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3篇
  免费   1469篇
  国内免费   1978篇
测绘学   713篇
大气科学   1076篇
地球物理   1438篇
地质学   3938篇
海洋学   1116篇
天文学   180篇
综合类   677篇
自然地理   90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484篇
  2020年   381篇
  2019年   452篇
  2018年   469篇
  2017年   427篇
  2016年   457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ron, Cu and Zn stable isotope systems are applied in constraining a variety of geo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Secondary reference materials have been developed by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CAGS), in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 participating laboratories, comprising three solutions (CAGS‐Fe, CAGS‐Cu and CAGS‐Zn) and one basalt (CAGS‐Basalt). These materials exhibit sufficient homogeneity and stability for application in Fe, Cu and Zn isotopic ratio determinations. Reference values were determined by inter‐laboratory analytical comparisons involving up to eight participating laboratories employing MC‐ICP‐MS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unweighted means of submitted results. Isotopic compositions are reported in per mil notation, based on reference materials IRMM‐014 for Fe, NIST SRM 976 for Cu and IRMM‐3702 for Zn. Respective reference values of CAGS‐Fe, CAGS‐Cu and CAGS‐Zn solutions are as follows: δ56Fe = 0.83 ± 0.07 and δ57Fe = 1.20 ± 0.13, δ65Cu = 0.57 ± 0.06, and δ66Zn = ?0.79 ± 0.12 and δ68Zn = ?1.65 ± 0.24, respectively. Those of CAGS‐Basalt are δ56Fe = 0.15 ± 0.07, δ57Fe = 0.22 ± 0.10, δ65Cu = 0.12 ± 0.08, δ66Zn = 0.17 ± 0.13, and δ68Zn = 0.34 ± 0.26 (2s).  相似文献   
992.
禹州铝土矿位于华北地台西南部的嵩箕台隆南缘,嵩箕铝土矿成矿区.该区具有明显的地台型基底和盖层二元结构,基底由古元古界嵩山岩群构成,盖层系较标准的地台型沉积,由一套古生界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古生界海陆交互相含铝、煤建造和陆相碎屑岩建造组成.通过对该区铝土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分析,建立了该区铝土矿找矿模型,并对该区铝土矿的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93.
从天津大地构造特征和地层分布入手,综合分析了岩溶热储特征.认为天津地区主要大地构造格局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冀中拗陷、沧县隆起和黄骅拗陷,主要断裂有北东向的沧东断裂、天津断裂以及北西向的宁河-宝坻断裂.岩溶地热田主要分布在沧县隆起上,发育了王草庄、大城、潘庄、双窑和小韩庄凸起等地热田.研究认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在天津全境普遍分布,岩性为深灰色粗晶白云岩、隧石条带状白云岩,裂缝岩溶发育,孔渗性较好,是主要热储层.寒武系、奥陶系热储在沧县隆起核部大面积缺失,在其他地区广泛分布,是主要热储层之一.沧县隆起的热流值较周围地区高,地热水的来源主要为北部蓟县山区,热水运移的最重要通道是大断裂以及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994.
张旗  朱月琴  焦守涛 《地质通报》2019,38(12):1939-1942
<正>地质学的研究现状如何?每个人有不同的标准。不可否认,地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不能津津乐道于目前的成绩,应当从更深层次去思考,从更高的境界去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危机。地质学天天在进步,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地质学的进步是非常缓慢的,相比大多数其他学科,地质学缺少创新的理论发现。  相似文献   
995.
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规定,碱性岩必须要有实际碱性矿物和/或似长石出现作为标志,但同时又同意TAS图中B区的玄武岩可以细分为碱性玄武岩和亚碱性玄武岩,取决于它们是否有标准矿物霞石出现。有标准矿物霞石出现的玄武岩归入碱性玄武岩,夏威夷岩有霞石标准矿物出现,是碱性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和夏威夷岩分别出现在TAS图上的两个区(碱性玄武岩在B区,夏威夷岩在S1区),这是否存在概念上的混乱?早先学术界关于碱性和碱性岩的定义并不完美,由许多学者厘定的碱性-亚碱性的界线区分的不是拉斑与碱性系列,而是正常系列与粗玄岩系列。采用全球火山岩数据考察TAS图及碱性-亚碱性界线,发现碱性与碱性岩在术语的解释上存在瑕疵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996.
以往学术界更多的关注科马提岩和苦橄岩的相似性,忽略其差异。通过全数据模式,采集数据库内全球的太古宙科马提岩、后太古宙低/高钛苦橄岩数据,对比三者之间的差异发现,科马提岩更富MgO、Cr、Ni、Cs、Pb、Co和Zn,其次为低钛苦橄岩(除Co和Zn),其余主量、微量元素的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高钛苦橄岩、低钛苦橄岩、科马提岩。依据元素间的差异(如Cr/Ga、MgO/Ga、MnO/Zr、Cr/Zr等),采用密度分布函数(Density Distribution)在Matlab软件中绘制出可有效区分3类岩石的等密度判别图,并用该图对若干晚古生代"科马提岩"的岩性重新厘定。结合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晚古生代"科马提岩"中,印度东部为高钛苦橄岩,越南为化学成分与科马提岩类似的低钛苦橄岩,印度拉达克地区为低钛苦橄岩。  相似文献   
997.
依靠岩浆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成分认识岩浆形成过程是岩石地球化学中的重要应用。当前利用岩石地球化学成分判别构造环境的工作还不够深入。用4种基于决策树的机器学习方法对来自全球新生代洋岛玄武岩(OIB)、岛弧玄武岩(IAB)及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等镁铁-超镁铁岩中单斜辉石的13种主量元素构成数据集进行了岩浆构造环境判别和主要特征排序。通过对比4种基于决策树的机器学习方法,验证了树类算法对于地球化学成分识别问题的有效性,并总结出4种方法在处理岩浆构造环境判别问题时的优劣:决策树算法判别过程更易于理解,但是其准确率欠佳;boosting算法中的AdaBoost和GBDT对于岩浆构造环境的鉴别准确度较高,但构造过程复杂;bagging集成算法随机森林在权衡性能和模型可理解性时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此外,还通过4种算法的特征重要性排序得出Cr_2O_3,TFeO,TiO_2,FeO和Al_2O_3是进行岩浆构造环境判别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识别胶莱盆地海阳凹陷在南黄海地区的东部延伸边界,利用穿越南黄海的OBS2013-SYS深地震测线开展2D速度结构模拟,在测线NW方向位于千里岩隆起带的OBS(海底地震仪)站位均观察到了折合走时突然增加的现象。速度结构模型显示胶莱盆地东侧海阳凹陷附近海域存在明显的低速沉积层增厚现象,模型自OBS06站位向NW方向,沉积层厚度由小于1.0 km显著增厚至2.5 km左右,推测该处为胶莱盆地海阳凹陷的东部边界断裂。结合前人在海阳凹陷识别出的控盆断裂进行分析,厘定了海阳凹陷在海区大体的构造边界和沉积中心,认为胶莱盆地东部控盆断裂可能延伸至连云港-石岛断裂一线,与嘉山-响水-千里岩断裂构成千里岩隆起带南北边界断裂带的一部分。海阳凹陷沉降中心可能位于南黄海海区连云港-石岛断裂北侧海阳凹陷的NE方向,发育的厚层白垩系可能存在较好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999.
南黄海海域的中、古生代海相油气前景广阔,是重要的油气战略接替基地。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作用,原型盆地遭受强烈破坏,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物理勘探精度低,造成对地层与构造认识不清,油气分布规律不明。针对勘探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的主要对策是:重点开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研究与攻关试验工作,提高方法技术的适用性与有效性;在大地构造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开展多期构造活动背景下有效烃源岩、储层、保存条件等因素的研究工作,对区域油气地质条件优越且地层、岩性等特征存在争议的局部构造实施科学钻探等。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及压汞等资料,对金龙2地区三叠系上乌尔禾组二段(P_3w_2)低渗(含砾)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乌二段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根据压汞曲线参数特征,将其孔隙结构划分为三类。②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乌二段视压实率平均为53.54%、视胶结率平均为47.53%、视溶蚀率平均为13.84%、视微孔隙率平均为60.67%,表现为中等压实、中—强胶结、弱溶蚀、微孔发育等特征;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微孔隙发育主要控制储层孔隙结构的形成。③引入成岩综合指数来定量表征各种成岩作用的综合强度,其与储层孔隙结构参数(排驱压力、分选系数)以及储层品质因子(RQI)具有较好的统计相关关系,Ⅰ类储层成岩综合指数大于8%,Ⅱ类储层成岩综合指数为2%~8%,Ⅲ类储层成岩综合指数小于2%。因此,可以利用成岩综合指数定量评价储层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