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S structures, water mass exchange and deep circulation in the Andaman Sea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from a high-resolutio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MITgcm).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low 1 000 m, the water mass is saltier, warmer and more homogeneous in the Andaman Sea than that in the Bay of Bengal, attributing to the strong vertical mixing at the depth of ~1 800 m. The water mass exchange between the Andaman Sea and the Bay of Bengal goes through three major channels, which manifests itself as follows: the northern channel(Preparis Channel) is the main passage of water mass transport from the Bay of Bengal to the Andaman Sea, whereas the Middle Channel(the south of Andaman Islands and the north of Nicobar Islands) has an opposite transport; the southern channel(Great Channel) features with a four-layer water exchange which results in the least net transport among the three channels; all the transports through the three channels have an intra-annual variation with a period of half a year. At 1 000-m depth, the entire Andaman Sea is occupied by a cyclonic circulation in January and July while by an anticyclonic one in April and October. The semiannual cycle found in both the deep circulation and water mass exchange is lik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ownwelling eastward-propagating Kelvin waves induced by the semiannual westerly component in the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during intermonsoon seasons.  相似文献   
372.
低氧诱导因子基因(hifs)是由α和β构成的异源二聚体转录因子,在生物低氧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对花鲈4个hifs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检测,并检测了各基因在低氧诱导后的mRNA表达变化。研究表明,通过全基因组比对、进化树分析和共线性分析,共鉴定出花鲈的4个hifs基因,分别为hif1α、hif2α、hif3α、hif1β。组织表达结果显示,hifs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特征。低氧((1.56±0.24)mg/L)诱导下,hifs各基因的响应时间和响应程度存在一定差异。肝组织中,低氧胁迫3和6 h后,hif1α、hif2α、hif3α和hif1β表达量均出现了显著升高,表明hifα和hif1β基因可能共同起低氧调控作用;而低氧胁迫12 h后,仅hif1α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hif1α基因在肝组织低氧调控12 h内持续起作用。鳃组织中,低氧胁迫3 h后,hif1α、hif2α、hif3α基因表达量出现了显著升高,而低氧胁迫6 h后,hif3α和hif1β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说明在鳃组织前3h的低氧胁迫中仅hifα基因起调控作用,而6 h后hif3α和hif1β基因共同调控低氧胁迫。常氧恢复阶段肝、鳃组织中各基因表达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4个hifs基因的组织表达具有特异性,同时对低氧的响应时间和程度不同,研究结果弥补了花鲈hifs基因及低氧应答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373.
为促进上海港港口建设以及港城一体化发展,文章采用DEA模型,分析2000—2018年上海港港口经济效率以及港口对城市经济贡献效率,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港港口经济综合效率大致呈上升趋势,其中2000—2006年主要受规模效率的影响,2006年后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上海港港口对城市经济贡献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综合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纯技术效率;为此,上海港应进一步整合现有港口资源和优化港区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74.
以热灭活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培养海洋蛭弧菌类生物菌株DA5,将其以高(11500pfu·mL-1)、低(1150pfu·mL-1)两种浓度加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用水中,研究了无节幼体培育到糠虾幼体期间DA5对幼体变态和存活、水体中异养细菌和弧菌含量、pH、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DA5可显著提高幼体存活和变态率,并在加入后3d内降低或显著降低水体异养细菌和弧菌含量,而低浓度DA5对试验期间幼体成活、变态及水体异养细菌和弧菌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除糠虾幼体Ⅰ-Ⅱ期高浓度处理组水体NH3-N含量有显著升高外,试验期间各组水体pH、COD和NH3-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海洋蛭弧菌类生物DA5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控制因子应用于对虾育苗中.  相似文献   
375.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边界带构造样式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是一条燕山运动期形成的、复杂的构造——地貌边界带,由离石断裂和晋陕挠褶带组成。基于野外观察和构造测量资料,本文论述了该边界带分段特征及断裂构造样式,利用断层滑动矢量资料反演古构造应力方向,建立了侏罗纪—白垩纪构造应力场演化序列。结果表明,该边界带发育3类断裂构造样式:反冲断裂、上盘断坡褶皱和盖层滑脱。根据地表构造样式推断,该边界带构造组成了山西断隆深部由东向西扩展的断坪—断坡式拆离系统的前缘反冲构造或上盘断坡。沿边界带发育挤压破碎带和构造透镜体。断层运动学分析结果展示了多向挤压应力作用,挤压应力方向为W—E、NW—SE和NE—SW向。该边界带的分段构造样式和应力作用方向记录了晚侏罗世燕山运动时期华北地区陆内挤压变形特征,为研究燕山运动时期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俯冲产生的远程效应和华北陆内构造变形动力学提供重要的构造地质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6.
新疆卡拉先格尔铜矿韧脆性剪切变形与铜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拉先格尔铜矿位于阿尔泰成矿带南缘东段, 通过对阿尔泰南缘卡拉先格尔铜矿发育的构造变形的分析, 认为矿区内发育的脆韧性剪切带对矿化、围岩蚀变的形成和空间展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今后在矿区内找矿不仅要重视岩性对矿化的控制, 还要重视韧性剪切变形带对矿化的制约, 尤其是位于剪切带的斑岩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 岩体微裂隙发育, 易形成矿体的富集。   相似文献   
377.
为探究在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响应环境因子胁迫中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s)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水平鉴定获得了花鲈的14个Galectin基因(LGALS1、LGALS2a、LGALS2b、LGALS3a、LGALS3ba、LGALS3bb、LGALS4、LGALS8a、LGALS8b、LGALS9、LGALS17、GRPa、GRPb和GRPc)。通过系统发育、拷贝数、共线性和基因结构分析证实了基因注释的准确性和结构上的保守性。利用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Galectin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在多种环境因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研究表明,Galectin家族各基因在花鲈的7个组织(肝、鳃、脾、胃、脑、精巢和卵巢)中广泛表达,且有6个基因(LGALS3ba、LGALS4、LGALS8a、LGALS9、LGALS17和GRPa)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Galectin家族的不同成员在4种环境因子胁迫下(低氧、碱度、高温及盐度适应)表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响应,其中LGALS3a、LGALS3ba、LGALS4、LGALS17和GRPb在4种环境胁迫中表现出显著的差...  相似文献   
378.
2010年春、夏季对绿鳍马面鲀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研究.以驯化的2~4龄野生绿鳍马面鲍作为亲鱼,人工采卵、半干法授精获得发育同步的受精卵.受精卵孵化条件:水温为(21.O士0.5)℃,S为32~33,pH为7.8~8.2,微充气.对绿鳍马面鲀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拍照,分析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绿鳍马面鲍受精卵为...  相似文献   
379.
土壤碳氮储量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阐明乌拉特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碳氮储量分布与变化规律,利用相关性分析、随机森林与SHAP解释方法确定影响土壤碳氮储量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采用可通行路线网格布点法,在保护区内布设61个调查点,采集表层土壤(0~20 cm),测定土壤碳氮储量,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乌拉特梭梭林保护区内土壤全碳和全氮储量在空间上均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点,其中核心区的全碳储量(1429.91 g·m^(-2))显著高于缓冲区(1194.09 g·m^(-2))和试验区(986.36 g·m^(-2));不同区域的全氮储量差异不显著(P>0.05),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分别为76.79、62.39、51.28 g·m^(-2);pH、电导率、梭梭树高度、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和草本生物量在3个区域差异显著(P<0.05)。影响梭梭林保护区表层土壤全碳储量的关键因子为土壤全碳、土壤全氮、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容重、梭梭树高度、植物密度和pH,SHAP分析表明土壤容重、pH与土壤全碳储量呈负相关,其余因子与土壤全碳储量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影响土壤全氮储量的关键因子为土壤全氮、土壤全碳、电导率、容重、土壤含水率、梭梭树高度、植被盖度、碳氮比和植物密度,SHAP分析表明土壤容重、碳氮比与土壤全氮储量呈负相关,其余因子与土壤全氮储量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基于SHAP值计算的平均因子贡献率表明,保护区内较低的植物密度是限制土壤碳氮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同时发现,当梭梭树的平均高度高于2 m时对土壤碳氮储量的贡献有显著提升,因此加强对保护区内梭梭林的管理对提升土壤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