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轨道-桥梁-桥墩-季节性冻土区场地的地面振动和沉降问题, 选取哈大高速铁路铁岭至四平段某桥墩及周围基础场地为测试段, 对实测数据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进行分析, 研究了桥墩及周围不同场地的振动特性, 结果表明:桥墩和基础场地的振动特性存在很大的差异, 基础场地对振动有放大效应, 且不同基础场地对振动的放大效果也明显不同。结合实测概况建立了桥墩-基础场地有限元数值模型, 分析桥墩及基础场地在不同季节的振动传播特性, 以及基础场地土体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 并利用累积塑性应变模型对重复列车荷载作用下季节性冻土区基础场地的沉降变形进行分析, 发现场地振动加速度峰值随与桥墩距离R的增大而衰减, 且在冻结季的振动衰减速度明显小于非冻结季的; 基础场地地表的累积沉降在距桥墩R=0.5 m处最大, 且随着列车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最后逐步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2.
根据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前后(2008年4月1日至7月13日)甘肃省陇南地区及甘南州舟曲县宏观异常的震后现场调查结果,经过资料整理分析和挑选可靠异常现象,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宏观异常的数量临近地震逐渐增多,在临震前形成峰值;在空间上宏观异常的分布在高烈度区较多.对宏观异常与震源机制关系以及宏观异常对地震预测可能发挥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准确模拟和预测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和理论载畜量对于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优化放牧管理至关重要。当前很多研究以围栏外草地AGB为基础,估算了青藏高原草地AGB的现存量。但是,牛羊啃食后的草地AGB现存量无法准确评估草地理论载畜量。围栏内草地不受家畜采食影响,其年际变率由环境因子驱动,可视为草地潜在AGB (potential AGB,AGBp),更适用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评估。本研究以青藏高原345个围栏内AGB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气候、土壤和地形数据,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草地潜在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并对当前气候条件(2000-2018年)和未来20年(2021-2040年)4种气候变化情景(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下的草地AGBp和高寒草地理论载畜量进行模拟与预测。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算法可准确模拟当前气候条件下的青藏高寒草地AGBp(R2=0.76,P<0.001);2000-2018年青藏高寒草地AGBp平均值为102.4 g m-2,时间上增加趋势不明显(P>0.05);AGBp年际波动和生长季降水显著正相关(R2=0.57,P<0.001),和生长季温度日较差显著负相关(R2=0.51,P<0.001)。(2)当前气候条件下,青藏高寒草地平均理论载畜量为0.94 SSU ha-1(standardized sheep unit ha-1);在过去20年约有54.1%草地理论载畜量呈提升状态。(3)和当前相比,未来20年青藏高原中部和北部草地AGBp和理论载畜量呈下降态势。因此,建议未来在厘清气候变化影响下草畜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草牧业规划和管理,以缓解区域气候变化引起的草畜矛盾。  相似文献   
24.
2009年,在国土资源系统内开展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是新时期加快地质找矿改革发展的总动员,重在研究制约地质找矿的现实问题。巴彦淖尔市积极组织开展大讨论活动,梳理出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巴彦淖尔市实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5.
祁连山地震带属于南北地震带的北端,全长1000余千米,贯穿整个河西走廊,人口密集,有众多国家大型矿产企业,同时该区历史上巨大地震频发,据历史地震研究从公元1500年以来该区7级以上地震就达到10次,其中7.0~7.9级地震8次,8.0级以上地震2次,分别为1920年12月16日甘肃古浪8.5级地震和1927年5月23日宁夏海原8.0级地震,  相似文献   
26.
代炜  严武建 《高原地震》2009,21(3):1-10
地震序列的特征和震型判定工作有助于抗震救灾工作的开展,对其发生成因的研究是解决地震预报难题必须面对的科学问题。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初步研究表明:①余震沿龙门山断裂带分布于宽100km,长约330km的带状区域内,并侧向于主震震中的北侧;②序列发展初期有2个快速衰减过程;③序列类型为主震一余震型,最大强余震6.4级;④序列的空间演化过程,强余震震源机制结果和地震精确定位结果分析表明,序列具有分段特征;⑤8.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断裂带,发震构造在剖面上呈现出“犁形”或“铲形”。地球物理勘探和壳、幔结构反演结果表明,自青藏高原穿越龙门山到四川盆地存在地幔阶梯,上地幔阶梯的阻挡作用使得物质东移速率减慢,并蕴积了汶川8.0级地震所需能量。地震的产生正是东西向应力平衡被打破的结果,余震沿龙门山断裂的分布是高原地壳在印度板块的推挤作用下向北北东方向的运动得以继续的表现。整个龙门山断裂带都参与了活动,龙门山断裂带北端作为断裂带的止裂端与南段同期活动。  相似文献   
27.
本文主要利用第一次“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联合调查”所获得的海洋水文、气象及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暖水区边界层大气层结特征,指出热带西太平洋边界层大气具有多层结构和多层送温现象,边界层内各层厚度及气温、位温、混合比随高度的变化趋势如下:超绝热层位于地面以上50m左右,气温、位温、混合比迅速减小,系绝热不稳定层;第一层为混合层,平均厚度为351m,位温、混合比变化不明显;混合层上又是逆温层大多为30—100m厚,位温迅速增大,混合比迅速减小,系绝对稳定层;700—1000m为浅对流云活跃层,  相似文献   
28.
浮游植物动力学模型及其在海域富营养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浮游植物动力学模型用来研究特定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定量确定各种物理,生物过程的贡献,对解决浮游植物生物量异常增加导致的富营养化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国内外海洋浮游植物动力学模型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介绍了几种不同时空尺度浮游植物动力学模型的特点和性能,此类模型在发达国家的海域富营养化研究和环境管理中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而我国目前虽已开展了海洋生态模型的初步研究,但面临一些困难,其中不仅需要获取特定海域的过程参数,而且急需对海域的强迫过程和边界过程加强认识。  相似文献   
29.
本文提出了基于Hadoop集群计算的土地时空大数据集成平台框架,并初步实现了原型系统,对关键技术进行了验证.实例验证结果显示,利用本研究提出的技术路线和框架,可以极大地提升海量土地时空数据的管理水平、处理能力和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30.
本文根据1982年12月至1987年2月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联合调查观测资料计算了大气边界层的块体理查森数和温度结构系数,分析了大气边界层热力稳定度、几个标准等压面热力状况和风场的分布特征,并与1985年底至1986年初的观测资料作了对比,得出E1 Nino形成期热带大气热结构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