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海洋学   79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初重(0.22±0.01)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流水式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使用复合植物蛋白源(双低菜粕∶大米蛋白粉∶玉米蛋白粉=5∶3∶2)替代凡纳滨对虾实用饲料中的鱼粉(占饲料百分比为22%)对其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设计了6组等蛋白质(37.96±0.39)%、等脂肪(7.39±0.57)%的实验饲料,分别是0%、20%、40%、60%、80%和100%鱼粉蛋白替代组(用D0、D20、D40、D60、D80和D100表示)。结果表明,各组对虾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D0组相比,鱼粉蛋白替代水平从20%上升到80%未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当替代水平上升到100%时,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同样,各替代蛋白组中只有D100组的饲料系数高于D0组。各替代蛋白组的蛋白质效率均与D0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凡纳滨对虾的体组成在各处理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由此可见,在本实验条件下,利用该复合植物蛋白源可以最高替代80%的饲料鱼粉蛋白,而不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成活和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62.
克隆了半滑舌鳎脂肪分解关键酶基因即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和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cDNA部分序列,并探讨了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半滑舌鳎稚鱼HSL及ATGL基因表达的影响。克隆所得到的HSL和ATGL片段长度分别为589bp和581bp,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半滑舌鳎的HSL和ATGL与大部分鱼类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采用不同水平的鱼油配制成5种不同脂肪水平(6.68%、9.84%、13.47%、17.89%和21.88%干物质)的等氮饲料,饲养35日龄半滑舌鳎稚鱼30d,养殖过程中每天饱食投喂5次,养殖实验结束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测定各处理稚鱼内脏团的HSL及ATGL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高脂饲料组(21.88%)显著促进了半滑舌鳎稚鱼内脏团HSL基因的表达(P0.05),但饲料脂肪水平对于半滑舌鳎稚鱼内脏团的ATGL表达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3.
贝类免疫系统和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世良  麦康森 《海洋学报》2003,25(2):95-105
介绍贝类免疫学的历史,从贝类血细胞和免疫因子方面综述了贝类免疫研究的进展,阐述了贝类血细胞和体液因子的分类及功能.在贝类中没有免疫球蛋白,而血细胞的防御功能得到公认。贝类体内防御主要通过颗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实现,其中包括水解酶类的消化作用和伴随吞噬的活性自由基杀伤作用及细胞毒作用。并分析了贝类免疫与高等动物和甲壳类的不同点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4.
该文用 7株富含 EPA、DHA的海洋微藻对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进行强化 ,通过检测轮虫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来研究这几种微藻对轮虫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 :轮虫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所用饵料密切相关 ,尤其是 EPA、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主要取决于这些脂肪酸在藻中的含量 ;强化 12 h后 ,轮虫中的 n- 3PUFA含量一般为饵料中含量的 75 %左右 ,强化 2 4 h达 80 %以上 ,强化 7d的轮虫可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65.
不同的营养盐浓度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温度为22±1℃,盐度为28的条件下,用不同的营养盐浓度对青岛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进行培养。实验结果表明,相对生长率最高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硝酸钠浓度为150mg/L,磷酸二氢钠浓度为35.2mg/L,硅酸钠浓度为240mg/L,微量元素浓度为f/2培养基中微量元素浓度。经过7天的培养,细胞最高密度可达4968.75cell/mL。  相似文献   
66.
为探究包膜蛋氨酸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代谢的影响,在蛋氨酸含量占干物质0.54%的基础饲料(G1)中添加包膜蛋氨酸,配制5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料中蛋氨酸含量分别为干物质的0.54%(G1)、0.72%(G2)、0.93%(G3)、1.07%(G4)和1.33%(G5)。选取初始体质量为(0.75±0.01)g的凡纳滨对虾,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42 d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束后分析包膜蛋氨酸对对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力及抗氧化力的影响。研究显示,G3组对虾的末均质量和增重率显著高于G1和G5组(P<0.05),且G3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1组(P<0.05)。G3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1和G5组(P<0.05)。G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G1组(P<0.05),G3组的蛋白质效率和脂肪沉积率显著高于G1和G5组(P<0.05),G3、G4和G5组的饲料蛋白质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G1和G2组(P<0.05)。G3组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G5组(P<0.05),G3组的脂肪酶活...  相似文献   
67.
在温度为25±1℃,盐度为28的条件下,用F/2培养基对青岛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33株筒柱藻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末期进行收获。测定了33株筒柱藻的脂肪酸组成,总脂含量,收获时的细胞密度,生物量。其主要脂肪酸为14∶0,16∶0,16∶1(n-7)和20∶5(n-3),其中B200的20∶5(n-3)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15.9%。  相似文献   
68.
30株海洋绿藻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 11属 (小球藻属、绿囊藻属、微绿球藻属、海绿球藻属、卵胞藻属、原球藻属、咸胞藻属、杜氏藻属、裂丝藻属、塔胞藻属和衣藻属 )的 30株海洋绿藻进行特定条件下的一次性培养 ,在指数生长末期收获 ,进行了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2 1株海洋绿藻的总脂含量超过干重的10 % ,达 11.6 1%~ 34.4 9% ,其它 9株在 4 .2 5%~ 9.4 8%之间 ,绿藻的 16碳和 18碳脂肪酸最为丰富 ,有着含量较高的 16∶ 0、16∶ (n- 3)、18∶ 2 (n- 6 )和 18∶ 3(n- 3)脂肪酸。两株小球藻 (C95,C97)的2 0∶ 5(n- 3)脂肪酸含量较高 ,分别为 2 0 .8%和 2 6 .1%。另一株小球藻 (C10 2 )和两株裂丝藻 (C19和C2 0 ) EPA含量居中 ,分别为 8.0 % ,6 .0 %和 8.1%。其它藻株一般只含有少量的 2 0∶ 5(n- 3)和 2 2∶ 6 (n- 3)或不含 2 2∶ 6 (n- 3)  相似文献   
69.
采用CCM、HSM和L-15N 3种培养液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的体腔细胞进行了体外原代培养,并用MTT还原法对细胞的体外存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CCM和HSM培养的体腔细胞,在体外分别存活至3 d和6 d大量死亡;L-15N培养液可使细胞在1周内保持存活.用刺参病原菌灿烂弧菌的胞外产物与刺参体外培养细胞共培育,发现对体腔细胞有毒性作用,半致死蛋白质浓度(IC_(50))为27.6 μg/mL.  相似文献   
70.
维生素C(VC)广泛参与动物体内诸如羟化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多种生化反应。大多数脊椎动物具备VC合成能力,其中L-古洛糖酸-1,4-内酯氧化酶(GLO)是其生物合成的关键酶。GLO在体内合成位置随脊椎动物进化地位从低到高总体上呈由肾脏向肝脏转移,最后消失的趋势。GLO基因突变是导致某些脊椎动物无法合成Vc的原因。此外,GLO的活性还受物种、性别、发育阶段、季节变化以及食物中抗氧化剂的影响。然而,导致部分脊椎动物缺乏Vc合成能力的原因及其在进化中的重要意义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