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海水酸化暴露可对海洋生物产生多层面的影响。本研究以潮间带野生与潮下带养殖长牡蛎(不同生境背景)的不同组织(鳃、外套膜及消化腺)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室内调控p CO2模拟海水酸化暴露条件下,其基础代谢活动、能量代谢以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海水酸化暴露后,两种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基础代谢过程均受到了一定抑制作用且受影响程度差异明显。潮间带野生与潮下带养殖长牡蛎的关键生理过程(能量代谢及氧化应激)对海水酸化暴露存在不同的响应变化,表明两种长牡蛎应对海水酸化的调节机制可能存在差异。依据PLS-DA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生理指标中,对样本的差异贡献较高(VIP值1)的指标为:SDH、AST、ATPase、ATP含量、糖原含量、CAT、GST及SOD,表明海水酸化暴露后,在两种长牡蛎的3种组织中上述指标的响应变化程度更大。综合评价分析多个生理指标的整体变化揭示:在海水酸化暴露条件下,潮间带野生长牡蛎比潮下带养殖长牡蛎对海水酸化的生理响应更为剧烈;相比于鳃及消化腺组织,长牡蛎外套膜组织可能受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2.
该研究是继天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提取、可溶性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制备之后,对牡蛎黑色素提纯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运用半透化学材料分离的方法,选取纳滤透析膜为分离介质,对可溶性长牡蛎黑色素的制取产物中多余的盐类无机物进行分离剔除,进而得到纯度较高、品质优良的可溶性长牡蛎黑色素晶体,通过称质量和盐度测量,计算得出该方法对黑色素脱盐率达到98%,证明了该方法可以进行贝类黑色素的脱盐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23.
随着遥感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遥感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综合找矿方法已经成为现代地质矿产调查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勘测矿产资源的大概流程:以遥感物理模型为支撑,以现代成矿理论为指导,在系统收集资料和全面分析基础上,研究影像的地质成矿特征,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解译,遥感异常信息提取,采样化验和验证,开展地质综合分析,进行矿产资源综合评价。遥感找矿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快速、高效的勘察方式,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具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4.
简述了GPS高程拟合的原理,采用移去一恢复法,结合最新的高精度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运用地统计学中的泛克里格方法(Kriging),充分考虑先验统计信息以及各点的空间相关性,在无偏性和最小方差原则下,准确获取了未知点的高程异常。经实例验证:该方法具有模型严密、可靠性好、拟合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地形复杂地区。  相似文献   
25.
1呼中森林火灾基本情况及影响1.1火灾的成因分析1.1.1气象条件分析2010年6月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遭遇百年不遇的酷热、持续干旱。3-5月黑龙江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多,但大兴安岭地区降水偏少3-4成,特别是6月23-26日,除塔河有9 mm降水,其它各站降水不足1 mm或根本无降水;又连续出现历史罕见高温天气,辖区内7个气象站点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尤其是24-27日气温高达37 ℃以上,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40.5 ℃,上述气象条件导致森林可燃物干燥,干雷暴次数较多。据统计,6月份大兴安岭地区共出现23个雷暴日,其中地闪次数达24420次。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具备了发生大火的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26.
魏磊  孙镆涵  刘春生 《黑龙江气象》2019,36(1):32-32,44
1引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城市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由其引起的城市热岛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由于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大气污染以及人工废热的排放等使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形成的类似高温孤岛现象。  相似文献   
27.
牡蛎是重要的养殖贝类,营固着生活,能聚集形成牡蛎礁,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成体长牡蛎为研究对象,将牡蛎从附着基上剥离下来,去掉其左壳腹缘端的表面鳞片并打磨平整,露出棱柱层,将其紧密粘合于水泥砖、橡胶片、磨砂玻璃三种固着基表面,背缘端用水泥固定,观察并记录牡蛎贝壳的修复及再固着情况。结果发现:左壳损伤后,在贝壳边缘会生长出新的透明壳膜,此时壳膜虽然会紧靠固着基表面生长,但却不能再次固着;将牡蛎从固着基上剥离下来,在三种固着基表面均未发现有“附着斑”形成。因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左壳损伤后贝壳修复的分子机制以及不能再次固着的原因,对长牡蛎左壳损伤后的外套膜转录组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损伤后的第1 d、第5 d、第9 d、第13 d、第17 d和第21 d,左侧外套膜中差异上调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在TGF-β等信号通路,而下调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在对温度以及对非生物刺激反应相关通路。通过基因表达数据,还发现壳损伤后Cgfmp、CgTyr、EGF-P1等与黏附相关的基因呈下调表达,这可能是导致成体长牡蛎无法再次固着的原因。长牡蛎贝壳损伤后再固着能力的研究,为贝类生物矿化、附着等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8.
长牡蛎的壳色有很多种,其中壳色较深个体(黑壳)比较浅个体(白壳)的外套膜中含有更多的黑色素。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MS)测定天然海水中白壳与黑壳长牡蛎外套膜双酚A (BPA)含量,发现黑壳长牡蛎外套膜中的BPA含量较白壳长牡蛎低(P0.05)。由于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酪氨酸酶是一种酚氧化酶,可以通过对氧化酚类或芳胺类等多种底物的氧化起催化作用,推测其在BPA等酚类毒物的降解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黑色素含量牡蛎对BPA降解能力和对BPA损伤抵抗能力的差异,本实验进行了浓度为1 mg/L,1.5 mg/L和2 mg/L的BPA亚慢性暴露实验:通过对暴露后长牡蛎外套膜组织中BPA含量分析发现,白壳与黑壳长牡蛎外套膜中BPA含量均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3种浓度BPA亚慢性暴露后,黑壳长牡蛎外套膜BPA含量均低于白壳长牡蛎,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3种浓度BPA亚慢性暴露后,黑壳长牡蛎外套膜组织中活性氧(ROS)荧光值均显著低于白壳长牡蛎(P0.01)。通过对外套膜组织学观察发现,2 mg/L的高浓度BPA暴露使白壳长牡蛎外套膜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黑壳长牡蛎外套膜未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可见,黑壳长牡蛎对BPA暴露可能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29.
以百分位法和空间系统聚类法为理论基础,利用GIS空间插值技术,分析近30 a(1991—2020年)黑龙江省短历时(1 h、3 h、6 h、12 h)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短历时降水分布趋势与夏季降水量分布趋势差异较大;短历时降水极值分布较为分散,基本上在西部松嫩平原地区最高,北部大、小兴安岭地区和东南山区最低;短历时降水99%、95%和90%分位,在西部松嫩平原地区最高,向东南和东部两个方向逐渐降低,大、小兴安岭最低;短历时降水从极值到99%、95%、90%分位降水量迅速下降,短历时降水高值在总降水样本中出现比例较小;黑龙江省各短历时降水的极值和均值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短历时的极值均呈明显增加趋势,历时越短增加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30.
几丁质是贝壳有机框架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贝类生物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贝壳不同部位的几丁质含量与类型是否存在差异,目前还未有报道。本研究通过脱钙、脱蛋白、漂白的方法分别从长牡蛎贝壳的壳膜、贝壳表面的角质鳞片、贝壳内侧的棱柱层与片层结构中提取到粉末状固体,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对提取产物进行鉴定,发现这3个部位的提取产物均具有几丁质的特征吸收峰。通过对比3个部位提取产物的吸收峰,发现壳膜和角质鳞片中提取到的几丁质产物FTIR结构较为相似,其结构特征更接近于β-几丁质;而在富含钙质的棱柱层及片层结构中,几丁质提取产物在1 620 ~ 1 660 cm-1波数处有两个特征吸收峰,其结构更接近于α-几丁质。在长牡蛎壳膜、角质鳞片及贝壳内侧的几丁质提取物的含量分别为:(15.14 ± 1.13)%、(4.52 ± 0.85)%、(0.27 ± 0.12)%。3个部位中,壳膜主要由几丁质和基质蛋白构成,角质鳞片则积累了更多钙质,而贝壳内侧的棱柱层与片层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这导致壳膜中提取产物得率最高,而在贝壳内侧提取产物得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