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437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青藏高原及邻近各地多变的降水气候,利用NCEP 1958—1997年月平均比湿、风及高度等再分析资料及我国实测雨量资料等,整体地分析了高原及周围地区气柱可降水量的多年平均特征及其季节变化,也分析了我国南北方大气可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和华北及西北区东部干湿年夏季可降水量的差异等。结果表明,高原及周围地区的气柱可降水量有明显的地区及季节变化。本区域内以南亚和东亚夏季风区的可降水量最高,夏季可达60mm或以上;青藏高原上的可降水量最低,冬季为3mm左右。东亚和南亚季风区可降水量的冬夏季节变化最大,夏季的可降水量达冬季值的4倍。华北区干湿夏季的可降水量差异明显,湿年的可降水量可增加20%以上。近40年来华北和西北区东部夏季的气柱可降水量明显减少,而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降水量却部分增加了,呈北干南湿之势,遂形成我国降水北旱南涝的分布格局。这可能与东亚夏季风逐渐趋弱,特别是撤退期逐渐提前有关。另外,我国各地夏季可降水量的平均降水转化率也明显不同,青藏高原上最高,东亚季风区次之,而南疆盆地最低,这也影响了我国多变的降水气候。  相似文献   
992.
基于DSR的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影响因素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城市与农村的双重影响,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发展与变化的聚焦地带。目前对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的评估方法探讨较多,而对地价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合理确定土地价格影响因素有利于客观、快速地评估土地价格。该文以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采用D—S—R模型和因果分析法,参考有关文献资料,构建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影响因素体系。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特点,提出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的D—S—R概念模型;尝试构建土地价格影响因素体系,并将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纳入该体系中;将其中的因子分为两大类,分别介绍其分值计算方法。该体系的建立可以为动态土地估价和土地利用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对常熟台洞体倾斜、应变观测与气压、温度、洞温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洞温、温度日变化与水管倾斜仪、垂直摆倾斜仪、洞体应变伸缩仪相关性低较,影响比较弱;气压日变化与洞体应变伸缩仪相关性高于水管倾斜仪、垂直摆倾斜仪;水管倾斜仪、垂直摆倾斜仪、洞体应变伸缩仪与气压在各优势频段上均表现为同步负线性相关关系。2)洞温年周期变化是水管倾斜仪与垂直摆年周期变化的主要因素,相关系数高,与温度有一定相关性,与气压相关性弱;洞体应变伸缩仪年变影响机制较为复杂,与洞温、气压、温度年周期变化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4.
以西藏阿里住浪矿区及外围为研究对象,利用ETM+遥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首先对遥感影像进行假彩色合成、校正、去除干扰等处理;然后对影像做滤波处理,以增强区域构造信息进行线性构造解译,运用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计盒维数法求得分维值,得出该区线性构造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和分形特征;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比值法对影像进行铁染、羟基蚀变信息提取。最后综合分析线性构造分维值、遥感蚀变信息异常、区域地质、地球化学信息、已知矿床(点)信息,确定5个成矿远景区,其中Ⅰ号远景区是最有前景的异常区。  相似文献   
995.
对两个来自太平洋洋脊胡安·德富卡的两个热液烟囱的金属硫化物4136-2和4148-B1进行甲烷菌甲基辅酶 M 还原酶的编码基因 mcrA 的序列扩增,构建克隆文库并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个甲烷富集的热液喷口周围含有丰富的甲烷产生菌,没有任何甲烷氧化菌存在.两个硫化物样品的甲烷产生菌种类完全不同.在4136-2硫化物中的甲烷产生菌都与热液口的高温环境有关系,主要属于甲烷球菌目的甲烷暖球菌(Methanocaldococcus),少部分属于甲烷火菌目甲烷嗜高热菌属的坎氏甲烷嗜高热菌(Methanopyrus kandleri).与这两个属的可分离菌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9%~97%,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2%~100%.4148-B1硫化物中发现的一类疑似甲基辅酶 M 还原酶的编码序列,它们与已知的甲烷菌 mcrA 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69%~72%,氨基酸同源性仅为43%~47%.这可能是由于4148-B1来自于正在喷发的超高温热液喷口相关.由于与已发表的甲烷菌克隆子或菌株同源性较低,有可能是热液口特有的以前未发现的甲烷菌  相似文献   
996.
对矿区地表至960m中段共计6个中段平面系统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采集地层和构造蚀变岩样品184件,测试
了Au、Ag、As、Sb、Cu、Pb、Zn、Sn、Mo、Mn、Co、Ni、Cr、V、Ti1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编制了各元素地球化学纵剖面图和单个矿脉元
素含量曲线图,综合地球化学图件分析法和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确定了元素的纵向、横向和轴向分带序列,建立了原生晕地球化
学三维分带模式。综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得到:硅化砂泥岩、构造蚀变岩中Au、As、Sb、Ag元素含量高,是地壳的数倍到数百
倍,变异系数大,表明这些元素卷入了成矿作用,硅化泥岩是主要的富矿围岩,而矿体大部分赋存于由于成矿热液多期次强烈活动
而形成的石英岩和构造角砾岩中。矿区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s、Pb、Mo、Sn、Cu、Au、Ag、Mn、Zn、Sb。与矿体北西向侧伏规律
一致,矿区地球化学异常体亦具向北西侧伏的趋势。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纵剖面图中主成矿元素异常高值带向下延伸未封闭,矿体
向下未尖灭、特征前缘晕元素Sb和成矿晕元素Zn出现在矿尾晕等特征说明,矿体向下仍有一定的延伸,已知矿体北西侧深部是
下一步找矿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97.
宋新江  钱财富  吴世余 《岩土力学》2011,32(7):2162-2170
应用有限元计算设有排水井的渗流场时,为便于与单元衔接和减少单元数量,须对排水井做某些计算上的处理。列出了两种处理方法:一是转化为等效的多边形井,以便于与邻井单元衔接;二是沿用李祖贻等于1984年提出的转化为等效的n个含井单元,但改进了其对四面体含井单元流量计算中的一面积系数,从1/4提升为1/3。算例均先求出其理论解,以便和井不同处理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可据以选择最佳的井处理方法和估算其误差大小。  相似文献   
998.
基于Aki等(1975)的地方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文山地震台记录到2005年8月13日在云南文山县发生的5.3级地震余震序列的数字化波形观测资料,测量了震源区尾波Q(f)值。测量结果表明,当中心频率为1.5Hz时,文山地区的尾波Q值在52~155之间,平均值为91,尾波的振幅衰减率β(f)在0.013~0.039之间,平均值为0.024;测量得到该区尾波Qc值与频率f的关系为Qc(f)=62f^“0.87;尾波波源因子A0与震级ML成正比关系,满足关系lgA0=1.02ML-0.73。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文山断裂带,地震波受到破碎带强烈的非弹性吸收,尾波Qc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99.
等值线分析是气象数据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该功能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内气象要素的总体特征与变化规律。按照插值、网格化和等值线追踪的思路,利用ESRI提供的ArcObjects组件实现等值线生成的功能;借助ATL技术将等值线生成功能封装成COM组件。本文以天津市200多个自动气象站的气象数据为例,对组件功能进行测试。实践证明,客户端程序可以成功调用该组件,并生成符合要求的等值线。该组件不受客户端程序语言和版本的限制,可适合基于WebGIS的气象相关系统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破裂时间法在云南小江断裂带强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云南区域台网记录的地震目录资料,采用破裂时间法模拟前兆地震序列能量加速释放过程,系统研究了能量加速释放模型参数估计方法及强震位置搜索技术,详细推导了预测模型基本公式,对小江断裂带上发生的19次主震事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强震前能量加速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主震前,与主震相差2.5个震级单位的前兆序列出现能量加速释放所占的比例为80%;由前兆序列模拟得到的预测时间和震级与实际值很接近,主震震级预测精度约为±0.5级,预测主震发生时间误差约为±0.5年;搜索半径和搜索时间与主震震级成线性正相关关系;采用主震位置搜索技术,对小江断裂带未来中期6~7级强震可能危险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