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如何综合利用钻井、地质、测井、地震资料进行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评价是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利用测井资料采用选代拟合的方法进行岩石物性分析,用正反演模型、合成记录及特征相关法在“三高”和波阻抗反演剖面上进行精细的层位标定;根据对碳酸盐岩风化壳沉积特征分析,提出了求取风化壳泥质含量的方法并应用此结果在BCI剖面上消除了风化壳泥质合量的变化对速度、波阻抗的影响,实现风化壳储层空间展布和厚度的准确预测;采用AVO岩性反演、波形特征分类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进行了储层特征的综合评价,提出了下一步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2.
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海东北部活动陆缘和北部被动陆缘以及东海冲绳海槽南部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良好成矿条件。从水深来看,上述3个有代表性的地区最小水深都在300m以上,有利于水合物的稳定存在;从沉积厚度和沉积速率来看,上述3个地区新生代地层厚度一般都在3000~6000m,有利于提供水合物形成所需的充足气源;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调查结果来看,上述3个地区普遍存在重要的地球标志——似海底反射BSR等,以及重要的地球化学标志——底水甲烷异常、孔隙水氯异常等。通过对上述海区的区域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的综合分析认为,上述3个地区可能更适宜水合物的形成和聚集,因而可能会有很好的远景。  相似文献   
43.
在松辽盆地深层发现了含气火成岩储层。由于火成岩矿物组成复杂和含量的变化,使得选择用于测井评价的解释参数很困难。基于IUGS提出的QAPF分类方案,本文提出了采用遗传算法,利用测井数据确定火成岩矿物含量的方法。根据QAPF分类方案,将火成岩中的矿物分为五类:Q-石英;A-碱性长石;P-斜长石和方柱石;F-副长石(研究区未出现);M-铁镁矿物。本文提出用包括孔隙度在内的QAPM模型对储层进行分析。建立密度、视中子孔隙度、声波时差、自然伽玛和体积光电吸收截面指数的测井响应方程,各矿物参数从斯伦贝谢的矿物参数手册中得到。用遗传算法计算骨架中四种矿物的体积,根据四种矿物的体积含量,依据QAPF分类对火成岩命名。基于解释参数计算的孔隙度可与岩心分析的孔隙度相比,本文给出的火成岩命名与岩心化学分析的命名相一致。  相似文献   
44.
地震勘探是探测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手段,利用地震资料的诸多特征可以较好地识别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尤其是在识别似海底反射(BSR)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多次波等特征与BSR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辨别不当就很容易被误认为是BSR,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我国某海域实际资料为例,从研究BSR的地震特征出发,指明多次波、气泡效应等多种假BSR现象,提出了利用精细速度分析、AVO特征分析、多次波压制等多种地震参数约束以识别真假BSR,进而提高海洋地震勘探精度,为寻找更多的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5.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南海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是复杂地区地震资料高精度成像处理的有效手段。从偏移技术方法原理和处理流程入手,讨论了偏移参数选择和速度分析等关键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南海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中,获得了准确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提高了研究区水合物层段的地震成像质量。处理效果显示,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较叠后偏移剖面成像精度明显提高,剖面波组特征突出,地层反射信息丰富,有效地提高了水合物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6.
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是沉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通过介绍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方法,分析总结了南黄海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了南黄海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方向,即建立适合南黄盆地自身特点的地球动力学模型和相应的模拟技术方法;基于构造热演化模拟的生烃期次研究;加强苏北盆地与南黄海盆地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7.
基于南黄海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地震勘探,开展了针对性的沉放深度与枪阵组合的地震采集参数海上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子波特征、频带、能量、信噪比和F—K频谱的分析工作,制定了统一的处理流程,并进行了成像处理。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试验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优选了地震资料批量采集参数。  相似文献   
48.
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与地震勘探部署及试验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特征研究是地震测线部署的基础,在对海相残留盆地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选择中部隆起有效反射齐全、品质好的区域,进行了测线方向海上对比试验。通过试验资料的统一处理与对比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确定了地震勘探部署方案。  相似文献   
49.
南黄海盆地26口钻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南黄海盆地54年来油气探井钻探成败的经验,图示了井震圈闭的特征,指出迄今南黄海盆地完钻26口井,其中中国21口,总进尺54 502 m;124°E以西平均8 047km2钻井1口。钻井揭露地层包括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与第四系,最老地层为石炭系;钻遇岩性有碳酸盐岩、煤系和碎屑岩;揭露了16种地层接触关系,解剖了背斜、断块、透镜体岩性和不整合面等圈闭类型。中方21口井主要分布于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北部坳陷和勿南沙隆起3个区带,先后在CZ6-1-1井获得轻质原油2.45t、在ZC1-2-1井泥岩岩心裂缝中见轻质油以及在其他3口井中见油气显示。最后提出了古生界参数井钻探等建议。  相似文献   
50.
广角地震(WARRP)是一种针对高速屏蔽层下弱反射层地震勘探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是大排列(排列长度可达6~30 km)采集、大能量震源激发、特殊的采集装备、广角反射和折射联合观测;处理中采用以正演模拟、多波分离、远道信息提取和VVO(速度随炮检距变化)分析等与常规处理不同的手段。介绍了广角地震的技术方法,在正演模拟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南黄海前第三系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