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21.
青藏铁路路基下高温-高含冰量冻土旁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青藏铁路路基下高温-高含冰量冻土的力学性质,在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开展一系列旁压强度试验。试验研究表明:路基的增加引起路基下多年冻土温度升高,未冻水含量增加,最终导致冻土旁压临塑压力Pf下降31 %,旁压极限压力Pl下降44 %,旁压剪切模量Gm下降80 %。对于高温冻结黏土,富冰冻土和饱冰冻土Gm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高于含土冰层;饱冰冻土的Pf和Pl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高于富冰冻土和含土冰层。  相似文献   
22.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鲣鱼资源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及渔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rine Explorer4.0对1990~2001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鲣鱼资源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年间中西太平洋鲣鱼产量的空间分布可归为3类:1990、1991、1995和1996年的为第一类,鲣鱼产量的主要分布区位于西部海域;1998、1999和2001年的为第二类,鲣鱼产量的主要分布区比第一类偏东20个经度;1992、1993、1994、1997和2000年的为第三类,鲣鱼产量的主要分布区的范围比前两类广。单位捕捞努力量的鲣鱼渔获量高分布区与产量空间分布区基本相似。灰色关联度的分析表明,12年中,1998、2000、1994、1995和1999年5年的鲣鱼资源丰度较高,1990、1991、1997和2001年4年的鲣鱼资源丰度较低,1996、1992和1993年3年的鲣鱼资源丰度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23.
采用恒温变载和恒载变温两种压缩试验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高温高含冰量冻土(WIFS)的变形特性,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压缩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高温高含冰量冻土的压缩性具有很大的量级,压缩指数都在0.15以上。(2)恒温变载(CTSL)实验条件下,压缩系数都在0.2MPa-1以上。恒载变温(CLST)实验条件下,当温度为-1.5℃时,压缩系数为0.04MPa-1,而当温度升高到-0.3℃时,冻土压缩系数变为0.29MPa-1。(3)在分级加载试验中应变最大可达10%,在阶梯型升温条件下应变最大可达8%。通过探讨分析,认为青藏高原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属于中高等压缩性土,青藏铁路在其以后的运营中必须加强必要的维护和密切的动态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24.
内蒙古大井锡多金属矿床次火山岩脉与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波 《矿产与地质》2009,23(4):335-339
矿区内次火山活动对成矿起着重要的、直接的控制作用。次火山岩脉与成矿在空间上、时间上以及成因上的关系极其密切。在脉岩分布密集,脉体规模较大或局部隐蔽爆发作用形成的次火山岩——角砾岩构造等地段,对成矿最为有利。脉岩的产出部位,可以作为矿区及其外围找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5.
在靠近中蒙边界的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东北部,出露一系列花岗岩岩体。本文对其中的赛音乌苏、雅果敖包、干次呼都格和哈拉图庙等4个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哈拉图庙正长花岗岩体侵入于中泥盆统,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其A/CNK值在0.98~1.04之间,显示铝质到弱过铝质特征,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317.5±2.8 Ma,相当于晚石炭世。赛音乌苏、雅果敖包和干次呼都格岩体均侵入于石炭系中,它们的年龄集中在270.1±2.7 Ma到273.8±1.6 Ma之间,相当于早二叠世。其中赛音乌苏岩体岩性变化较大,包括黑云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干次呼都格岩体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它们具有I-A型过渡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这些花岗岩的εNd(t)值介于+3.2~+5.8之间,I_(Sr)值在0.703 58~0.709 92之间。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这些花岗质岩石属于新生地壳物质,指示了地壳的生长。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区在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之间很可能处于伸展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6.
内存转发模型在CIMISS数据收发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现有数据收发业务在时效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现有模式进行剖析,找出现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以气象卫星数据为对象,提出了应用内存转发模型。在该模型中,通过利用内存共享机制将数据接收流程和数据转发流程联系起来,建立通路,减少了多个中间处理环节,提高整个数据转发时效。参照内存转发模型,设计出适用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业务流程的统一数据转发流程,并通过对FTP服务端程序模块进行改造,在服务端实现了统一数据转发流程。通过性能测试,对两种转发模式的时效进行对比和分析,验证了内存转发模型的时效优势。  相似文献   
27.
总体最小二乘方法在空间后方交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空间后方交会的解算过程中,利用共线条件方程式列出误差方程后,针对地面控制点以及像点坐标均存在误差这一特点,引入总体最小二乘(total least squares,TLS)的方法,对系数矩阵A以及观测向量b同时进行改正,计算像片的6个外方位元素,建立更加合理的计算模型,可获得精度更高、更稳定的解。  相似文献   
28.
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方法在ITRF转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ITRF转换中,两套坐标系下的点坐标值均存在误差,且各点之间精度不等、甚至相关的情况,提出利用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方法对转换参数进行解算。通过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的解算证明了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方法在ITRF转换中的适用性,与其他方法相比,利用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方法能够得到准确的、更为合理的转换参数。  相似文献   
29.
本文报导了青藏高原内部羌塘地块三个钻孔岩芯中9件样品的锆石(U—Th)/He年龄,除始新统两件样品的锆石(U—Th)/He热史信息尚未重置外,其余样品年龄均集中在白垩纪,且年龄值随高程变化较小,指示存在白垩纪剥蚀—冷却。羌塘地块西部QD 17井记录了早白垩世(约127~ 114 Ma)的剥蚀—冷却,东部QZ 16井记录了晚白垩世(约92~ 64 Ma)的剥蚀—冷却。白垩纪剥蚀—冷却得到区域上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统计和构造—沉积事件的响应。羌塘地块、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地块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拉萨地块北部和羌塘地块(高原内部)广泛分布白垩纪—早始新世的低温热年代学年龄,拉萨地块南部至喜马拉雅地块(高原南缘)则广泛分布晚中新世以来的低温热年代学年龄,这种年龄分布格局暗示高原内部和南缘经历了明显不同的剥蚀—冷却历史。参考高原南缘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剥蚀—冷却过程,推测高原内部也存在白垩纪快速剥蚀—冷却事件。拉萨地块北部、羌塘地块及其以北区域广泛出现早白垩世沉积间断及沉积不整合,也指示白垩纪期间的快速剥蚀。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该白垩纪剥蚀—冷却可能是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关闭后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碰撞的结果,指示在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之前,高原内部的地壳可能已经存在明显的缩短、加厚变形以及相应的剥蚀—冷却。  相似文献   
30.
改进的Berlekamp算法在数据收集平台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采用改进后的Berlekamp迭代算法,应用于气象卫星数据收集平台BCH地址码的译码、纠错问题。针对(31、21)BCH码,该算法在随机纠正2位错码时,具备了迭代次数少、计算速度快的特点。经过计算证明,此方法用于数据收集平台的BCH码的译码、纠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