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吉林省土壤冻融的逐日变化及与气温、 地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壤冻融过程对气候和生态环境演变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季节冻土区土壤冻融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2014-2017年吉林省典型代表观测站逐日冻土、气温和地温数据,研究土壤冻融的逐日变化及其与气温、地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土壤冻结和融化完整过程中,冻土上限呈直线上升趋势变化,下限呈先增大后减小的三次曲线趋势变化,即从稳定冻结初日起,冻土深度逐渐加深,在达到最大值后,缓慢变浅。冻土融化包括下限和上限融化两个过程,具有“两头化”的变化特征。冻土上限融化与下限同时开始或者晚于下限,但冻土上限融化的日变化量要大于下限。在土壤冻结过程中,活动积温、0 cm地积温、10 cm地积温与冻结深度呈三次曲线变化关系,随负积温的增加,冻结深度加深。在冻土上限融化过程中,活动积温、0 cm地积温、10 cm地积温与冻土上限深度呈三次曲线变化关系,随正积温的增加,上限融化深度加深。在冻土下限融化过程中,活动积温、0 cm地积温、160 cm地积温与冻土下限深度呈显著的直线趋势,随正积温的增加,下限融化深度变浅。  相似文献   
142.
地磁台网产出的基础观测数据,从时间分辨率上讲,有秒数据、分钟值、日均值、子夜均值等,反映着不同的地磁场变化成分.识别这些观测数据中的异常并对异常来源进行判别和研究,可以为完善地磁观测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同时促进地磁观测数据在地震监测预测中的应用,并保证基于这些数据的研究和产出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3.
利用云南地磁台阵5个测点的秒采样观测数据,提取了发生在云南台阵附近宾川MS5.0级地震前的地磁异常信号。通过对地震前后2个月内各个测点极化值SZ/SH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极化值SZ/SH的幅度在震前半个月有明显的增强,而且异常幅度和震中距成反比。同时,通过4个测点极化值SZ/SH时间序列与Dst指数的对比,确定了这种异常幅度的增强并不是由空间电流体系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4.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were developed from the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 of Pacific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Repeat motifs were found in 4.95% of the ESTs at a frequency of one repeat every 10.04 kb of EST sequences,after redundancy elimination.Seventeen polymorphic EST-SSRs were developed.The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varied from 2-17,with an average of 6.8 alleles per locus.The expected and observed heterozygosities ranged from 0.159 to 0.928 and from 0.132 to 0.922,respective...  相似文献   
145.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were developed from the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 of Pacific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Repeat motifs were found in 4.95% of the ESTs at a frequency of one repeat every 10.04 kb of EST sequences, after redundancy elimination. Seventeen polymorphic EST-SSRs were developed. The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varied from 2–17, with an average of 6.8 alleles per locus. The expected and observed heterozygosities ranged from 0.159 to 0.928 and from 0.132 to 0.922, respectively. Twelve of the 17 loci (70.6%) were successfully amplified in H. diversicolor. Seventeen loci segregated in three families, with three showing the presence of null alleles (17.6%). The adequate level of variability and low frequency of null alleles observed in H. discus hannai, together with the high rate of transportability across Haliotis species, make this set of EST-SSR markers an important tool for comparative mapping,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and evolutionary studies, not only in the Pacific abalone, but also in related species.  相似文献   
146.
随着空间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空间活动的增加,人们对于了解空间天气情况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各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对空间天气的预报,其中地磁扰动或磁暴预报是空间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之一。了解磁暴(尤其是强磁暴)的时间分布特性,是中长期空间天气预报中的重要一环。尽管磁暴是一种全球性地磁扰动,但是磁暴期间地表观测到的地磁扰动不完全一致,具有地区性差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系统对区域性磁扰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47.
遥感技术在土地更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使用遥感影像辅助土地利用更新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以SPOT-5为例,探讨了遥感技术在土地更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发现,经过几何纠正和数据融合处理的SOPT-5遥感正射影像图数据对线状地物和图斑的判别清晰,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8.
基于茶叶气候品质评价模型,分析了2020年1月10日—5月10日茶树生长发育气候实况,对2020年安徽省霍山县黄芽茶叶的气候品质进行评价,并确定最佳采摘期。结果表明:霍山县茶叶种植基地于2020年4月20日—5月3日采摘的霍山黄芽茶叶鲜叶气候品质评价等级为“特优”;4月1—4日、14—19日采摘的鲜叶等级为“优”;其余时段等级为“良”。  相似文献   
149.
贾翔  李琪 《冰川冻土》2020,42(2):716-726
冬季牲畜宿营地是游牧过程中牲畜和人共同休憩的场所。通过解译提孜那甫河流域2000年、 2010年和2018年的Landsat影像, 提取相应时期的冬季牲畜宿营地信息, 探究近18年来宿营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研究区冬季牲畜宿营地由2000年的306处增至2018年的712处, 其数量和面积增加显著; 宿营地分布热点区由中部向东西向扩散, 冷点区沿西北 - 东南方向蔓延; 宿营地分布于海拔2 100~3 000 m的水草条件较好的缓坡区域, 由阴坡逐渐向阳坡过渡, 向居民点方向迁移, 与道路的距离呈两级分化的趋势, 冰雪融水是牲畜和牧民的主要水源; 人口、 载畜量、 NDVI和农村公路密度是冬季牲畜宿营地时空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因素。鉴于牧民相对恶劣的生产生活现状, 建议应因地制宜, 增加和改善露营基础设施, 助力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50.
应用小波变换提取张北地震的震磁效应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98年1月10日的张北地震为例,应用小波变换及傅里叶分析,分析震中附近的6个地磁台站在地震前后共6个月的地磁场三分量分钟值采样数据.发现各个地磁台站记录的地磁场Z分量在张北地震前三个月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频率随着离发震时间越近而越来越高,出现的地点由南向北迁移.地磁场H和D分量没有此类异常出现.用这6个地磁台出现异常时同一频率所对应的振幅值绘出等值曲线,得到的图形是稳定的四象限分布,震中基本上位于0~3nT的等值线上.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是提取地震磁效应的有效工具,同时也证实了地震磁效应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