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构造地貌景观构造变形期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顺  阚瑷珂  肖进  胡瑾  向芳  张腾  李文韬 《地球学报》2014,35(4):510-518
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地形图判读发现,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构造地貌景观横向分布呈现由NE至SW即从造山带向前陆盆地方向逐渐减弱特征;纵向上明显受早期构造格局和岩石类型约束,在区域上呈现NW—SE向延展的平行岭谷地貌,山峰和谷地的走向与地质构造线基本一致。通过对主要构造地貌景观构造应力和变形期次判别探讨,确定构造地貌景观形成的构造期次大致为三期,应力主要来自于NE—SW、SE—NW向,反映该区不仅受到NE—SW向的冲断挤压变形作用,还受到SE—NW向的右旋剪切挤压变形作用,推测是由多期受力叠加改造而成。通过ESR及14C定年确定距今12 Ma以来,该区在500 kaBP、278 kaBP、29 kaBP分别出现三次规模较大的快速抬升运动,提供了与其构造景观形成密切相关的新构造运动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22.
随着城市的扩张,大型城市的郊区逐步成为新的工业生产及居民中心,为满足生产及生活用水需求,地下水被大量开采,进而导致地表沉降。目前对地表沉降的监测多集中在城市区域,城郊的地表沉降较少受到关注。本文提出使用高分辨率永久散射体(PS)雷达盖分干涉(PS-DInSAR)技术对大型城市郊区的沉降进行监测。选取某市城郊为实验区,使用覆盖该区的16幅高分辨率TerraSAR影像为数据进行PS-DIn-SAR沉降建模和解算,获取了谈区大范围的高分辨率沉降信息。谈市效区最大年沉降速度达到62mm/a(即年沉降量),平均沉降速度为24mm/a。分析表明,该区域的不均匀沉降与地下水的开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
鲁西地区是全球完整保存新太古代早期TTG(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绿岩带的区域,是研究太古宙岩浆演化类型和太古宙时期壳幔作用以及构造模式的典型区域。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年代学、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手段,探讨了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背景。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U-Pb年龄主要为2 537和2 566 Ma。花岗岩(TA1802)εHf (t)值为-1.4~2.9,平均值为0.65,二阶段模式年龄约为2.9 Ga;二长花岗岩(TA1812)εHf (t) 值为-0.4~2.7,平均值为1.31,二阶段模式年龄为 3 073~2 886 Ma,平均值约为2.9 Ga;二长花岗岩(TA1817)εHf (t) 值为0.3~4.7,平均值为3.35,二阶段模式年龄为3 032~2 762 Ma,平均值约为2.8 Ga。在εHf (t)-t 图解上,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年龄演化线均落在2.9~2.8 Ga地壳演化线上,且与二阶段模式年龄大致相同,即表明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源于2.9~2.8 Ga的古老地壳重融。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均表现为高w(SiO2)、w(Al2O3)和富Na2O特征,大部分属于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上,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和重稀土元素(HREE)亏损,且中重稀土元素出现分馏。花岗岩样品中,有两个样品(TA1801-1与TA1824)表现出Ta富集,其余样品均表现为K、Rb、Ba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亏损。二长花岗岩也同样表现为K、Rb、Ba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亏损,部分熔融残余矿物存在石榴石、金红石以及少量斜长石、角闪石。根据上述地球化学特征, 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鲁西地区新太古代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构造背景为同碰撞背景,该构造模式是大陆地壳有效增生。  相似文献   
24.
兴蒙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存在争议,基性岩浆作用是构造演化过程中的良好地质记录. 对贺根山缝合带东段内蒙古科右中旗构造混杂岩带内的杜尔基基性岩和甲哈达基性岩进行了系统的地质特征、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杜尔基基性岩岩性为枕状玄武岩和辉绿岩,辉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48.3±2.6 Ma,为低钾拉斑玄武系列,相对富集LILE,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 甲哈达基性岩岩性主要为玄武岩,锆石U-Pb年龄为317.6±3.0 Ma,为钙碱性系列,同样具有HFSE亏损和LILE富集的特点,与杜尔基基性岩相比更加富集LILE和LREE. 结合贺根山缝合带早石炭世蛇绿岩及洋内俯冲作用的研究成果,认为从杜尔基基性岩到甲哈达基性岩的演化,可能指示了古亚洲洋东段早-晚石炭世洋内俯冲的渐进过程,洋内弧从不成熟向逐渐成熟演化.   相似文献   
25.
概括了当前GIS中最短路径算法,分析了元胞自动机在最短路径分析算法中的原理及应用现状,并从两个方面对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最短路径算法进行优化即直线优化的元胞自动机最短路径算法。(1)将A*算法中的启发函数引入元胞自动机模型,提出了直线优化元胞自动机最短路径模型;(2)考虑道路网特征对最短路径算法的影响,得出具有道路网自适应性的最短路径分析模型。最后选取不同形态特征的shp道路网数据,验证了优化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26.
地面检校场的非量测型数码相机检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相机检校作为非量测型数码相机应用于摄影测量前的必经步骤,其精度直接决定着后续测图的精度,因此针对传统的相机检校方法不能较真实地反映相机的物理状态、检校精度不高的问题,该文给出了基于地面检校场进行检校的流程,并以和静县数据为例,将该方法的检校精度与基于室内三维检校场以及基于纯平液晶显示器的检校精度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经该方法检校出来的相机参数精度更高,能够满足大比例尺测图要求。  相似文献   
27.
长期以来人们偏重于地图的技术研究,导致地图的艺术研究进程落后于技术研究进程。近几年这种情况虽有改善,但对于地图的美学问题研究还是相对偏少。本文从地图的信息表达与美学思维角度出发,从地图的语言、技术、文化及创新4个方面探讨了地图与美学思维融合的问题,并提出了地图学与美学相结合的地图美学论,以期得到适合地图的美学设计。  相似文献   
28.
针对传统的点实体匹配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利用地标空间关系约束的点实体匹配方法。该方法以参考点实体、候选匹配点实体与其邻域内的同名地标之间的空间关系为基础构造距离特征向量和方向特征向量,基于距离特征向量和方向特征向量计算点实体的相似度,进而确定点同名实体。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点同名实体空间位置偏差较大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9.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是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的重要数据源,可通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技术获取以满足城市规划、城市园林、市政公共管理等部门所需的城市专题地理信息数据。本文阐述了长春市利用高分辨率卫星正射影像,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批量生产城市专题地理信息的技术实践。  相似文献   
30.
石油污染湿地土壤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石油污染湿地土壤生物修复的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3方面综合阐述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在采用植物进行石油污染湿地修复时,选择湿地环境下典型植物或者能适应湿地特殊环境的植物品种是常用的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采用微生物进行石油污染湿地修复时,主要通过投加外源微生物和改变环境因素或施加营养元素刺激土著微生物等方式。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湿地的方法,则是利用微生物自身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从而增加植物吸收、降解污染物的能力。由于植物或微生物的生长对污染物浓度有一个耐受极限,植物和微生物修复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石油污染物浓度。为此,将湿地的石油污染浓度降到植物—微生物可降解范围内,并提高联合修复的降解效率,将是今后石油污染湿地土壤生物修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