似文献   
87.
鄂尔多斯高原演化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8.00Ma以来红粘土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红粘土沉积的地貌位置、与下覆地层接触关系、粒度特征分析,研究红粘土形成过程及环境背景:中新世晚期—上新世,鄂尔多斯地块已完成由盆地向高原转型,其明显的环境效应在地貌上表现为差异隆升造成的起伏地表,形成遭受风蚀的高地与接收红色粘土沉积的洼地.红粘土序列物质主要来源是风力携带的粉尘,以"覆盖式"披盖在原始地貌上.但是,降落在高地的粉尘在风力与水流作用下被搬运至洼地,不能象第四纪黄土粉尘那样沉降后基本覆盖在整个黄土高原,因此鄂尔多斯地区没有形成连续的红土高原,仅在当时的洼地保留有红粘土沉积.虽然在隆起高地没能保存红粘土,但由于红粘土断续分布在现今黄土高原地区,仍可认为在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有不连续的"红土高原"存在,红粘土在一定程度上修饰和改造了原始地貌.高原内部出现差异抬升,表现在北部白于山、中部子午岭以及南部渭北北山隆升.渭北北山北缘凹陷形成更早,成为红粘土沉积中心,朝那、灵台、旬邑地区都沉积了相对较厚的红粘土.第四纪以来高原北部干旱化加剧,黄土堆积加速形成黄土高原,晚更新世以来高原加速隆升侵蚀加剧,特别是造成了三门湖被切穿,侵蚀基准面降低,导致地下潜水面降低、河网密度加大、蒸发量增加,从而加剧了黄土高原地区干旱化的发展.因此鄂尔多斯高原隆升对区域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有关太阳系天体中等挥发性元素的研究掀起了一波浪潮。锌作为中等挥发性元素,其稳定同位素对于高温挥发过程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因此,在行星科学领域锌同位素逐渐成为研究星云和行星演化的一个理想工具。本文系统地归纳了各类陨石和行星天体储库的锌同位素组成,并对不同种类的陨石以及地外样品(碳质球粒陨石、普通球粒陨石、顽火辉石球粒陨石、橄辉无球粒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月球陨石和Apollo样品、火星陨石、灶神星陨石等)中的锌稳定同位素研究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主要包括不同陨石和行星锌同位素组成的控制因素以及锌同位素对太阳系内星云过程和行星过程的指示;同时,简要论述了锌同位素在太阳系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分馏机制,并立足目前的研究基础,探讨锌同位素在行星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9.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为了保证煤层瓦斯的抽采均衡,防止出现瓦斯灾害,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展瓦斯地质的精细勘查。在此过程中一个常用的勘察方法就是瓦斯抽采钻孔,这对于及时发现瓦斯地质异常,防止瓦斯灾害的发生,保证煤矿开采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就主要对其重要性予以简单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的基于瓦斯抽采钻孔的煤矿瓦斯地质精细探查技术予以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90.
用菲律宾海板块上7个站ITRF2000的速度建立了菲律宾海板块的整体旋转线性应变模型. 结果认为菲律宾海板块的现今运动是顺时针方向旋转,与NNR_NUVEL_1A估计的旋转方向一致,但与NNR_NUVE_1A估计的旋转极位置和旋转角速度有较大差别. 本文模型与Sella等建立的刚体运动模型相比能更精确地描述菲律宾海板块的现今构造运动与板内形变. 菲律宾海板块内部存在强烈的形变-应变场. 在板块上存在一致的向东形变,形变速率在中央构造线附近小,东、西边界附近大,南、北两端小,中部大,在Mariana弧上向东的形变速率达到484 mm/a. 板块上南北方向的形变,东、西部存在明显差别,东部的南北向形变速率很小,西部在Manila海沟附近南北向形变速率较大,北端向北的形变速率为113 mm/a,南端向南的形变速率为293 mm/a. 板块的中央构造线把板块的主应变场分为东、西两个区. 东区存在非常强烈的张应变,压应变则很弱. 主张应变为近东西方向,从中央构造线向东主张与主压应变率逐渐增加,板块东南边界附近(148°E,15°N)主张应变率最大为858×10-8/a. 在西区,存在很强的主压应变而主张应变则较弱,主压应变为NW-SE方向,主压与主张应变率呈现从中央构造向西逐渐增加的特征,在板块西北边界(122°E,23°N)附近,主压应变率最大为571×10-8/a. 菲律宾海板块主应变场的空间变化与板块内部及周围的构造背景密切相关,是构造应力场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