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5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7 毫秒
61.
<正>海洋斜压长Rossby波在海洋动力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物理海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它维持并影响大洋西边界流,是海盆内能量传播的主要机制,是海洋对大气驱动的主要响应现象(Pedlosky,1979;Gill,1982)。20世纪70年代以来,XBT资料的积累使人们能够从水文资料中,特别是次表层海温的变化中发现大尺度Rossby波的存在依据(White,1977;Kessler,1990),且集中在  相似文献   
62.
李强  冯俊乔  胡石建  胡敦欣 《海洋科学》2013,37(10):120-131
为了描述北太平洋上空Hadley 环流的纬向结构特征, 利用NCEP 再分析资料(1979~2010 年), 研究了北太平洋上空Hadley 环流纬向结构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发现在西太平洋, Hadley 环流季节性上升支呈西北-东南倾斜, 其垂向核心位于对流层中层, 纬向核心在北半球冬季(夏季)位于日界线附近(150°E); 而永久性上升支主要在东太平洋, 其垂向核心位于对流层低层, 且沿经度东移逐渐增强。根据纬向环流结构特征, 北半球冬季环流形态分为3 个区域: 160°E 以西, 主要表现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160°E~130°W, 主要表现为高层辐合; 130°W 以东, 表现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特征。相似地, 北半球夏季环流形态也可沿纬向分为如下3 个区域: 165°E 以西、165°E~165°W 和165°W 以东, 分别对应东亚夏季风主导经圈环流区、过渡区、Hadley 环流主导经圈环流区。在年际变化上, 北太平洋Hadley 环流与ENSO 有很强的相关, 这与前人的研究是一致的。因此北太平洋上空Hadley 环流具有显著的空间性态, 并且对应时间尺度不同, 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3.
赤道太平洋潜流变化特征及其与异常海温东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TOGA-TAO实测海流资料(ADCP)和SODA同化海流和海温资料,分析探讨了赤道太平洋潜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与赤道异常暖水东传的内在联系.揭示了El Nino事件中异常暖水东传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潜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潜流的垂直最大深度可由海表层至300~400 m,其多年平均最大流速可达100 cm/s.潜流最大中心的纬向变化位置基本维持在160°W-130°W之间.在年际变化中,赤道潜流变化特征非常明显,尤其是在El Nino事件发生过程中,赤道潜流出现明显的加强现象.其最大流速可达140 cm/s以上.在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次表层暖水东传之前,位于中东太平洋次表层的赤道潜流就已出现加强,其最大流速中心沿温跃层不断加强和东移,“引导”来自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次表层的异常暖水向东传播.因此,可以认为西太平洋暖池区域异常暖水的东传与赤道潜流的强度和东传存在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在El Nino事件中,赤道潜流的变化是导致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次表层异常暖水东传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4.
Application of the thermocline equations in the thermocline areas and the boundary layer and the asymptotic matching techniques in each boundary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surface and bottom conditions yielded a theoretical 2- D solution of the vertical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in summer when the quasi-statically varying seasonal thermocline (density layer) is the background density structure , the deviations from which cause the secondary vertical circulation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ocline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internal boundary or a barrier to the vertical heat advection so that in the central areas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or the center of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YCWM)> the downwelling in the upper layer and upwelling in the lower or bottom layer form a double cell vertical circulation . The solution is similar to Hu's conceptual model ( 1986) in the central areas of the YCWM and is consistent with observed temperature . salinity and dissolved oxygen distri  相似文献   
65.
How to determine the future open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diffusive equation for certain bays or estuaries is still a question, although the present conditions can be easily obtained by observation.In this paper, a new concept "the effective reach" led to the conclusion on theopen boundary for the case n- 1 was confirmed by some numerical experiments. This rational boundary condition for simulating the pollutants diffusive fields can be effectively applied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66.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used by meteorologists and oceanographers is a powerful tool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physical fields .This study is aimed at applying " quasi-local PCA for singular factor " to make the cumulative percentage for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as great as possible , so that the many-dimension problem can be reduced to a single-dimension one , and at combining PCA with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o parameter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 Nino events and the anomalies in hydrographic factors along 137°E in summ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drography on 30-50 m levels at 7-9° N along 137° E in summer is very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El Nino events because of the thermocline movement caused by enhanced upwelling in this area during El Nino years .  相似文献   
67.
自五十年代末以来,我国对南黄海124°E以西海区曾进行过不少的调查研究,对该海区的水文特征、水团结构和海流系统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但由于资料的限制,对124°E以东海区的情况了解尚少,所以有些问题,如黄海冷水团内部的温盐结构,黄海暖流以何种形式和以何路径进入南黄海等等,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本文引用1983年11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在南黄海联合调查获得的Mark-III CTD 资料和浮标测流资料(站位见图1),拟对南黄海秋末温、盐度垂直结构及其与流系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8.
渤、黄、东海是一个水动力状况相当复杂的半封闭宽陆架海,本海区悬浮颗粒物含量高,季节变化明显,影响范围广,是世界上悬浮物含量最高的海域之一。对于该海域悬浮物的输运沉积过程、分布规律以及底质分布等中外学者均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秦蕴珊,1963;Honjo et al.,1974;Milliman et al.,1985,1986;秦蕴珊等,1987,1989;杨作升等,1992;Li et al.,1997;孙效功等,2000;雷坤等,2001)。然而,以往的研究大都基于实际海洋调查资料,由于受实测资料在时间和空间覆盖范围上的限制,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渤、黄、东海陆架区悬浮物输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的方法能很好地克服上述局限,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渤、黄、东海的某些海域的悬浮物进行了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69.
船上海气之间湍流通量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6个加速度计组阵系统来监测船体姿态和运动,校正船上观测到的风湍流资料,然后用涡动相关技术计算海气之间动量,热量和水汽通量,结果表明,本观测系统可精确地消除船体运动对风湍流的影响,并获得精确的海气湍流通量。  相似文献   
70.
风生沿岸上升流及沿岸流的一个非稳态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敦欣 《海洋与湖沼》1979,10(2):93-102
七十年代以来,有关沿岸上升流及沿岸流的研究受到了人们异乎寻常的重视。除其本身的理论意义之外,这主要还是因为世界上的鱼有一半是在面积仅占世界海洋总面积千分之一的沿岸上升流区捕获的缘故(Ryther,1969)。由于广泛的海上调查,世界上新发现的上升流区愈来愈多。上升流已不再是东部边界流独具的特征了,在西部边界也发现了不少上升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