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324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巢湖北部的耙子山-马家山区域,由于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构造相互叠加,呈现出相对复杂的地质构造现象。研究认为:该区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两期构造运动,多期次构造运动相互干扰、相互叠加,从而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断裂构造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2.
皇城山银矿床属火山岩型中低温热液矿床,为丰富此类矿床的研究内容和服务领域,总结该类型银矿成矿条件及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 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以期为该类型银矿的普查评价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3.
134.
廉西猛  张睿璇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0):3507-3513
近年来,随着地震波数值模拟对计算精度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间断有限元方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中,针对具有吸收边界条件的二维地震声波波动方程,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间断有限元方法的数值模拟算法.该算法在空间上使用局部间断有限元方法进行离散,在时间上采用了显式蛙跳格式.在这种时空离散的组合方式下,每个时间步上,此算法在空间剖分的每个单元上的求解计算是相互独立的,因而具有极高的并行性.通过数值算例,我们将该算法与连续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算法不仅具有对起伏构造的良好适应性,而且在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5.
随着国土资源执法巡查平台在土地巡查业务中的广泛应用,极大改善了照片、视频、地理坐标位置的获取和使用,随之带来的地理位置信息隐藏、实地照片视频证据的不可修改、伪造信息的辨别判断等需求。数字水印技术的出现为此类需求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文章介绍了数字水印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分类,并结合实际巡查取证工作探讨了数字水印技术在巡查证据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6.
结合目前数字测图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对超站仪和PDA相结合的作业方式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这种模式的实现方法,对进一步提高外业测图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负担,使外业数字测图更加方便快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7.
By using the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s, radar data, NCEP/NCAR FNL 1o×1o reanalysis data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data and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calculation of radar echo parameter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cal processes of a short-time heavy precipitation supercell that occurred in the squall line process in Shanxi Province on 24 June 202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squall line event occurred in front of a surface cold front, combined with infiltration of low-level cold air and continuous increase of near-surface humidity in the afternoon. The surface mesoscale convergence line and mesoscale dew point front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systemization of the squall line by a large degree. The short-time extremely heavy precipitation in Pingshun County was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a supercell from thunderstorm cells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squall l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rp increase in vertical integral liquid water content, persistent increase in reflectivity factor and continuous rise in the echo top height appeared about 23 min earlier than the severe precipitation, which has qualitative indicat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nowcasting of short-time heavy precipitation.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adar echo parameters suggests that the “sudden drop”of FV40 was a precursor signal of cells’coalescence and rapid development to the mature stage. The areal change of the echo core at the 6 km height was highly subject to the merging and developing of cells, the rapid change of hydrometeor particles in clouds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Changes in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convective cells at different heights can indirectly reflect the changes of liquid particles and ice particles in clouds, which is indicatively meaningful for predicting the coalescing and developing-to-maturing of cells and heavy precipitation 30-45 min earlier. A comprehensive echo parameter prediction model constructed by the random forest principle can predict the magnitude of short-time heavy precipitation 40-50 min in advanc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veals that large amounts of water vapor existed in the near-surface atmosphere, and that the cells rapidly obtained moisture from the ambient atmosphere and developed rapidly through maternal feeding. The cold cloud zone was narrow, upright and had a high stretch height. The upward motion in clouds was strong and deep, and very rich in liquid water content. The graupel particles had a large vertical distribution range, the coexistence area of graupel and snow was large, the height of raindrops was close to the surface with a wide horizontal scale, and the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was high. These may be the important elements responsible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short-time heavy precipitation that exceeded historical extreme values.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es, a comprehensive parameter (CP) prediction model is worked out, which can estimate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supercells and the intensity of short-time heavy precipitation about 1 h in advance.  相似文献   
138.
采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数值试验,对2012年5月24日和2015年9月27日云南两次局地暴雨过程水汽输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强降雨及其水汽输送伴随副热带高压西伸而中断,“5.24”过程动力条件主要由天气尺度系统提供,“9.27”过程动力条件主要为地形抬升作用;(2)两次过程水汽源地均为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5.24”过程以西南路径水汽输送为主,输送距离较远,“9.27”过程以东南路径水汽输送为主,输送距离较短,局地特征更显著;(3)“9.27”过程水汽通量及最大雨量值均高于“5.24”过程,水汽通量与强降雨相关性较好,对强降雨具有一定指示意义;(4)两次过程水汽输送均集中在600hPa以下层,以经向偏南水汽输送为主,水汽输送增强时间较强降雨开始时间提前48~72h;(5)数值模拟结果与常规分析一致,同时可显示水汽垂直输送特征,低层以偏南路径为主,中层西南路径增多,中层以上出现偏西路径,存在沿西风带来自印度半岛及青藏高原的水汽贡献。  相似文献   
139.
基于决策树分类的某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时相Landsat TM/ETM+遥感图像作为数据源,分析某市1987—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综合考虑遥感影像波段间的相关系数和OIF指数,选择最佳波段组合;通过对光谱和非光谱信息的统计与分析,利用决策树分类的方法对各影像进行分类;构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规则,获取该市区1987—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量和空间分布状况,并分析变化及其原因。结果显示:1987—2000年间该市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较大变化,其中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经分析,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制定有效的土地利用政策才是该市土地利用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0.
2009年中国东北夏季低温及其与前期海气系统变化的联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依据中国东北地区拥有百年地面观测记录的长春和哈尔滨测站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英国哈得来中心海表温度资料,揭示2009年东北地区发生的迄今已有15年没有出现的夏季低温事件成因.结果表明:发生东北夏季低温时的水平和垂直环流结构均为低值系统,东北冷涡异常活动是其最直接的影响因子;有利的年代际变化背景是,哈尔滨和长春6-8月平均气温年代际尺度(≥9 a)的振荡值1999-2008年约-O.8℃/10 a,显著低于全球变暖东北区域响应的线性增暖值0.2℃/10 a(1961-2000年),与长春和哈尔滨夏季气温呈正相关的前一年冬季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年代际振荡亦呈显著下降趋势.与1994-2008年东北夏季高温的500 hPa平均环流距平场显著不同,北极涛动呈强的负位相分布,东北亚、阿留申和北大西洋上空为显著负距平区;2009年前一年冬季与明显低温的1972年的前一年冬季北太平洋涛动均呈显著的负位相,春季仍持续,且2009年前一年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为拉尼娜位相,2009年春季明显减弱;2009年6-7月夏季东北冷涡活动异常强与4-5月500 hPa北太平洋地区超长波扰动转为定常波扰动槽有关;SVD和谐波分析表明,北太平洋涛动的异常位相不仅是东北夏季气温变化的重要前期信号,还是大气中除了天气尺度的混沌分量外可提取的一种行星尺度稳定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