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2篇
  免费   2691篇
  国内免费   3713篇
测绘学   1233篇
大气科学   2548篇
地球物理   2985篇
地质学   6792篇
海洋学   1984篇
天文学   397篇
综合类   1445篇
自然地理   1612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794篇
  2021年   872篇
  2020年   702篇
  2019年   855篇
  2018年   842篇
  2017年   823篇
  2016年   897篇
  2015年   816篇
  2014年   893篇
  2013年   897篇
  2012年   965篇
  2011年   913篇
  2010年   935篇
  2009年   818篇
  2008年   701篇
  2007年   675篇
  2006年   546篇
  2005年   414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396篇
  1998年   353篇
  1997年   330篇
  1996年   270篇
  1995年   292篇
  1994年   244篇
  1993年   206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采用新极谱技术(1.5次微分)的阳极溶出伏安滴定方法测定天然海水的铜络合容量和条件稳定常数。对测试条件、EDTA回收率和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青岛近岸水样的九次平行测定表明,铜的表现络合容量为3.01×10~(-7)mol/dm~3,条件稳定常数为7.34×10~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2%和13.8%。  相似文献   
132.
长江口区枯、丰水期后底栖动物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对长江口底栖生物曾进行多次调查研究:1980-1981年进行了“中美海洋沉积作用联合研究”( Boesch等,1986;孙道元、董永庭,1986; Rhoads et al.,1985;Sun and Dong,1985);1982-198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进行了“长江河口南岸污染对底栖生物的影响”的研究(戴国樑,1989):1985-1986年中国科学院海研究所进行了“长江口底栖生物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的预测”的研究(刘瑞玉等,本集)。通过这些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底栖生物的概貌。 1988年4月和10月,作者又对长江口枯、丰水期后底栖动物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所用主要材料是在123°E以西,30°30′-32°00′N之间水域的35个取样站(图1)枯、丰水期后所获。海上取样每站以0.1㎡的表层采样器取样两次,通过0.5mm孔目的筛子冲洗后,样品在实验室内挑选、鉴定、称重和计数。  相似文献   
133.
本文主要介绍了1988年寿光县对虾养殖期间(5~9月)水环境和底泥环境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据不同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养殖虾池;分别将水样和底泥环境中的弧菌、异养菌,及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培养、分离计数。据对虾养殖期5个月的数据分析,不同的养殖虾池有不同的菌数波动范围。底泥与水环境中的菌数分布各有不同。异养菌在水样中的分布最高值为736×10~2个/ml,最低值为268.1×10~2个/ml;湿泥样中的最高值为372.7×10~4个/g最低值为125.9×10~4个/g。弧菌在水样中的最高值为12.33×10~2个/ml,最低值为0.5×10~4个/ml。据综合资料分析,对虾养殖池中的各种细菌分布,底泥高于水样,高温季节高于低温季节。底泥和水环境中有机物的含量与细菌数的分布成正比。底泥中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是底泥环境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标志之一。根据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分布,可以有效地控制有机质(如对虾饵料)的投放量等。  相似文献   
134.
Algorithm for HF radar vector current measurem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ew algorithm is proposed, called the stream function method (SFM) for producing vector current maps from radial data measured by dual-site high frequency surface wave radar (HFSWR). In SFM, a scalar stream function is constructed under some oceanographic assumptions. The function describes the two-dimensional (2-D) ocean surface water motion and is used to obtain the distribution of vector currents. The performance of SFM is evaluated using simulated radial data,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SFM has advantages over typical vectorial combination methods (VCM) both in error acceptance and robustness, and excels another method based on least-squares fitting (LSF) in recovering the complicated current models. Furthermore, SFM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the total currents based on radials from single-site radar. We also test the assumptions of horizontal non-divergence in the simulation. The new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he field experiment data of Wuhan University’s ocean state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radar (OSMAR), collected in the coastal East China Sea during April 11–17, 2004. Quantitative comparisons are given between radar results by three current algorithms and in-situ current meter measurements.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vertical current shear is given based on the current meter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35.
2001年夏季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根据 2 0 0 1年 8月 2 0~ 2 2日期间对胶州湾海域进行的大面积调查资料 ,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沿岸暖水性种类组成 ,以硅藻为主 ,还有少量的甲藻、金藻和绿藻。湾中央出现的种类最多 ,湾口其次 ,湾边缘最少。细胞数量的高值区出现在B断面和 A5站周围的水域 ,低值区出现 D断面和 E断面。此外 ,对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表明 ,Shannon指数在湾北部的多数站位高于湾南部水域 ,在 D2和 B1站出现 2个低值区 ;Margalef指数在湾内东部和 D4站周围水域明显高于湾内西部和湾口水域 ;均匀度则在 B1和 D2站周围水域偏高。浮游植物群落同营养盐的相关分析表明 ,调查期氨盐和磷酸盐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盐 ,中肋骨条藻、浮动弯角藻和旋链角毛藻等几种优势种类决定了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136.
本文首次采用 Nafion和 Co(salen) /Nafion修饰铂电极测定海水中的 NO,对实验条件进行了选择 ,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 ,即反应池通氮除氧 30 min,富集时间为 4min。同时用线性扫描法对海水中的 NO进行测定 ,测得海水中 NO的浓度与氧化峰电流之间有一定线性关系。对 Nafion修饰电极而言 ,线性范围 1~ 76.9μmol/L,R2 =0 .991 6,检出限为 1 μmol/L。同时对 2种方法修饰的铂电极进行了比较 ,即当 NO浓度在 1 0 -6mol/L数量级时 2种电极基本上无差别 ,而在 1 0 -7mol/L数量级时 Co(salen) /Nafion修饰电极要明显优于 Nafion修饰电极  相似文献   
137.
无舵翼水下机器人路径跟踪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舵翼水下机器人的各种不同任务要求下的路径跟踪控制进行研究。通过模拟人的运动行为,建立了虚拟避碰声纳模型。根据地形跟踪的方法提出基于虚拟声纳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并通过考虑纵向速度对于其他各个自由度运动的影响设计了运动控制器。通过海上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对于无舵翼水下机器人是可以满足实际需要的。  相似文献   
138.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for SSTA development in finite sea area of low latitudes are discussed with simpler linearized equations, According to the coupling conditions at the interface of atmosphere and ocean, we studied the horizontal scale relations of air-sea coupled system satisfying the dynamical and thermodynamical requirements, From the fluctuation viewpoint, the relation of horizontal scales and wave numbers are presented for a linear atmosphere-ocean coupled system with the same time scales. At last part of the paper, the state of fluctuations is examined for different sea scales under certain given atmospheric scale with a simpler two-layer coupled model, and some significant result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39.
皱纹盘鲍三倍体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用低温休克法和细胞松弛素B诱导法,获得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三倍体诱导群与二倍体的个体,在室内同样条件下饲育,对其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三倍体与二倍体的当年稚鲍在壳长和体重的增长上无明显差异。(2)三倍体与二倍体的2龄鲍,在第二年前期生长无明显差异,但从第二年后期开始,三倍体的壳长、体重增长逐渐优于二倍体。(3)统计学分析表明,三倍体与二倍体的3龄鲍在体重、软体部和足肌的增长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4)在室内饲育19个月的鲍,三倍体诱导群的壳长比二倍体大10.2%,体重比二倍体大20.1%,足肌湿重比二倍体大17.6%。  相似文献   
140.
本实验选用商品饲料饲养平均初体重为0.09g的南美白对虾,经过30d的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成活以及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由3次/天增加到5次/天,南美白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而饲料系数则显著降低,但当投喂频率由5次/天增加到7次/天时,南美白对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并无显著提高。对对虾全虾体主要组成成分的分析表明南美白对虾体主要组成成分并不受投喂频率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