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142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399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近30年来江苏省滨海湿地变化过程及其受围垦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85—2015年Landsat TM遥感影响数据,提取江苏省典型岸段滨海湿地信息,对滨海湿地类型、面积的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围垦活动对这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垦在近20年达到高峰期,连云港、盐城和南通岸段的滨海湿地在近30年间分别减少了53.15%、71.60%和71.40%。连云港岸段原生植被型湿地逐渐减少,茅草、芦苇湿地在2000年后完全消失;盐城岸段原生植被型湿地在1985—1995年间持续增加,且各植被类型比率趋于均衡,而在1995年后则转变为米草湿地占绝对优势;南通岸段湿地总面积在2000年后迅速下降,高比例的米草湿地是该岸段滨海湿地的主要特征,但到2015年几乎退化成纯光滩湿地。连云港岸段以海域围垦为主要特征,2005—2010年达到围垦高峰;盐城岸段则在1995—2000年的围垦高峰后,原生植被型湿地的围垦比率锐减,米草湿地的围垦比率增至90.51%;南通岸段以米草湿地围垦为主要特征,围垦强度在1985—2010年持续增加,2005年后米草湿地的围垦强度减小,海域围垦比例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02.
青藏高原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布区,这里冰川末端在近百年来总的进退变化趋势是退缩,但在本世纪初至20~30年代和70~80年代间多数冰川曾出现过稳定甚至前进。对比近百年来气候变化,冰川变化虽然滞后于温度变化,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多数冰川对温度变化滞后时间在10~20年间。根据80年代以来平均物质净平衡值,大致将青藏高原划分为:内部为平衡或正平衡区;向外为负平衡区;边缘为强负平衡区。以冰川对气候响应滞后关系预测,在今后10~20年间,青藏高原边缘冰川末端仍继续处于后退,而高原内部冰川末端位置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3.
The observation on the outcrop in the field is one of the most direct and efficient methods to obtain the underground formation information, which provides the most direct first-hand geological data for geological science research.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outcrop investigation, especially for the outcrop with a large slope and unreachable area, mainly relies on the inspection, measurement of the slope bottom, and photos to record outcrop information, making it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characterize the whole geological body. Consume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good mobility,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low cost, can obtain outcrop images from a short distance,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varying heights. In this paper, the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and model construction accuracy without control points available for the geological outcrop with a large slope are discussed. Consumer UAVs is used to capture images through vertical route and then the geological model is set up. The results show that oblique photogrammetry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consumer UAVs can effectively build a large slope geological outcrop model with millimeter resolution. The mod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resolution, uniform resolution and high measurement accuracy up to millimet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he personnel safety risk, thus it accurately reproduces the outcrop situation with large slope in the field, providing a real and reliable data basis for the section interpretation,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of large slope outcrop.  相似文献   
104.
In the field of seismic exploration, ground roll seriously affects the deep effective reflections from subsurface deep structures. Traditional curvelet transform cannot provide an adaptive basis function to achieve a suboptimal denoised result.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ethod based on empirical curvelet transform (ECT) for ground roll attenuation. Unlike the traditional curvelet transform, this method not only decomposes seismic data into multiscale and multi-directional components, but also provides an adaptive filter bank according to frequency content of seismic data itself. So, ground roll can be separated by using this method. However, as the frequency of reflection and ground roll components are close, we apply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in the curvelet domain to differentiate the ground roll and reflection better. Examples of synthetic and field seismic data reveal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based ECT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curvelet method in terms of the suppression of ground roll.  相似文献   
105.
弹性波在储层渗流场中的传播与衰减规律是研究波场强化采油动力学机理的重要基础.基于等效流体理论和饱和静态流体弹性波传播Biot理论,建立油水两非混相流体渗流条件下储层多孔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的动力学模型,通过算例求解与分析,发现含油水两相渗流储层多孔介质中同时存在着3种纵波P1、P2、P3和1种横波S;受频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影响,各波波速和品质因子呈现出不同变化规律,4种体波波速与频率、饱和度正相关,P1、P2波品质因子与饱和度正相关,P3和S波品质因子与饱和度负相关;最后,通过与传统静态弹性波模型结果对比,进一步分析了宏观渗流场对弹性波传播特征的影响规律,为揭示低频人工地震波辅助强化采油技术的动力学机理和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李行  吕海涛  蒲仁海 《地质通报》2017,36(6):1010-1021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地震资料显示,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中发育大量辉绿岩岩脉,在塔中隆起断裂带附近采集了侵入到志留系与奥陶系中的辉绿岩脉样品(中1井、中16井岩心)。用LA-ICP-MS测定技术,测定了其中锆石的U-Pb年龄和微量元素。锆石U-Pb年龄显示,这些辉绿岩岩脉形成于早二叠世(273~296Ma);测得的700~930Ma(新元古代)、396~544Ma(古生代)年龄显示,盆地早期有构造岩浆活动;121.0±8.5Ma(早白垩世)锆石存在,显示其形成与盆地内部同期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7.
对采自贵州省赫章县不同地区的16件致密状和3件杏仁状玄武岩进行了拉丝试验,从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拉丝温度、试验转速、析晶上限温度等方面分析了拉丝成功的影响因素,讨论了本区玄武岩作为生产连续玄武岩纤维原矿石的可能性,同时探讨了生产连续玄武岩纤维的拉丝作业温度.结果 表明,赫章县不同地区19件玄武岩,16件拉丝成功、3件拉丝失败;16件致密状玄武岩有15件拉丝成功、3件杏仁状玄武岩有2件拉丝失败.该区致密状玄武岩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绝大部分符合连续纤维用玄武岩标准,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利用本区致密状玄武岩生产连续纤维过程中,拉丝作业温度应高于1350 ℃.  相似文献   
108.
软件模块故障倾向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区分故障严重程度下的软件模块故障倾向预测方法,将故障分为高严重程度和低严重程度两种类型,用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分析静态代码度量与故障倾向之间的关系。以公开和私有两种类型的失效数据集作为实验数据,分析发现,故障的严重程度影响预测性能,预测不同严重程度的故障需要选择不同的度量和分类模型,预测低严重程度故障的性能好于预测高严重程度故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9.
为充分发挥重庆市GPS综合服务系统(CQGISS)的作用,对系统各类用户需求的服务进行不断补充和完善,开发的基于VRS技术的"重庆GPS实时测量平台"是对已有CQGISS的扩展,对于充分发挥CQGISS在城市建设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石海(石河/冰石河)作为冰缘地貌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内地学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缺少介绍石海结构特征的中文文献,更未建立判别标准,在地貌认知阶段就发生很多误判。为了揭示石海的剖面结构特征,笔者等对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兰坝石海首次进行了开挖解剖,从而归纳了原生石海的基本结构特征:岩块棱角鲜明,呈镂空状堆积,岩块直径总体上上大下小。根据野外调查确认,赛罕乌拉海拔1800 m以上的区域至少还存在着局部现代石海,也就是说,还残存着不连续冻土带,而且保持年平均气温0℃左右的气候环境。根据赛罕乌拉现今气候记录和石海分布,笔者等估算了全新世初期赛罕乌拉石海开始发育时的地表温度在0~-4℃,而今天年平均气温已经升高到2℃,升温幅度2~6℃。根据赛罕乌拉石海剖面结构特征,笔者等对山东蒙山石河进行了结构对比,认为二者剖面结构基本一致,排除了前人近年来争议明显的冰川侧碛堤和泥石流成因说。结构对比揭示山东蒙山境内全新世早期至少局部存在过冰缘气候环境,而这也为山东境内更新世冰川地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此外,本研究也为中国冰缘地貌解剖和资源调查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