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1篇
  免费   471篇
  国内免费   594篇
测绘学   181篇
大气科学   440篇
地球物理   669篇
地质学   1233篇
海洋学   332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240篇
自然地理   27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gastrointestinal regions(stomach, foregut, midgut, and hindgut) of the northern snakehead C hanna argus(Cantor, 1842) were compar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partial 16 S r DNA sequencing. A total of 194, 140, 212, and 122 OTUs were detected in the stomach, foregut, midgut, and hindgut,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dif 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Sobs, ACE, Shannon, and Simpson indices among samples(P 0.05). The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al community of C. argus consisted predominantly of Proteobacteria with either H alomonas, Shewanella, Plesiomonas, or Sphingomonas. Fusobacteria, Firmicutes, and Bacteroidetes also existed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s. However, significant diff 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composition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among the four regions( P 0.05). Cyanobacteria and Spiroche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idgut and hindgut( P 0.05). Fusobacteria and Firmicutes were dominant in the hindgut and foregut, respectively(P 0.05). Proteobacteria was the lowest in the hindgut( P 0.05). At genus level, C etobacterium and Plesiomona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hindgut than in the other three samples( P 0.05). Clostridium and Prevotella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midgut(P 0.05). Halomonas, Shewanella, and S phingomonas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foregut( P 0.05). Paracoccus and Vibrio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stomach. Several genera were only detected in certain regions, as follows: stomach, P aracoccus and Vibrio; foregut, Halomonas, Shewanella, and Sphingomonas; midgut, Clostridium and Prevotella; and hindgut, C etobacterium and Plesiomonas( P 0.05). At the species level, A cinetobacter rhizosphaerae was only detected in the stomach. P revotella copri and Clostridium perfring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 foregut and midgut, respectively, whereas Prevotella copri and Faecalibacterium pra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 hindgut. These findings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each gastrointestinal region of C. argus. Moreover,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microbial community was not only related to rearing environment but also to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gastrointestinal region.  相似文献   
132.
李亮  潘蓉  骆鹏  路雨 《震灾防御技术》2021,16(2):398-403
我国是目前世界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总装机容量世界第三,是名副其实的核大国,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包括核电厂在内的重大工程建设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防御设计.日本311地震海啸引起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设计中增强了对超设计基准自然灾害的考虑.本文对核...  相似文献   
133.
低温分解钾长石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温度、浓度、分压下ΔrGm的计算和不同条件下对平衡常数K的影响,作出ΔrGm~—T、ΔrGm—C、ΔrGm—P图,把热力学的一些规律应用于钾长石低温分解中,对参与低温分解钾长石的各物质能量转换进行分析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对钾长石的分解有指导作用。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在低温条件下分解钾长石的反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4.
基于2015-2020年北京35个环境空气站和2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应用机器学习方法(随机森林算法)分离了气象条件和源排放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为应对疫情采取的隔离措施使北京2020年春节期间大气污染物浓度降低了35.1%-51.8%;其中,背景站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浓度的降幅最大,超过了以往报道较多的交通站...  相似文献   
135.
目标采集技术在西部新区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采集技术是根据复杂的地下地质构造提出来的,它是针对诸如小断层、小断块、复杂断裂带、特殊岩性、泥岩裂缝等主要地质构造目标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目标观测系统设计及目标采集施工方法设计的技术。针对目标采集的特点,在观测系统设计中提出了以地质模型正演模拟分析为核心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在老资料分析和采集参数论证中提出了细化、量化分析技术。通过目标采集技术在西部探区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西部新区勘探开发中广泛存在的复杂隐蔽油气藏勘探难题。  相似文献   
136.
闽东北地区的历史地震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闽东北地区为例,阐述了重大建设工程场地历史地震调查的新思路和研究内容:① 根据地区文化发展史和灾异记载状况,进行地震资料完整性考证;② 由实际记载资料进行历史地震影响状况评价,并复核确认破坏性地震的震中位置和强度. 按照这种新的技术思路开展研究工作,能够对历史地震调查赋予文化历史和可信时间域的内涵,增强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其目的在于促进历史地震调查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37.
利用现场位移测量资料反演分析是进行洞室围岩稳定分析和了解岩体介质中洞室的力学性状与设计参数的一种新手段。阐述了位移测量反演分析的基本思路、解算模型、成果检验等,并用计算实例说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8.
坐标转换模型在盾构姿态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用归一化大角度坐标转换模型计算盾构机姿态,并从其原理、方法以及精度上进行了分析。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坐标转换法计算盾构机姿态,与常规解方程法相比较更能有效利用参考点的所有信息,计算过程简明,且便于程序实现。  相似文献   
139.
1 Introduction Urban agglomeration is a system of cities, supporting by the modern transportation and information network in the system, these citi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ypes, sizes and hierarchie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one or two …  相似文献   
140.
本文基于海洋站潮位观测数据、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信息以及长江口水文站径流量数据等,重点分析了2009?2018年长江口咸潮入侵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口咸潮入侵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咸潮一般从每年的9?10月开始入侵,翌年4?5月结束。3月咸潮入侵次数最多,达12次。2009?2018年,长江口咸潮入侵次数和咸潮持续时间均呈下降趋势,2009年长江口咸潮入侵次数最多,达13次,时间均发生在10月至翌年的4月;咸潮持续时间年际变化较大,2011年咸潮入侵持续时间最长,累计为55 d。2015?2018年,咸潮入侵次数和入侵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2018年没有监测到咸潮入侵过程。(2) 1?4月,长江口处于季节性低海平面期,且同期径流量少,但是受东亚季风影响,持续的增水过程使得增减水?径流量综合影响指数明显偏高,其中1月、2月、3月的影响指数分别为1.5、1.9和1.6,该时段长江口的咸潮入侵过程主要受增减水的影响。5?7月,长江口径流量明显增加,海平面?径流量综合影响指数均小于0,径流的作用强于海水上溯。8月,长江口径流量开始下降,虽然季节海平面较高,但是长江口呈现明显的减水过程,海平面?径流量和增减水?径流量的综合影响指数分别为0.1和?1.6,基本不会发生咸潮入侵。9月,长江口处于季节高海平面期,并且以增水为主,海平面?径流量和增减水?径流量的综合影响指数较大,分别为1.2和1.0,易发生咸潮入侵。10月、11月长江口海平面?径流量的综合影响指数分别为1.5和0.8,径流影响弱于海水上溯,易发生咸潮入侵。(3) 2009?2018年发生的48次咸潮入侵过程有2/3恰逢天文大潮。在某些年份长江口沿海基础海平面偏高,若持续增水恰逢天文大潮,则加剧咸潮入侵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