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274篇
海洋学   58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盐镁芒硝(D'Ansite)是盐矿床中罕见的一种矿物。1909年,格尔基(R.Grgey)在研究奥地利提罗耳(Tirol)的哈尔(Hall)盐矿床时,曾简略地描述过这一矿物,但未明确定名。此后,较详细的矿物学研究工作都是用人工合成晶体进行的。1958年,奥廷雷思(H.Autenrieth)和布劳恩(G.Braune)研究Na~ —Mg~( )—Cl~-—SO_4~=—H_2O四元平衡体  相似文献   
132.
本文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前人的工作,对六股河口附近砂积体加以记述,进而探讨辽西沿岸全新世海水入侵趋势。 一、区域概况 六股河口位于绥中和兴城县交界处(图2),发源于松岭山脉,主流长110公里,流域面积为3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最大径流量为16.67  相似文献   
133.
134.
活动断裂带在全球有比较广泛的分布,由于它们与地震的孕育及发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对它的研究是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及工程建设专家们关切的课题.近十年来,应用~(14)C技术研究活动断裂的年代及古地震的重复时间,在国外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相似文献   
135.
西昆仑山区湖泊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论述了西昆仑山区湖泊的分布、成因、水化学特征以及其演化历史与高原隆升、古气候变化、高山冰川进退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湖泊主要靠暖季高山带的冰雪融水补给,故矿化度的变化与其距补给源的远近密切相关;它们在第四纪期间的演化是高原构造隆升和全球气候变化二者作用的结果;根据现有资料,该区湖泊的演化历史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距今4.6万年以前的大湖期,晚更新世晚期的湖面波动期和全新世的湖泊退缩期。  相似文献   
136.
波浪爬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斜面坡度、波陡、堤前水深对规则波爬高的影响。认为可以用伊里巴伦数I_r来区分堤前波浪运动形态的变化。利用本次室内模型试验的数据,得到了斜坡和陡墙上的波浪爬高曲线以及斜坡上波浪爬高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7.
董克勤  齐树芬 《海洋学报》1990,12(4):505-509
本文根据1949—1986年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年际变化和西北太平洋(160°E以西)台风形成频数的年际变化的两个时间序列,分析计算了两者之间的时滞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台风变化晚于海温变化两个月,存在着最高的负相关(系数为-0.63);台风晚于海温17-18个月,出现了最大正相关(系数达到0.58).在埃尔尼诺时段和海温年际变化显著的时段,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西北太平洋中西部台风频数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没有发现例外.这些结果证实和发展了早期一些研究结论,有益于澄清过去存在的分歧看法.  相似文献   
138.
分析了空间数据管理与服务共享应用的需求,研究了相关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ArcGIS Server实现空间数据管理与服务共享应用的解决方案;并采用.NET、Web Service、ArcGIS Server二次开发、ExtJS等技术,开发了广州市增城区空间数据管理与服务共享应用系统,满足了多部门、多终端、多系统、多用户的应用需求,可为相关部门构建空间数据管理与服务共享应用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9.
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22个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模拟数据,分析了1961—2100年期间青藏高原年均地表气温在不同情景下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多模式集合平均的模拟结果优于大多数单个模式。由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和辐射强迫的不同,在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四种情景下,2015—2100年间青藏高原年均地表气温的增温趋势分别为0.10 ℃·(10a)-1、0.29 ℃·(10a)-1、0.53 ℃·(10a)-1和0.69 ℃·(10a)-1,帕米尔高原、藏北高原中西部和巴颜喀拉山区为三个升温中心。相对于1995—2014年参考时段,到本世纪中期(2041—2060年),青藏高原区域年均地表气温将分别增加1.37 ℃、1.72 ℃、1.98 ℃和2.30 ℃,而到本世纪末期(2081—2100年),年均地表气温将分别增加1.42 ℃、2.65 ℃、4.28 ℃和5.38 ℃。与《巴黎协定》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不超过2 ℃目标相比,无论在哪种情景下,到本世纪中期时青藏高原年均地表气温相对于工业革命前均升高超过2 ℃,这会造成极大的气候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0.
大气0 ℃层高度是决定青藏高原冰冻圈消融状态的重要指标。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79—2019年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 ℃层高度时空变化,发现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 ℃层高度介于4 423~5 972 m之间,以高原中南部(30°~32° N,83.5°~88.5° E)为高值中心,呈纬向分带状向四周逐渐降低。过去41 a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 ℃层高度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高原北部上升趋势大于南部,祁连山地区上升趋势最为明显,为60 m?(10a)-1,而在高原西南部略呈下降趋势。平均而言,青藏高原夏季地面温度每升高1 ℃,大气0 ℃层高度升高122 m。利用CMIP6模式数据,预估在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四种社会共享路径情景下,2020—2100年期间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 ℃层高度都呈现升高趋势,但不同情景下升高趋势在空间上差别较大。相对于1979—2014年参考时段,在四种情景下,到2081—2100年青藏高原夏季平均大气0 ℃层高度将分别升高265 m、394 m、576 m 和729 m;相对应的是到2081—2100年,在高原上处于夏季大气0 ℃层高度以下的冰川面积分别为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的79%、86%、94%和98%。仅从夏季大气0 ℃层高度变化角度看,在SSP5-8.5情景下,到本世纪末期,预估除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西北部地区外,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的冰川在夏季将不存在积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