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84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为探究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Onchorynchus mykiss)在血液生理学方面是否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以虹鳟为实验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虹鳟进行倍性鉴定,对三倍体和二倍体虹鳟的红细胞胞体和红细胞核大小进行测量,测定部分血液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显示,三倍体虹鳟红细胞及核的长轴、短轴、面积、体积均极显著大于二倍体(P0.01);三倍体虹鳟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RBC)、红细胞压积(HCT)极显著低于二倍体(P0.01),而白细胞数目(WBC)显著高于二倍体(P0.05);三倍体虹鳟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葡萄糖(GLU)浓度显著低于二倍体(P0.05),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含量与二倍体差异不显著(P0.05);三倍体和二倍体虹鳟血清渗透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倍性的虹鳟中,其红细胞大小及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受倍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02.
在鱼类人工育苗阶段,同类残食行为普遍存在,这是制约育苗阶段苗种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为研究对象,选取2.0~6.2 cm的幼鱼,研究了规格差异与投喂状态对花鲈幼鱼残食的影响。研究表明:幼鱼自然死亡率随规格增加不断降低;投喂状态会显著影响幼鱼残食行为,饥饿状态下残食行为明显增多;不同规格混养条件下,投喂组规格比例为0.65∶1.00的个体残食率最低,为5%;随着幼鱼规格的增加,饥饿对消化酶活性产生的影响逐渐减弱。研究结果表明,饵料不足和规格差异是导致花鲈幼鱼残食发生的两个重要因素,后者对残食行为的影响更为关键。在生产中,当个体规格差异达到0.65∶1.00时需及时进行分池,以减少残食行为,提高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503.
为了解花鲈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特性和重要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规律,本研究测定了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各日龄仔、稚鱼(0~33日龄)的全长,将身体各功能器官的生长变化与全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确定了其体长、体高、尾鳍长、吻长、眼径和头长的异速生长模式,得出各部位生长拐点出现的时间,根据花鲈在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特性和重要功能器官的异速生长规律,结合仔、稚鱼的生活习性,探讨了其早期生长发育模式和生态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器官的生长拐点不相同,重要功能器官优先发育,生产中可通过对拐点的把握,在对应阶段满足花鲈的营养需求,提高其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504.
<正>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措施,已成为中央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高标准农田建设背景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自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设一批高标准基本农田"后,2009年到  相似文献   
505.
【目的】研究广东湛江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烂尾病主要病原及其药敏特征。【方法】从对虾病灶部位分离纯化细菌,用2株代表菌株对健康虾进行创伤浸浴感染试验,分析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和HSP60基因序列,以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坎氏弧菌(V. campbelli)溶血素基因特异引物扩增菌株基因组DNA,通过纸片扩散法测试菌株对17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从患病亲虾和养殖对虾分别分离获得编号2018B22和2018MZ1的代表菌,两株菌16Sr RNA和HSP60基因序列均与哈维氏弧菌最相似,且均可被哈维氏弧菌溶血素基因引物特异扩增,表型特征亦与哈维氏弧菌相近;两株菌均可引起凡纳滨对虾烂尾病,其中菌株2018B22的致病力较2018MZ1更强,而后者的耐药谱更广。【结论】湛江地区凡纳滨对虾烂尾病主要病原为哈维氏弧菌。  相似文献   
506.
温长生 《热带地理》2005,25(1):63-67
回顾广西城市体系形成与发展,分析广西城市行政等级体系、规模—位序关系、首位度以及城市区域间空间关系,提出进一步完善广西城市体系的战略设想:将南宁定位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枢纽”;抓住一年一度的南宁·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契机,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采取积极的城市化政策,鼓励大城市、特大城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其质量,完善其功能;极化城市功能,打破行政区界限,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实力,以城市经济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  相似文献   
507.
利用大疆M300无人机对玛曲县城区建筑物进行全覆盖、高精度航拍,建立三维模型,结合高分遥感影像对城区建筑物进行数字化处理,采用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构建玛曲县城区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震害情景,并对其进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小型城市城区高层建筑物结构类型解译工作中,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能够全天时获取成像清晰、质量较高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能更好地高精度分辨城区高层建筑物结构类型、层数等基础信息,能为震害情景构建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烈度为Ⅶ度时,城区建筑物以轻微破坏和中等以下破坏为主,地震灾害风险不大;烈度为Ⅷ时,城区建筑物以中等及以上破坏为主,地震灾害风险较大;烈度为Ⅸ度时,城区大部分建筑物都会出现严重及以上破坏,地震灾害风险很大。研究结果将会为该地区精确实施建筑物加固、重点隐患排查等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对该地区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8.
CorelDraW中基于VBA的二次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图形软件CorelDraw中VBA程序开发语言的构成和作用,并结合地图生产中遇到的两个问题———符号替换和河流渐变,列举出源程序,以加深对VBA语言进行程序开发的理解。  相似文献   
509.
投喂频率对花鲈幼鱼胃排空、生长性能和体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胃排空特征和投喂频率对花鲈幼鱼摄食、生长和体组分的影响。本文采用了胃排空实验和养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养殖实验设5个不同的日投喂频率组,分别为:F1组(1次/2d)、F2组(1次/d)、F3组(2次/d)、F4组(3次/d)和F5组(4次/d)。胃排空实验:测定各时间点花鲈幼鱼胃含物的湿重,然后用数学模型拟合所得实验数据。研究表明,对于体长(5.44±0.32)cm左右的花鲈幼鱼,最适合描述其胃排空特征的数学模型为平方根模型,由平方根模型计算得出,花鲈幼鱼饱食后约17h达到完全胃排空,80%胃排空时间为9.38h,即9.38h后食欲恢复。投喂频率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影响显著,F3、F4、F5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1和F2组(P0.05);F3组的饲料转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F1组花鲈幼鱼水分和灰分含量显著高于F3、F4、F5组(P0.05);F4组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F1、F2和F3组(P0.05)。肝体指数和内脏指数随投喂频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在F5组达到最大,略大于F4组,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结合胃排空和养殖实验得出,花鲈幼鱼的最佳投喂频率为2次/d。  相似文献   
510.
【目的】研究宿主菌密度和感染复数对海洋蛭弧菌捕食弧菌效率的影响。【方法】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zouA(下称"zouA")为宿主,通过海水共培养实验研究海洋蛭弧菌菌株DA5(下称"DA5")在初始宿主密度10~3~10~8 cfu/mL下24 h的生长,评估低感染复数和高感染复数下DA5对zouA 10 d的生物控制效果。【结果】DA5捕食所需最低zouA密度约为5×10~5 cfu/mL;在zouA密度≥10~6 cfu/mL时,DA5方对其发挥控制效应,且感染复数越高捕食效率越高,即使感染复数低至0.001,一定时间后DA5亦可有效控制zouA数量。而当初始zouA密度低至10~4 cfu/mL时,DA5需在感染复数≥100条件下方可显著控制zouA。【结论】宿主密度与感染复数均影响海洋蛭弧菌DA5对溶藻弧菌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