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为满足使用手持GPS/PDA进行1∶10 000地形图野外调绘生产,以适应大面积、规模化基础测绘的要求,对GPS/PDA全野外调绘试生产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相关的技术要求,为利用手持GPS/PDA进行野外调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郭海青 《测绘通报》2013,(4):86-87,96
通过研究数字城市构建的目的、意义,确定三维城市建设先进性、规范性、开发性的建设原则,从三维城市模型建设的关键问题入手,针对城市大范围模型构建的特点,选择自动建模和精细建模两种方式,并讨论两种建模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纹理大小、模型构建精细程度、不同地物的建模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23.
在工业测量领域中,由于测量对象千差万别,离散的测量数据很难进行描述和分析,而可视化技术能有效地克服这一缺点。本文研究了在VB平台上进行OpenGL图形开发的方法,实现了DXF文件的读取与显示、多种3维模型的绘制以及交互操作功能,为工业测量数据实现3维可视化分析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4.
在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重磁场中,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小波都适合于位场分离.这里采用对称性、紧支撑性较好的Daubechies小波对重力场多尺度分解,依照重力背景场的地质意义提取重力异常背景场,并在此基础上计算重力异常异常场.最后通过模型试算和实例分析进一步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5.
为进一步规范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加大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安全保障力度.象山县局重点做好三个强化,全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是强化责任分解。今年象山县计划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5万亩,现已确认镇(乡)政府为实施主体,并已将任务分解下达到18个镇,其中对涉及6个乡镇的9个项目1.5万亩直接认定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对涉及7个乡镇的18个项目3.3万亩提升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对涉及5个乡镇的5个项目0.2万亩要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26.
1997年6月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头附近海域收集日本鬼you,采用放射凤学方法检测了注射毒腺粗提物大鼠局部肌肉组织、血浆、疹髓、延髓、中脑、下丘脑及免疫器官内P物质和生长抑素含量变化;用MTT法检测了朱粗提物在整体和离体条件下对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用生化方法检测了毒腺组织中透明质酸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实验组大鼠局部肌肉及延髓、中脑、胸腺中脾脏中P物质含量增加,而下丘脑中P物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27.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指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塌陷、地裂缝、砂土液化。震级大于5级、烈度超过Ⅵ度的地震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震级和烈度越高,次生地质灾害越严重。本文根据中国历史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活动程度及发生条件,以地(市、区、盟)为单元,进行了危险性评价:高度和中度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的陕甘宁川渝滇藏地区,形成一个大致NE向高危险带,其余大部分地区为轻度危险区。   相似文献   
28.
采用高分辨折射和宽角反射/折射综合地震探测方法,在浙江省中部沿黄岩、临海、东阳、桐庐、昌化进行深部构造探测,获得一条长约350km的速度结构剖面。探测结果表明,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多层性,存在3个速度间断面;基底速度结构图像揭示了速度结构的横向非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既对应于地质构造单元的分界线或断裂构造带,也反映出东西部构造特征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9.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s of aliphatic and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nd heavy metals were measured in tissues of the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collected from 5 sites in Jiaozhou Bay, Qingdao, China.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aliphatic hydrocarbon and PAHs ranged from 570 to 2 574 ng/gdw (gram dry weight) and from 276 to 939 ng/gdw, in the most and least polluted sites, respectively. The bio-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s and PAHs in the clams appeared to be selective. Aliphatic hydrocarbons were predominantly represented by short chain (<nC23) n-alkanes, suggesting that petroleum hydrocarbons were likely the major contamination source. The selective uptake of 3 and 4 ring PAHs, such as naphthalene, fluorene, phenanthrene, fluoranthene and pyrene, by the clams was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kinetic processes that were energetically favorable for uptake of compounds with fewer rings. Accumulation of the metals Cd, Cu, Zn, Pb, Cr, Hg, and As in the clam tissues also showed high variability, ranging from 0.043 to 87 μg/gdw. Among the 7 detected metals, Zn, Cd, Cu, and As had a particularly high potential of accumulation in R. philippinarum. In general,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tissue concentrations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of hydrocarbons and of some metals.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moderate contamination with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low to moderate contamination with metals, currently exists for clam R. philippinarum in Jiaozhou Bay,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regional studies. A long-term monitoring program is certainly needed for assessment of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influence and toxicity of these contaminants of R. philippinarum in Jiaozhou Bay.  相似文献   
30.
单颗粒碎屑矿物可减小源区岩石类型、蚀变过程和程度及搬运与沉积过程对物源信息释读的干扰,已逐渐成为海洋沉积物物源分析的有力工具,并取得一定的应用成果。目前,锆石、石榴石、长石、辉石、角闪石、独居石及磁铁矿等均已被成功用于海洋沉积物物源研究,并主要利用单矿物主量元素、年代学等方法精确识别物源区地质特征和位置,但单矿物微量元素、同位素及微区结构及多矿物对比研究的应用尚有不足;因此,目前对物源信息的释读难免片面,物源识别方法和技术也仍未成熟。随着方法的发展和完善,将可开展诸多深入研究,如通过锆石、独居石、云母和磷灰石等不同矿物的年代学研究,示踪研究物源区的时空变化;通过建立多矿物定量研究模型,进而定量研究源区蚀变速率和源汇过程中的物质输运通量和过程等。文章总结单颗粒碎屑矿物在物源识别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应用前景,以期引起同行对此研究方法的关注,进一步促进该方法在海洋沉积物物源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