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9 毫秒
281.
为了探索原位解决湖泛引起的水体感官和水质恶化问题,本研究在室内考察了改性当地土壤对湖泛黑物质的絮凝去除效果及土壤和沙子覆盖对絮体再悬浮的抑制作用,并在梅梁湾围隔实验中考察了改性当地土壤湖泊综合修复技术对模拟湖泛水体嗅味物质和营养盐的去除及水体溶解氧(DO)的改善效果.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土壤对湖泛水体黑物质的絮凝去除效果比聚合氯化铝更佳,在55 mg/L的壳聚糖改性土壤投加量时,水体浊度从对照的 >2000NTU降低到5 NTU,土壤和沙子覆盖能够有效地减少湖泛水体黑物质絮凝去除后的再悬浮.现场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处理30 min后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达到97.0%,嗅味物质DMTS和MIB的去除率达到75.0%以上,水体表层DO增加了75.0%,底层DO增加了183.5%.改性当地土壤湖泊综合修复技术对湖泛水体的感官和水质起到明显的应急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282.
三维地震与地面微地震联合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地面微地震监测台站布设在地表,会受到地表起伏、低降速带厚度和速度变化的影响,降低了微地震事件的识别准确度和定位精度,限制了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复杂地表地区的应用.因此,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思路引入到地面微地震监测中,提出了三维地震与地面微地震联合校正方法,将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据三维地震数据和低降速带测量数据,通过约束层析反演方法建立精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将地面微地震台站从起伏地表校正到高速层中的平滑基准面上,有效消除复杂近地表的影响.其次,根据射孔数据和声波测井速度信息,通过非线性反演方法建立最优速度模型,由于已经消除复杂近地表的影响,在进行速度模型优化时不需要考虑近地表的影响,因而建立的速度模型更加准确.最后,在精确速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互相关方法求取剩余静校正量,进一步消除了复杂近地表和速度模型近似误差的影响.三维地震与地面微地震联合校正方法采用逐步校正的思路,能够有效消除复杂近地表的影响,提高微地震数据的品质和速度模型的精确度,保证了微地震事件的定位精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3.
准南缘米泉区块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北部,博格达山西北缘,海拔高程在500~3500 m之间,地形高差较大.工区北部覆盖有较厚的黄土砾石,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工区南部地层倾角大,并有灰岩出露.前期二维地震调查所获的成像剖面信噪比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小折射、微测井等常规近地表调查方法难以建立准确的山前带近地表模型,进而造成激发井深设计不准,并影响了后续的近地表静校正效果.为了建立山前带精细近地表模型,对工区进行了详细踏勘,利用地表露头信息明确了地表岩性分布规律;开展了试井及岩性录井工作,了解了近地表层岩性及厚度变化;利用微测井及超深微测井调查,得到了测点位置处黄土与砾石层的速度与厚度;实施了浅层二维层析,查清了沿线的近地表结构,并以浅层层析反演结果为依据,对老的二维地震测线开展了不同偏移距资料层析反演.综合利用这些资料,建立了全区精细的近地表模型.分不同近地表结构开展点试验,发现了激发井深与激发岩性及激发速度的关系,逐点确定了最佳激发井深,同时为后续近地表校正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4.
目前,矿井地质构造研究已引入了不同大地构造学派理论来指导矿井构造预测,如地质力学、地洼理论、断块构造理论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些研究大多限于定性研究,很难准确地确立井田内某一区域构造发育量的指标,因而对煤矿采掘、支护等就很难进行具体指导。为此,需要寻求一种与上述理论相结合、适合井田乃至更小区域的构造研究方法,以便为煤矿采掘生产提供较为准确、有实用价值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85.
1县(市)防雷服务的发展现状 拓宽了服务领域.防雷事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由单一的建筑物检测发展到建筑物、易燃易爆场所、计算机信息系统、通信设备的检测和防雷设施的安装施工及新建建筑物的审核、验收,涉及到了多个行业.  相似文献   
286.
<正>2022年的平顺,一项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政策落地生根,一幅幅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雍容展开。一、高位推动,在责任落实上下功夫坚决扛牢主体责任,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四大班子成员齐上阵,  相似文献   
287.
南海北部陆坡区内孤立波的垂向热量输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internal solitary wave(ISW) observations obtained from two moorings over the continental slope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SCS) leads to an assessment of the vertical heat transport of the ISWs. The clusters of ISW packets are phase-locked to the fortnightly cycle of the semidiurnal tide. The ISWs appear during large semidiurnal tides, and there is a period of 5–6 d when no ISWs are observed. The effect of the ISWs on the continental slope heat budget is observed. The ISWs can modify a local temperature field in which the temperature in the upper layer can be changed by O(100) °C after the ISWs passed the mooring. Both ISWinduced diffusion and ISW-induced advection contribute to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The estimates imply an average vertical heat flux of 0.01 to 0.1 MW/m~2 in the ISWs in the upper 500 m of the water column. The vertical heat transport ranges from 0.56 to 2.83 GJ/m~2 with a mean value of 1.63 GJ/m~2. Th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vertical heat transpor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  相似文献   
288.
文章通过对洗肠井地区铜钨矿成矿的背景及特征分析,分析了该地区成矿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89.
铜绿山矽卡岩型铜铁金矿床处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最西部的鄂东南矿集区,主矿体分布于燕山期闪长岩与下三叠统大冶群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接触断裂复合带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产出。在详细研究铜绿山矿床成矿地质背景以及野外系统采样的基础上,通过对石英二长闪长岩和不同成矿阶段(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样品分别进行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从元素地球化学角度讨论成矿流体的地质特征。结果表明:在接触交代过程中,Fe、Mn等元素逐渐被成矿流体从岩体中带出,在构造的有利位置发生沉淀并富集;当矿化强烈时,MgO含量急剧增高,CaO含量急剧降低,说明矿化可能与镁矽卡岩有关;Hf/Sm值从早期蚀变阶段普遍小于1变为晚期蚀变阶段普遍大于1,说明到了晚期蚀变阶段,成矿流体可能以富氟流体为主,野外观察到黄铜矿矿石往往产于透辉石矽卡岩以及晚期萤石脉切穿早期磁铁矿矿石现象也佐证了这一认识;从石英二长闪长岩到不同成矿阶段样品,稀土元素总含量总体上呈逐渐降低的演化趋势,而退化蚀变阶段样品的稀土元素总含量普遍较高,不排除可能发生稀土元素矿化。  相似文献   
290.
乐平统底界全球界线层型(GSSP)已经被确定在中国广西来宾县的蓬莱滩剖面,这一界线以牙形类化石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 Mei&Wardlaw的首次出现为标志,位于蓬莱滩剖面的茅口组顶部来宾灰岩的6k层之底,层型剖面点位于C.postbitter hongshuiensis至C.dukouensis的演化谱系内,大致与阿布萨罗卡巨层序(Absaroka Megasequenses)的中部与上部之间的界线相当。层型剖面点位所在的来宾灰岩代表了一套界于茅口组和合山组之间的低水位沉积,在这一界线附近,类、腕足类、珊瑚类和菊石类等动物群均发生了重大更替;同时,δ13C值和87Sr/86Sr同位素比值也有一个明显的降低。从瓜德鲁普世晚期的磁性正常极性带向吴家坪早期反向极性带的转变也发生在这一界线附近,因此,这一界线可以很好地用于进行全球海陆相地层的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