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1.
比较研究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S)与盘鲍(H.discus discus)(J)正反交F1及其亲本自繁后代的卵裂速度和孵化速度,以及杂色鲍与盘鲍杂交F<,1>及杂色鲍自繁幼体的成活率.在22~23℃下,杂色鲍自繁后代的早期发育速度快于盘鲍自繁后代.杂色鲍和盘鲍2细胞期分别为授精后45.3...  相似文献   
22.
对西氏鲍、皱纹盘鲍及其正反杂交F1代样本的含肉率、基本营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矿物质含量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分别进行测定,并对它们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正反杂交F1代样本和皱纹盘鲍的含肉率均显著高于西氏鲍(p〈0.05);西氏鲍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63.65%),粗脂肪含量最低(3.37%),2种杂交F1代样本的肌肉蛋白质含量都高于皱纹盘鲍;亲本及其正反杂交F1代样本内脏中的Fe、Mn、K、Ca、Zn、P、Cd、Pb、Cr含量均高于其足部肌肉,但4种鲍足部肌肉的各种元素含量差别不大.实验测定皱纹盘鲍♀×西氏鲍♂杂交的F1代样本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总量和牛磺酸含量高于其他3种鲍;西氏鲍♀×皱纹盘鲍♂杂交的F1代样本的氨基酸总量(56.50%)、必需氨基酸含量(17.26%)、必需氨基酸指数(93.47)及鲜味氨基酸总量(24.51%)均高于其他三者.以上实验数据说明,通过种间杂交,亲本某些遗传性状缺陷在子代中得以改良,并且获得的正反杂交F1代样本都有部分性状优于双亲.  相似文献   
23.
温度对杂色鲍不同群体生长率与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6、20、24和28℃这4个设定的水温下,以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日本群体、台湾群体、越南群体和“东优1号”为材料,进行为期40d的养殖试验,对4个杂色鲍群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壳长日增长率(LGR)和体重日增长率(WGR)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东优l号”杂色鲍群体在28℃时的LGR和WGR值分别达到162.23±15.79lxm/d和46.52±6.89mg/d,在4个温度下的LGR和WGR值都优于其他3个群体,台湾群体在较高温度(24和28℃)条件下的LGR和WGR值要高于日本群体,而日本群体在较低温度(16和20℃)时的值则高于台湾群体.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温度对杂色鲍不同群体的生长率指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4.
海绵标本长期、完整的保存是开展海绵分类学及分子进化研究的重要前提, 本研究以建立通用的海绵动物标本的保存方法及快速、完整的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为主要目的, 通过对硅质的山海绵(Mycale sp.)和钙质的白枝海绵(Leucosoleniidae sp.)为材料进行–20℃冰冻、乙醇固定、冰冻后风干和乙醇固定后风干等4 种保存方法进行研究, 同时采用酚-氯仿法、高盐法、CTAB 法等3 种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测试了4 种保存方法的DNA 提取效率。实验结果显示, 海绵样品的4 种保存方法以及3 种DNA 提取方法对于硅质海绵以及钙质海绵虽然在提取的DNA 得率上有差异, 但都能获得较高纯度基因组DNA。从经济成本、方便性、潜在的污染等因素考虑, 高盐法是首选的提取海绵基因组DNA 的方法; 乙醇固定保存的海绵样品DNA 得率最高, 冰冻的海绵样品得率最低, 推荐采用乙醇固定保存海绵样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采用12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泰国选育系TF4~TF6连续3代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3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30、0.717和0.708,均高于0.5,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平均等位基因数(A)、有效等位基因数(A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667~12.583、6.334~6.915、0.658~0.672、0.737~0.787和1.837~2.003,整体呈降低趋势,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0.95%;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介于0.00569~0.01324,处于低等分化水平(Fst<0.05)。主坐标分析和STRUCTURE分析结果显示,3个群体呈现出相似的遗传背景和遗传结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连续多代的人工选育,方斑东风螺选育群体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水平较低,遗传结构趋于稳定,仍具有较高的遗传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26.
国外对藤壶幼体附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藤壶的幼虫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态 :浮游 ,无节幼体 ,腺介幼体。腺介幼体是一种特殊的幼体形式 ,它无须摄食 ,此阶段仅仅是为了选择附着、变态的适宜地方。游泳着的腺介幼虫被流动的水流牵引附着到底质上 ,它们开始用其小触角运动。这种附着是可逆的。如果幼体不变态 ,它们能重新恢复游泳阶段 ,因为它们还保留着游泳的能力。一旦幼体附着 ,腺介幼虫便开始探查它所附着底质的各方面的理化性质。腺介幼虫以有规律的“步伐”在底质表面上运动 ,运动的距离一般较短 ,且每一步都很少改变方向或停止。当幼虫找到适宜的附着物后 ,从其第一触角第三…  相似文献   
27.
5种重金属对白脊藤壶无节幼体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铜、锌、镉、汞4种重金属无机离子及1种有机形态的锡对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第二期无节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报告了各重金属在作用时间为2、4、8、16和24h时的最高无毒浓度、最低有毒浓度、半致死浓度及各有毒浓度产生毒性作用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不同化学形态的重金属对白脊藤壶幼体均具较高的毒性,其毒性随重金属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大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有机形态的锡对白脊藤壶第二期无节幼体的毒性要高于其它4种重金属无机离子的毒性,4种重金属无机离子对白脊藤壶第二期无节幼体的毒性大小顺序为:汞〉铜〉镉〉锌.揭示了白脊藤壶第二期无节幼体的急性毒性实验具灵敏度高、指标明确、方法简便、取材方便、实验周期短、具重要的生态意义等优点,可应用于海洋中若干种重金属的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28.
盐度对冠瘤海鞘幼体附着与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盐度梯度实验检验了盐度对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幼体附着和变态的影响。在盐度10-40范围内,低盐度抑制幼体变态,高盐度促进其开始变态及完全变态,但盐度40不促进完全变态。低盐度可使幼体附着(除盐度10抑制附着),高盐度促进附着,但盐度达40不促进附着。  相似文献   
29.
台湾东风螺的生殖系统及其组织结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柯才焕  李复雪 《台湾海峡》1990,9(4):359-365
本文报道了台湾东风螺(Babylonia formosa)雄性和雌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以及各器官的组织学研究结果,并与一些狭舌目种类的生殖系统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0.
两种东风螺幼虫附着和变态的化学诱导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持续24h作用下,12×10-3mol/dm3 K+可有效地诱导台湾东风螺(Babylonia formosae)和方斑东风螺(B.aerolata)的浮游幼虫90%以上完全变态.持续作用24h,15×10-3mol/dm3 K+对方斑东风螺幼虫有毒害作用,但作用12h可取得较好的诱导效果.增加K+诱导变态的稚贝能正常活动和摄食.增加K+诱导的幼虫变态率随幼虫平均壳高的增大而提高.L-多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5.5×10-6~5.5×l0-5mol/dm3时对方斑东风螺幼虫的变态无诱导活性,而多巴胺在10-4mol/dm3时可诱导较12×10-3mol/dm3 K+约少一半的变态率.钾通道阻滞剂TEA对K+诱导两种东风螺幼虫变态无阻抑作用.根据添加KCl诱导幼虫变态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幼虫获得变态能力时的壳高,在台湾东风螺是860.2~1009.8μm,在方斑东风螺是849.6~956.0μm.两种东风螺的浮游幼虫均有变态延迟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