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1篇
  免费   1990篇
  国内免费   2683篇
测绘学   1197篇
大气科学   1203篇
地球物理   1614篇
地质学   4896篇
海洋学   1469篇
天文学   191篇
综合类   667篇
自然地理   94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578篇
  2020年   437篇
  2019年   586篇
  2018年   512篇
  2017年   433篇
  2016年   492篇
  2015年   571篇
  2014年   584篇
  2013年   653篇
  2012年   686篇
  2011年   651篇
  2010年   685篇
  2009年   609篇
  2008年   631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603篇
  2005年   478篇
  2004年   340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夏鹏  孟宪伟  丰爱平  李珍  杨刚 《沉积学报》2015,33(3):551-560
气候变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是迫使红树林向陆迁移的主要驱动力, 而其自身通过捕沙促淤不同程度的减缓了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影响。基于广西典型红树林区8根短柱的210Pb测年和含水率分析, 以考虑/未考虑沉积物压实作用为研究情景, 通过对比研究红树林区潮滩地表高程抬升速率和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大小关系, 揭示当前海平面上升对广西红树林向陆/向海迁移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未考虑压实作用下的沉积速率约是考虑压实作用下沉积速率的1.00~1.34倍(平均1.12倍), 压实作用明显;压实沉积速率介于0.16~0.78 cm/a, 其底层压实沉积速率与潮滩地表高程抬升速率相等。压实作用下, 英罗湾和丹兜海红树林区的地表高程抬升速率小于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与未考虑压实作用得到的结论相悖。由于广西红树林海岸大都建有防波堤, 限制了红树林向陆的迁移;表明英罗湾和丹兜海的红树林正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压实作用校正与否对地表高程抬升速率与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相当的区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2.
雄村特大型斑岩铜金矿床主要以细脉浸染状产于强烈蚀变岩石中,赋矿岩石原岩成因类型存在争议。本文对多个赋矿蚀变岩石作了系统光薄片显微鉴定,在多个蚀变较弱的矿化样品中发现赋矿岩石具斑状结构,其基质主要为钾长石,斑晶主要为斜长石、钾长石及少量石英,显示石英正长斑岩及二长斑岩(少量)矿物组成特征。结合前人工作,可以认为雄村铜金矿床赋矿岩石为正长斑岩、火山岩及少量二长斑岩。正长斑岩发育斑岩铜金矿床成矿早期常见的钾硅化蚀变及磁铁矿化蚀变,锆石具高的Ce4+/Ce3+比值(334~3084,平均值为1169),显示高氧逸度岩浆特征,和世界斑岩铜金矿床成矿岩体一致;这表明石英正长斑岩为雄村铜金矿床成矿岩体。石英正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73.7±2.1Ma(MSWD=0.23),石英正长斑岩钾化阶段形成的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48.3±0.9Ma(MSWD=1.58),远小于锆石U-Pb年龄却与矿区东北部始新世花岗岩基的年龄一致,显示Ar-Ar年龄受后期地质事件影响而发生重置。通过上述研究,可以认为雄村铜金矿床为与石英正长斑岩有关的斑岩型矿床,形成时代约173Ma,和新特提斯洋洋壳向北俯冲诱发的岩浆事件有关,矿区内云母受后期地质事件影响重置,不能记录其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993.
赵佳楠  许志琴  梁凤华 《岩石学报》2015,31(12):3687-3700
白朗石榴辉石岩位于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上,地处于日喀则地区白朗县境内,因其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意义,得到了国内外诸多学者关注。国内外学者对该岩体的研究有助于深入剖析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就位机制。本文以白朗石榴辉石岩为研究对象,其野外产出为构造岩块,围岩为没有变形特征的蛇纹石化地幔橄榄岩,早白垩世昂仁组和紫红色硅质岩也没有构造变质现象,且石榴辉石岩与蛇纹石化地幔橄榄岩间界限截然。通过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研究,并结合大地构造动力学观点,认为西藏日喀则地区石榴辉石岩属钙碱性超基性岩,形成于无流体无水的稳定物理化学环境中,略亏损高场强元素Th、Ta、Nb等,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49.0±3.1Ma,且锆石εHf(t)平均值为+17.7,说明原始岩浆主要源于亏损地幔,且没有发生岩浆混染。总结:本文确定白朗石榴辉石岩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并且该岩石的形成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俯冲有关,但在该岩石形成过程中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没有发生陆陆碰撞。  相似文献   
994.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拉抗俄斑岩铜钼矿床位于西藏特提斯构造域拉萨地块东段中南部,是近年来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项目评价的重点矿床之一。本文在钻孔地质编录的基础上,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技术,对拉抗俄铜钼矿床中8件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的辉钼矿进行定年,获得了拉抗俄矿床辉钼矿成矿年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3.20±0.20)Ma~(13.64±0.21)Ma,加权平均值为(13.38±0.15)Ma,等时线年龄为(13.12±0.44)Ma,代表了拉抗俄斑岩铜钼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作用发生于中新世。辉钼矿中Re的含量为343.6×10-6~835.7×10-6,平均557.8×10-6,指示其成矿物质中有幔源物质加入。拉抗俄斑岩铜钼矿床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带碰撞过程的伸展背景,其成矿年龄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中亚带众多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年龄基本一致(17~12 Ma),相对于同一矿集区的驱龙、甲玛、邦铺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年龄小2~3 Ma,但其形成受控于相同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995.
西藏北冈底斯早白垩世花岗岩分布广泛;扎独顶岩体作为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分布广泛,呈岩基型式产出,在岩性上属二长花岗岩。在岩石化学上扎独顶岩体具有富Si O2(70.05%~74.97%)和K2O(4.09%~5.35%),贫Ca O(0.93%~2.19%)、Ti O2(0.22%~0.52%)和Al2O3(12.81%~14.24%)的特征;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9~1.0)高钾钙碱性系列。岩体稀土元素总量偏高(∑REE=199.36×10-6~247.91×10-6),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5.82~6.88),Eu负异常明显(δEu=0.30~0.45),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呈向右缓倾的V型。微量元素显示其富集Rb、Th、K、Zr和Hf,亏损Nb、Ta、Sr、Ba、P和Ti,(Zr+Nb+Ce+Y)平均值为427.63。全岩锆石饱和温度(828~838°C)表明岩浆形成温度高。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扎独顶岩体为A型花岗岩。扎独顶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3.8±1.0)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在构造判别图解上位于碰撞后的A2型花岗岩区,是在碰撞后岩石圈伸展背景下,由于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岩石圈地幔与壳源熔体部分熔融并经历过一定程度的混合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6.
新疆坡北矿区ZK2-6孔施工中遇到多层蚀变带,最长连续强蚀变带达30 m,在以往施工过程中,因卤水配制的泥浆性能难以保证,不利于孔壁的稳定,导致在钻进过程中,孔壁剥落超径、断钻杆事故频发。钻杆断开后,由于孔壁坍塌,找不到事故头,从而导致钻孔报废。针对蚀变、破碎地层钻进易发生的孔壁坍塌、超径、掉块及卤水泥浆性能难以保证等问题,开展相关研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圆满完成了坡北工区ZK2-6孔的钻探施工。  相似文献   
997.
盐水条件下配制出性能稳定且能维护孔壁稳定的冲洗液一直是困扰着新疆戈壁区域钻探施工的一个难题。通过冲洗液材料选型和在不同工区的试验研究,最终确定了MBM-GTQ盐水冲洗液体系配制与使用维护方案,并在新疆若羌县坡北铜镍矿强蚀变地层深孔施工和事故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MBM-GTQ盐水冲洗液体系是适合新疆若羌县坡北铜镍矿破碎蚀变地层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998.
徐国辉  梁俭  刘鹏  梅冬 《探矿工程》2015,42(10):42-44,54
介绍了CSD1800A型全液压动力头式钻机在青藏高原矿区内的应用效果,并对该型钻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国内外其它钻机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认为CSD1800A型钻机是一款经济实用的中深孔钻机。  相似文献   
999.
有观点认为管材的残余应力是绳索取心钻杆非正常损坏的诱因之一。据此采用环切法对不同热处理和矫直工艺的冷拔绳索取心管材制造过程中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检测比对,认为冷拔管材制造环节产生的残余应力是存在的,也是可控的。只要制造工艺措施得当,可以将高钢级合金管材的残余应力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合格管材出厂时存在较高残余应力造成的钻杆折断等事故较为罕见。应从管材制造、钻杆加工、现场使用等方面入手,努力降低钻杆断裂事故。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油气成藏物理模拟方法,从排驱压力角度研究了断层输导下的油气藏形成过程。研究表明,储集层排驱压力控制与断层侧向配置不同储盖组合的成藏次序,即排驱压力小的储盖组合优先成藏,排驱压力较大的储盖组合次之,这种控制作用与储盖组合的空间相对位置无关;排驱压力影响不同储盖组合的含油或含气饱和度,排驱压力越小,含油或含气饱和度越高,这种影响作用会因储集层空间相对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断层与储集层的对接与否是储盖组合成藏的先决条件,与断层对接具备成藏的可能性,而未与断层对接则难以成藏。研究结论可用于勘探实践中对断层输导下多套储盖组合试油层位进行评价优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