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2篇
  免费   596篇
  国内免费   767篇
测绘学   425篇
大气科学   422篇
地球物理   581篇
地质学   1366篇
海洋学   374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250篇
自然地理   41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Research on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Hot Dry Rock Resources i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s an important geothermal resource, hot dry rock(HDR) reserves have been studied in many countries. HDR resources in China have huge capacity and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the potential replacement of fossil fuels. However, HDR resources are difficult to develop and utilise. Technologies for use with HDR, such as high–temperature drilling, reservoir characterisation, reservoir fracturing,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d high–temperature power stations, originate from the field of oil and drilling. Addressing how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se developed technologies is a key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HDR reserves. Based on the thermal crustal structure in China, HDR resource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high radioactive heat production, sedimentary basin, modern volcano and the inner–plate active tectonic belt. The prospective regions of HDR resources are located in South Tibet, West Yunna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Bohai Rim, Songliao Basin and Guanzhong Basin. The related essential technologies are relatively mature, and the prospect of HDR power generation is promising. Therefore, analys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HDR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large–scale development and the utilisation of HDR resources can be achieved in China.  相似文献   
92.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阿根廷地质矿产调查局合作在阿根廷西北部米纳毕戈塔地区进行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该区属于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为突出找矿效果,消除或减少风积物干扰,需要确定适合于该区的水系沉积物采样粒度。为此,在该区选择一个有已知矿床的1︰5万图幅进行采样粒度试验,分别选择10~60目、-60目、60~80目、-80目4个粒度级进行粒度试验;根据我国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每个粒度分析39种元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元素在4种粒度水系沉积物中的分布形态基本一致,都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区内已知矿床,说明采用的采样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风成砂干扰;金、银、铜、锡等成矿元素在4种粒度中的分布略有差异,10~60目的金、铜和锡异常对已知矿体的反应更清晰准确。因此,本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是10~60目。根据本次试验结果,中-阿地调局在本区联合开展1︰2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时采用了10~60目水系沉积物作为采样介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本区第一次进行水系沉积粒度试验,对本区将来的地球化学调查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通过在广西昭平古袍金矿区已知矿体上方进行的低电压偶极地电提取装置地电提取试验研究,显示阴极提取和阳极提取在已知矿体上方都获取到了清晰的地电提取异常。在矿头位置,阳极提取量比阴极提取量要大,而在矿体隐伏端,阴极的异常特别明显。阳极与阴极提取量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将阴离子与阳离子累加能更加清晰地指示出矿体的位置。说明地电提取测量法在广西大瑶山古袍金矿区寻找隐伏金矿是可行的,并且用偶极地电提取装置寻找隐伏金矿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94.
在弯道水槽中开展6组试验,分别用非黏性土及黏性土填筑河床,研究相同水力作用下近岸河床组成对黏性岸坡崩塌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在试验给定的岸坡及河床组成情况下,非黏性河床凹冲凸淤且总体表现为淤积,近岸河床及凹岸岸坡冲刷强度大,凸岸附近床面上泥沙掺混较明显;黏性河床及凹岸岸坡均被冲刷,河床主流区冲刷强度比近岸河床及凹岸岸坡大。相较于黏性河床,非黏性河床近凹岸处较易冲刷,水流结构重新调整,凹岸坡脚处水流流速及紊动能可增至2倍左右,环流强度可增至11倍,加速了岸坡崩塌及崩塌体的分解输移;非黏性河床近凹岸坡脚处变形以及凹岸岸坡崩塌量均相对较大,岸坡崩塌强度为河床淤积强度的2~4倍,崩塌物质可充分补给河床的泥沙来源;经水力冲刷后非黏性河床组成情况下形成的河道滩槽高差相对较小,河道横断面相对宽浅。  相似文献   
95.
赣北红土区工程堆积体坡面水动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锥状工程堆积体坡面薄层水流剥蚀率与水力要素之间的关系, 室内模拟赣北红土区散乱锥状工程堆积体。通过人工降雨试验, 设计4种降雨强度(1.0~2.5mm/min)和3种砾石含量(10%~30%)完全组合。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评估坡面水力参数与土壤剥蚀率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① 在试验条件下, 坡面水流功率与土壤剥蚀率呈幂函数关系;② 当堆积体砾石含量一定时, 以降雨强度为变量能反映堆积体坡面水力参数与土壤剥蚀率之间的关联度;③ 当降雨强度一定时, 大雨强下(≥1.5mm/min)堆积体砾石含量不宜作为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变量。综上所述, 水流功率是描述赣北红土区锥状工程堆积体侵蚀过程的最佳水力参数, 可用于建立堆积体侵蚀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96.
Since the forest eco-hydrology of arid area shows a well sensitivity of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st and water and the hydrological function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cademic communites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arid mountain forest eco-hydrology, and analyses the formation and stable mechanism of forest patch patter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st and water yield and the response of forest eco-hydrology to climate change from three aspects: Forest spatial pattern, hydrological process 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addition,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the research emphases in the future are put forward: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n the coupling of vegetation pattern and hydrological process; solving the scale problem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and model; enh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towards the hydrological function of forest; determining the suitable forest scale which can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of ecology and hydrological effect.  相似文献   
97.
扬子板块西北缘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的研究对于探讨Rodinia超大陆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米仓山新民地区角闪辉长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石Si O2含量较低且变化范围较小,岩石富Al和Ca,低K、Ti、P,Mg#值中等,属于亚碱性低钾拉斑岩石系列。岩石具有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低的特征,具弱Eu正异常,δEu=1.03~2.36。岩石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Hf、Th等),87Sr/86Sr=0.703 858,143Nd/144Nd=0.512 617,εNd(t)=+3.1。综合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该岩体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可能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在这时期,扬子板块北缘处于汇聚环境,新民角闪辉长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的构造环境,是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期间演化过程中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8.
右江盆地晚侏罗世钾玄质高镁安山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右江盆地在大地构造上处于特提斯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结合部位。本文报道了该盆地东部杨屯安山岩的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杨屯安山岩具斑状结构和气孔状构造,斑晶主要为辉石,基质以针状斜长石微晶为主,含少量辉石。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杨屯安山岩的喷发时代为159.3±2.8Ma,即晚侏罗世。样品的Si O2含量为53.13%~55.71%,具高MgO(6.74%~8.85%)、Mg#值(63~72)、Cr(416×10~(-6)~565×10~(-6))和Ni(207×10~(-6)~246×10~(-6)),低Fe OT/MgO(0.83~1.23)等特征,与典型高镁安山岩的特征相似。所有样品具高K2O(3.39%~4.77%)和K2O/Na2O(1.31~2.33),同时也具钾玄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样品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具较高的Rb/Sr(0.20~0.46)和较低的Ba/Rb(7.17~9.30),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738~0.70739,εNd(t)=-3.6~-3.4)。元素和同位素特征表明杨屯钾玄质高镁安山岩是含金云母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而不是岛弧环境。晚侏罗世杨屯钾玄质高镁安山岩的厘定,反映了该时期右江地区处于岩石圈伸展-减薄阶段。  相似文献   
99.
根据密井网测井、录井以及其它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葡萄花Ⅰ组油层1-3小层(葡Ⅰ1-3小层)沉积微相类型、特征、组合模式和不同地质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葡Ⅰ1-3小层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内前缘2种沉积亚相,含11种沉积微相,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测井相模式;利用自然电位曲线幅变值和砂体厚度,有效识别天然堤、水上决口沉积、溢岸薄层砂3种有成因联系、测井曲线形态类似的沉积微相;进一步根据各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组合、沉积成因及沉积作用的不同,总结出7种沉积微相组合模式。葡Ⅰ1-3小层沉积演化经历了早期湖退、中期稳定、晚期湖侵3个阶段,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展布各异,总体表现出湖盆发育规模由大变小,再变大,骨架砂体厚度和理想钻遇率逐渐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0.
李曦  曾湘  张昭  邵宗泽 《海洋学报》2016,38(8):83-92
异化铁还原微生物在铁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意义。深海热液活动是大洋铁元素的重要来源,目前深海热液环境中铁代谢相关微生物研究很少。本文对一株分离自深海热液区的嗜热异化铁还原菌新种Caloranaerobacter ferrireducens DY22619T的铁还原特性进行分析,比较了该菌对无定形羟基氧化铁、无定形铁氧化物和针铁矿3种不同铁氧化物的铁还原速率;并利用透射电镜对矿化产物进行矿物形貌、组成元素和晶型的分析。研究发现该菌生长在指数期至稳定期时,铁还原速率最快,其中对无定形羟基氧化铁和无定形铁氧化物的还原速率较高,达2.82 μmol/h和2.15 μmol/h;透射电镜结果表明,该菌可将3种不同胞外铁氧化物均还原矿化形成颗粒状磁铁矿,由针铁矿矿化形成的磁铁矿少但粒径最大,而由无定形铁氧化物形成的磁铁矿晶面不同于另外两种铁氧化物。结果表明,该菌有很强的铁还原和矿化能力,能厌氧呼吸还原三价铁氧化物,但是铁氧化物的性质对该菌胞外铁还原能力和矿化形成的磁铁矿的性质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为认识深海热液环境中异化铁还原菌在铁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成矿过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