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19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对实验室所获得的一株海洋细菌LU1进行原油的降解特性分析和降解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温度、pH、盐度、油质量浓度、接种量等均对石油的降解率有影响,在25℃,初始pH8.0,舍油量为0.5%的低盐条件下,其对原油的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达61%.将其与实验室分离得到的一株降解率为67%的原油降解微生物DYL-1混合后,其对...  相似文献   
102.
东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DNA的提取及细菌多样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太平洋海隆附近深海柱状沉积物为材料,通过化学裂解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沉积物微生物的总基因组DNA,并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所得到的DNA分子片段大小在21kb左右,纯化后的DNA可直接用于PCR等分子生物学操作。细菌16SrDNAV3可变区的PCR—DGGE图谱展示出15条以上条带,表明深海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较高,群落结构比较复杂。对其中9条主要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序列分属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γ-变形细菌亚门(Gamma—proteobacteria),α-变形细菌亚门(Alpha—proteobacteria)和嗜酸菌门(Acidobacteria)5个大类群。  相似文献   
103.
海洋微微型蓝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微型蓝细菌是迄今发现最小也是最古老的光合自养生物,在海洋中分布极广且丰度较高,作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全球碳循环和海洋食物网具有重要贡献。在长期进化中微微型蓝细菌形成简并基因组和高度多样性,其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能够为理解生物的基因型、表型与生态型的关系以及生物的适应性进化提供关键科学依据。借助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海洋微微型蓝细菌分子生态学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其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不同亚型微尺度分布差异及影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探讨了环境因子影响下基因组在功能和表达上传递的适应机制信息。通过进一步扩充和挖掘基因组信息,结合分布规律论证微微型蓝细菌在分子水平上的环境适应机制,是实现生态系统微微型蓝细菌功能模块精细化数值模拟的关键,也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4.
于1989年3月—1989年9月,利用极谱测定法研究了无机诱变剂Cd在3级实验食物(链从褐指藻经中国对虾至欧氏六线鱼)中的传递,并对积累Cd的中国对虾和欧氏六线鱼肌肉和内脏灰样进行了紫露草微核测定。结果表明,Cd浓度在传递中依次减少;经过6d喂食,Cd从褐指藻到中国对虾的传递比例为66.6%;经过7d喂食,Cd从中国对虾到欧氏六线鱼的传递比例为29.9%。t测验发现,处理组对虾内脏灰样与肌肉灰样之间诱变性差异显著(P<0.01);处理组与对照组对虾内脏灰样之间的诱变性差异亦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5.
海带基因工程选择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海带幼孢子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证明,氯霉素可以作为海带基因工程中较理想的选择压力。本文得出了氯霉素对海带的半致死剂量,提示CAT(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可以用作海带基因工程的阳性选择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106.
为使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上附着的硅藻脱落,从超声波的生物学效应出发提出了新的思路。选择生长状态较好的附着硅藻的紫菜分别在不同的输出功率和时间下用超声波处理。结果表明,当超声波的输出功率为300 W、处理时间25 s时,可以成功地去除附着的硅藻及黏质柄,而对条斑紫菜未产生不良影响。该研究结果在条斑紫菜的加工生产上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王静  臧帆  秦松 《海洋科学》2023,47(12):93-101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是中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 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目前, 缺乏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有效方法。螺旋藻藻蓝蛋白(phycocyanin, PC)是一种天然蛋白质, 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本文研究了PC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利用酒精诱导酒精性肝损伤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 分别为对照组, 模型组, 阳性对照组, 藻蓝蛋白组, 灌胃PC干预之后, 通过肝脏切片的Masson和HE染色的病理分析判断肝损伤的程度, 之后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大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发生了紊乱, 显著降低了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ceae)的丰度, 该菌种可以减少肝脏炎症和肝酶, 口服PC后Bifidobacteriaceae的丰度显著增加。此外, 酒精诱导后, 乳酸杆菌(Lactobacillaceae)的丰度略微增加, 促进酒精代谢。藻蓝蛋白能够通过改变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肠道菌群构成, 从而起到缓解酒精诱导的肝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8.
钝顶螺旋藻质粒的电镜观察及杂交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于1992年6月-1993年4月,对钝顶螺旋藻质粒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及分子杂交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层分子膜展开技术,能够观察到超螺旋以及闭合环形的质粒图象;S6质粒大小的平均值约为2.0kb,与电泳检测的结果稍有出科。斑点杂交结果表明,不同形态藻株S6、F3、F3弯与F3直质粒之间具有一定同源性,与染色体DNA之间均显示同源性。对钝顶螺旋藻质粒的进一步研究将推动其基因工程育种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9.
秦松  林光恒 《海洋科学》1991,15(6):52-56
为了探究化学诱变剂镉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作者设计了从海洋浮游藻类——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Lamarck)的实验室食物链,采用极谱分析方法研究了镉的传递,并对贝肉(软体组织)灰样进行了紫露草微核(Trad-MCN)测定,结果:(1)经过6d的传递实验,处理组与对照组贝肉中镉的浓度均未超过对应组褐指藻中镉的浓度;经过这条食物链的传递,镉的浓度减少。(2)通过t测验发现,两个高浓度处理组与对照组贝肉灰样之间的诱变性差异显著(P<0.001与P<0.005)。t值的大小与镉的浓度具有一致性关系,说明镉的浓度越大,诱变性越强。  相似文献   
110.
于1992年4月一1993年4月,用液氮研磨-苯酚/氯仿抽提-异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青岛沿海产紫菜、真江蓠、龙须菜、海膜4种红藻的总DNA;利用Hoechst-CsCl密度梯度起离心法将叶绿体DNA与核DNA分开。对抽取的叶绿体DNA梯度组分电泳结果表明,真江蓠样品出现质粒的电泳条带。以透射电镜观察到闭会环状DNA图像(周长平均值为4.3×10-7m,约为1.3kb);分子杂交结果显示,真江蓠质位与其叶绿体DNA之间没有同源性,而与核DNA之间有一定同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