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8篇
  免费   853篇
  国内免费   1035篇
测绘学   580篇
大气科学   288篇
地球物理   458篇
地质学   2272篇
海洋学   529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228篇
自然地理   43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Use of a non-zero hydrologic response unit(HRU) threshold is an effective way of reducing unmanageable HRU numbers and simplifying computational cost in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 hydrologic modelling. However, being less representative of watershed heterogeneity and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model output uncertainty are inevitable when minor HRU combinations are disproportionately eliminated. This study examined 20 scenarios by running the model with various HRU threshold settings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HRU threshold effects on watershed representation as well as streamflow predictions and identify the appropriate HRU thresholds. Findings show that HRU numbers decrease sharply with increasing HRU thresholds. Among different HRU threshold scenarios, the composition of land-use, soil, and slope all contribute to notable variations which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model input parameters and consequently affect the streamflow predictions. Results indicate that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verage slope of the HRU, and curve number are the three key factors affecting stream discharge when changing the HRU thresholds. It is also found that HRU thresholds have little effect on monthly model performance, while evaluation statistics for daily discharges are more sensitive than monthly results. For daily streamflow predictions, thresholds of 5%/5%/5%(land-use/soil/slope) are the optimum HRU threshold level for the watershed to allow full consideration of model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in the present work. Besides, the results provide strategies for selecting appropriate HRU thresholds based on the modelling goal.  相似文献   
992.
Inkisi组是刚果盆地西南缘最古老的沉积地层之一,岩性主要为一套紫红色、红褐色细粒、细中粒长石砂岩、杂砂岩。通过对安哥拉东北部Inkisi组长石砂岩开展碎屑锆石测年、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沉积时代、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和大地构造背景,为研究刚果盆地演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碎屑锆石206Pb/238U年龄主要集中于3个年龄峰值区间2350~1900 Ma、1150~850 Ma、850~500 Ma,最年轻的锆石峰值年龄为531±9 Ma,据此,笔者等认为Inkisi组的沉积时代上限应厘定为早寒武世。Inkisi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物源具有长英质物源近源搬运特征,沉积时期的水体为陆相开阔的淡水环境。通过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主微量元素物源判别及构造判别图解,本文认为,West Congo构造带为安哥拉东北部地区Inkisi组主要物源区,Lufilian构造带、Angola 地盾等是其次要物质来源,物源区构造环境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993.
苏北一次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发生在苏北的一次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天气分析显示,风暴发生于高湿、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强对流不稳定(3 445 J/kg)和中到强的垂直风切变(0~6 km,18 m/s)环境,这种大气环境非常有利于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发生发展。雷达回波分析揭示,该超级单体的演化可归结为"孤立单体—经典强降水超级单体—减弱东移"三个阶段,持续时间超过2 h。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成熟期,呈现出典型的倒"V"型缺口、中低层有界弱回波区和反射率因子大值区由低层向高层往低层入流一侧倾斜的特征,相应的雷达径向速度场显示在倒"V"型缺口附近的强降水区中存在一个成熟的中气旋。湿位涡的诊断结果表明:高层干冷空气侵入触发潜在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有利于对流运动的发展;中低层大气对流不稳定与条件对称不稳定共存,既有垂直对流,又有倾斜对流发生,同时边界层的偏东风入流向暴雨区提供充沛的水汽,对暴雨的发生发展起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由于光学遥感图像和SAR图像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强度差异,且SAR图像存在斑点噪声,使得其配准存在较大难度。为此,本文结合基于特征和基于区域图像配准方法的优点,并组合为混合模型,提出一种由粗到精的自动配准算法。以光学遥感图像和SAR图像分别为参考图像和待配准图像,先以基于特征点的SAR-SIFT完成粗配准,再以基于区域的ROEWA-HOG完成精配准。① 采用SAR-SIFT算法进行特征点检测和特征匹配来计算图像的仿射变换模型,以消除参考图像和待配准图像之间明显的旋转、尺度和平移差异,至此完成图像粗配准;② 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块Harris角点检测在参考图像上获得特征点,并根据特征点确定待配准图像上的同名点搜索区域;③ 计算图像的ROEWA梯度,构造以特征点为中心的模板区域内的HOG特征向量,以SSD作为相似性测度搜索待配准图像上的同名点,完成高精度的图像配准;④ 进行图像配准实验,对配准结果进行目视检查和精度评估。经过多组光学与SAR图像配准实验,验证本文算法能够结合基于特征和基于区域的图像配准方法的优点,较好地抵抗光学与SAR图像之间的非线性强度、旋转、尺度、平移差异和SAR图像的噪声影响,并逐步提高配准精度,最终配准精度达到1个像素左右,实现了光学与SAR图像的高精度自动配准,能够满足光学与SAR图像后续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995.
黄河三角洲生态地质环境演化及其原因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新的陆地,在黄河水沙来量急剧减少的情况下,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地质环境将会发生较强烈的变化。本文通过多时相遥感监测、不同时期土层视电阻率探测、水土化学分析等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对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生态地质环境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演化趋势为地表水、土壤污染程度减轻,地下水矿化度升高、土壤盐碱化加重,海岸整体表现为侵蚀状态,湿地总面积增加,但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潮间带生物出现明显的污染群落特征,生物种类减少。  相似文献   
996.
江仓矿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木里煤田中最大的矿区,通过多年地质工作,在矿区构造特征和构造对煤系地层的控制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笔者通过对江仓矿区构造特征的研究,试图对整个木里煤田及其他矿区相似构造环境下的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江仓矿区煤系地层构造形态为北陡南缓的不对称向斜构造,该构造控制了煤系地层及煤层的延深.矿区内发育近东西向、北西-南东向及北东向三组断裂构造.其中,近东西向断裂是控制煤系地层的主要构造,江仓向斜南北两翼的浅部均被该方向压扭性或压性断层切割,大部分地段成为矿区南部和北部的自然边界.矿区构造控煤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997.
藏东嘉玉桥变质杂岩分布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南西,出露宽度约15~20km,延伸长度约120km。藏东嘉玉桥变质杂岩与上覆中侏罗统呈滑脱断层接触,滑脱带内发育各种韧性剪切组构。滑脱带内钠长石英构造片岩中石英呈矩形条带,多硅白云母与石英矩形条带构成S-C组构,石英颗粒应变测量表明Flinn图解K=∞,代表近水平伸展滑脱。获得多硅白云母变质条件相当于蓝片岩相,压力属于高压变质相,多硅白云母测年结果为167.27±0.99 Ma,为中侏罗世高压剪切作用,暗示班公-怒江缝合带中侏罗世伸展与高压剪切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8.
西天山达巴特A型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达巴特花岗斑岩侵入体位于西天山北部的赛里木湖北部,构造上属于准葛尔板块与伊犁.中天山板块之间的造山带.达巴特花岗岩斑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如高硅(SiO2=75.38%~77.61%)、碱(Na2O K2O=8.26%~10.10%)和Fe/(Fe Mg)(0.91~0.98),但低Al2O3(12.04~12.9%)和CaO(0.03%~0.42%),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Ga/Al)×104值变化于3.19~3.40之间,具有明显的负Eu、Ba和Sr异常,稀土配分显示"海鸥型"特征.达巴特花岗岩斑岩具有较高的Rb/Nb和Y/Nb比值,显示了A2型花岗岩的特征.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达巴特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88.9±2.3Ma,并且一些锆石具有老的核(319.0±4.7),暗示花岗岩斑的源岩中可能包含有石炭纪的岩浆岩.结合区域地质和岩浆岩资料,我们认为西天山早二叠世处于伸展的背景中,可能与造山带后碰撞阶段的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9.
雅砻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南水北调西线水源区之一雅砻江流域生态水文调控,开发了一个基于物理机制的日过程流域水循环系统的分布式模拟模型.模型的产流过程计算考虑了雨强大小,采用Green-Ampt模型或Richards方程.汇流过程计算考虑了河道属性(纵横断面及河道控制工程),采用运动波方程或动力波方程模型.计算单元内采用了"马赛克"法即把单元内土地归为5种地域分别计算再汇总.1985~2000年雅砻江流域径流模拟较准确,水量平衡方面误差小于5%,模型与实测径流过程线相关系数达到0.86~94,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达0.7以上,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能够满足流域生态水文调控中水循环各个过程的模拟与预测,构建了一个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对施工场地狭窄、周围紧邻已有建筑物的深基坑采用喷锚网支护技术的施工及施工要点,同时也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