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158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209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We describe organogenesis at a histological level in American shad (Alosa sapidissima) larvae from 0 until 45 days after hatching (DAH). Larval development wa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based on the feeding mode, external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organs: stage 1 (0–2 DAH), stage 2 (3–5 DAH), stage 3 (6–26 DAH) and stage 4 (27–45 DAH). At early stage 2 (3 DAH), American shad larvae developed the initial digestive and absorptive tissues, including the mouth and anal opening, buccopharyngeal cavity, oesophagus, incipient stomach, anterior and posterior intestine, differentiated hepatocytes, and exocrine pancreas. The digestive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developed further in stages 2 to 3, at which time the pharyngeal teeth, taste buds, gut mucosa folds, differentiated stomach, and gastric glands could be observed. Four defined compartments were discernible in the heart at 4 DAH. From 3 to 13 DAH, the excretory systems started to develop, accompanied by urinary bladder opening, 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primordial pronephros, and the proliferation and convolution of renal tubules. Primordial gills were detected at 2 DAH, the pseudobranch was visible at 6 DAH, and the filaments and lamellae proliferated rapidly during stage 3. The primordial swim bladder was first observed at 2 DAH and started to inflate at 9 DAH; from then on, it expanded constantly. The spleen was first observed at 8 DAH and the thymus was evident at 12 DAH. From stage 4 onwards, most organs essentially manifested an increase in size, number, and complexity of tissu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32.
华北地块中部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运动,引起青藏高原的挤出,并于中新世末引起华北地块的向东挤出。大约在7.3 Ma,太行山西侧渭河盆地唐县面首先解体,继而向北、向东发展;到5 Ma左右,太行山东麓断裂带的右行走滑,导致华北中部唐县面全面解体,形成多个太行山内部山间盆地,以及太行山西侧山西地堑系。这些断陷盆地的断陷幅度各不相同,太行山西侧山西地堑系断陷幅度较大,太行山内部山间盆地断陷幅度较小,太行山东部的渤海湾盆地断陷活动不明显。伴随着盆地的形成,太行山相对进入快速隆升阶段。山西地堑系控盆断裂以及太行山东麓断裂带第四纪以来仍存在明显活动,切割并控制第四系,局部在地表形成地裂缝。华北地块中部的应力场恢复以及深部构造分析表明,深部地幔上涌对浅部伸展构造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深部构造演变与浅部构造演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耦合性。太行山东部渤海湾盆地自中新世以来就进入拗陷阶段,断裂活动弱,构造演化与西侧差异较大,表明这期构造运动动力源于西侧,太行山东麓断裂带作为两侧差异演变的边界,调节着两侧的差异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33.
奥陶纪-志留纪转折期是地质历史时期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形成了广为人知的赫南特冰期。该冰期的形成不仅诱发了显生宙第二大的两幕生物绝灭事件,同样使海水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循环受到强烈的影响,如海洋碳酸盐与大气CO2的循环受到扰动,全球海平面的降低促使水体逐渐富氧化,进而导致海洋水体Mo、S、U等同位素值出现波动,而冈瓦纳大陆被冰雪大面积覆盖则削弱了铝硅酸盐岩的风化作用,并限制了陆壳放射性187Os、87Sr同位素向海水的运移。赫南特冰期的成因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热点,被归结于风化作用、火山活动的增强或有机碳的大量埋藏等因素,但对冰期的成因机制与持续时间仍具有较多的争论,其原因很多,比如缺乏独立的生物地层单元同时能够控制浅水碳酸盐岩及深水泥页岩区,缺少转折界限处高精度的地球化学信息与全球等时地层格架下的对比,以及未能排除风化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热事件对古海洋与古气候重建时的扰动等。  相似文献   
34.
众所周知,工程地质学在国家工程建设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作者还注意到近几年来工程地质界越来越重视岩石风化、古地质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分别形成了有关岩石风化速度测试和评价、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工程地质力学研究及针对山地旅游地质灾害防治的山区旅游规划工程地质方法等3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5.
在三维地质建模过程中,通过引入一定数量的虚拟钻孔,对地层分界面几何形态更加精确的控制,不仅能够明显改善地质分界面网格的质量,而且能够提高模型精度和可视化效果。现有虚拟钻孔的引入途径主要通过手工添加实现,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且自动化水平低,耗时、费力,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空间分析的虚拟钻孔确定与实现方法。以地质勘查获取的钻孔数据和地质剖面图为数据源,在ArcGIS平台的支持下,综合运用自动矢量化(Arc Scan)、要素转点(Feature To Point)、创建TIN (Create Tin)、TIN转三角形(Tinto Triangle)、泰森多边形(Create Thiessen Polygons)和相交(Intersect)等空间分析和文件转换工具,分别生成断层构造和建模区域内的二维(2D)虚拟钻孔点;而后,在利用插值工具生成各地层栅格表面的基础上,结合图形插值(Interpolate Shape)工具将2D虚拟钻孔点投影为三维(3D)虚拟钻孔;然后,利用Model Builder可视化建模工具设计了生成虚拟钻孔的模型,实现虚拟钻孔创建的自动化;最后,将获得的3D虚拟钻孔应用于三维地质建模,并进行了建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有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6.
“可持续社会指数”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评价和监测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是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参考.随着观测手段和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以指标观测和指数表达为基础的“指标时代”的到来为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了一个思路.“可持续社会指数”是全要素的综合评价,可以综合衡量国家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并长期监测.从理论研究、指标框架和方法论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可持续社会指数”,从对“可持续社会指数”的指标选取和指数计算方面的局限和改进两个方面,对其相关研究进行综合梳理.最后,提出了未来可能应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7.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议程》指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精神,中国于1996年制定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提出中国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把"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作为重要的行动方案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38.
候磊  金秉慧 《岩矿测试》1990,9(3):178-183
本文提出用电生Ag~ 库伦滴定岩矿样品中痕量氯的方法。经对电解液组成、不同电解电流下的电流效率、干扰元素的分离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测定氯量≥100μg时,回收率达99.5~99.9%,相对标准偏差0.33~0.03%;测定氯量≥10μg,回收率为98.6~98.9%;相对标准偏差2.5~0.58%;方法准确,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用岩石和土壤一级标准物质检验及参加建材一级标准物质协作定值,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9.
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水利学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为提高水文及气象部门动力统计分析及业务预报水平,加强水文与气象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水文气象学的发展,于1988年1月5—18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了现代若干动力统计分析预报方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