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0篇
  免费   844篇
  国内免费   1277篇
测绘学   498篇
大气科学   447篇
地球物理   764篇
地质学   2134篇
海洋学   773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312篇
自然地理   58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atlas in China, with focus on the issues of visualization. We particularly categorise this development into four periods, and then analyse the characters in each period and discuss the visualization issues. The four periods are highlighted: 1) Infant period (<1990) characterized as computer assisted mapping with products of screen maps; 2) Starting period (1991-1995) characterized as object-oriented mapping with products of interactive maps/atlases; 3) Advancing period (1996-2000) characterized as integrated mapping with products of multimedia cartographic maps; 4) New era (> 2001) characterized as web mapping and adaptive map design with products of Internet maps and atlas as well as adaptive maps. It is obvious that the development follows the logical way from static to dynamic, and even real time visualization, from single user to multiple users, from presentation to exploration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knowledge construction. Curr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are focused on customisation of atlas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real-time tasks, Internet operability, small displays and mobile environments. The major challenges involved in each of such customisation processes are identified and commented in relation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visualization.  相似文献   
102.
广西南丹地区尾矿分布于大厂、车河、芒场等矿区。尾砂来自以锡石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尾砂中除Sn,Pb,Zn,Ag,Sb的质量分数达到工业指标外,Au亦达到综合利用指标。通过试验证明,对尾矿中的细微粒锡石可采用风力分级选矿、磁选和化学选矿等方法回收;尾砂中的非金属资源可作为填充材料、水泥原料利用,使尾砂型人工矿床充分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103.
青藏高原南部天然地震体波的层析反演图像描绘出拉萨地体内在15~90km深度内低速异常的分布特征。在研究速度结构的基础上,根据熔融程度与纵波波速呈倒数衰减的特性,论证了拉萨地体中低速体的出现与壳内的局部熔融有关。壳内局部熔融则来源于板块俯冲、地壳增厚产生的热而非幔源侵入所造成。同时,也发现了在拉萨以东中下地壳低速体有向东发展的趋势。大面积部分熔融层分布的深度范围约在15~35km处。另外,据藏南地区的SKS波分裂时间延迟很小的特点,推测藏南地幔中可能不存在各向异性,也就是没有足够的热源使各向异性矿物的品格重新定位。这从另一方面佐证了部分熔融仅存在于地壳内而不是地幔中。  相似文献   
104.
运用叠加谱比法,对分布于新疆地区的5个台站所记录的51个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与各射线路径相对应的Lg尾波Q0(Lg尾波在1Hz处的Q)值。结果表明:Q0值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变化特点,与构造活动关系紧密。在较为稳定的塔里木地台,Q0呈现出高值,在350~450之间。在南部构造活动较为激烈的昆仑褶皱系,Q0呈现出较低的值,约为200~250。在构造活动最为激烈的帕米尔地区,Q0值在170~200之间。在北部的天山褶皱系,Q0值约为220~270。准葛尔褶皱系比天山褶皱系的Q0值略高,约为260~290。  相似文献   
105.
Variability in precipitation is critical for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entropy base concept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the precipitation during 1964–2013 in the Songhua River basi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China. Sample entropy was applied on precipitation data on a monthly, seasonally, annually, decade scale and the number of rainy days for each selected station. Intensity entropy and apportionment entropy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variability over individual year and decade, respectively. Subsequently, Spearman’s Rho and Mann–Kendall tests were applied to observe for trends in the precipitation time series. The statistics of sample disorder index show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during February (mean 1.09, max. 1.26 and min. 0.80), April (mean 1.12, max. 1.29 and min. 0.99) and July (mean 1.10, max. 1.20 and min. 0.98)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months. Overall,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winter season was considerably high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0.10. The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on decade basis was observed to increase from decade 1964–1973 and 1994–2003 with a mean value of decadal apportionment disorder index 0.023 and 0.053,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Mann–Kendall test value (1.90)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trend only at the Shangzhi station.  相似文献   
106.
目前川北地区早寒武世微生物藻与古杯参与的生物礁(丘)发育特征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实测剖面与镜下分析,川北旺苍县鼓城乡唐家河剖面仙女洞组发育三期灰泥丘。对该剖面灰泥丘沉积特征进行精细研究认为:第一期灰泥丘发育在滑塌角砾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主要为枝状和房室状附枝藻,主要岩性为砾屑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和含云生物碎屑灰岩,发育丘基、丘核、丘盖和丘翼,后期演化为钙质砂泥岩结束生长。第二期生物丘发育在鲕粒滩间生屑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主要为肾状藻,次为附枝藻,主要岩性为生物碎屑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漂浮砾岩和亮晶鲕粒灰岩,纵向上发育丘基、丘核、丘坪、丘盖和丘翼,最终再度沉积鲕粒灰岩。第三期灰泥丘发育在藻叠层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为古杯和微生物藻,岩性主要为古杯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和藻叠层灰岩,发育丘基、丘核和丘盖。进一步分析三期灰泥丘的成丘环境认为第一期灰泥丘属于台缘斜坡环境内的斜坡灰泥丘低能沉积,经历三个演化阶段;第二期属于台地边缘灰泥丘,经历四期演化阶段;第三期为台缘高能鲕粒滩向陆一侧能量相对较低的台缘古杯灰泥丘沉积,经历三个演化阶段。剖面中灰泥丘多与鲕粒滩共存,构成丘滩复合体,为后期研究储集性能和油气富集关系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新生代陆内构造活动最强烈地区。基于野外构造观测、横跨山前及前陆盆地区的三维地震构造分析与解释,结合地震地质属性提取分析,识别出祁连山北缘-酒泉盆地西段窟窿山-柳沟庄带隐伏的弧形褶皱-逆冲带,该弧形构造是造山带基底逆冲构造楔体垂向差异抬升与向前陆方向差异运动的产物;该弧形结构控制本区下白垩统地层裂缝发育、分布与破裂强度,并与本区先期断裂、裂缝带产生构造叠加效应,形成弧形构造“中央强裂缝发育带”,是形成构造裂缝型油气藏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及人口经济暴露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中国1960-2014年771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选取有效降水序列95百分位数作为极端降水阈值,将既定持续时间尺度和连续面积上超过阈值的降水事件定义为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采用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ntensity-Area-Duration,IAD)法,根据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和时间上的连续性特征,对不同持续时间的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演变趋势及暴露于极端降水事件下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强度最大的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主要集中在1960-1968、1991-1999和2006-2013年3个时段;(2)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最强中心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发生在北方的多为单日极端降水,南方多为持续多日的极端降水;(3)1960-2014年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影响面积有所增大,相对强度变化不明显;(4)暴露于极端降水事件影响区域内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均呈显著增大趋势,暴露人口最多的年份在1983年,达到2408万人/d,暴露国内生产总值最多的年份在1998年,达到20亿元/d。   相似文献   
109.
孔君  王广河  房文  苏正军 《气象》2016,42(1):74-79
利用CAMS的1 m~3等温云室系统筛选出新型高效AgI焰剂WMC-IN-001和WMG-IN-002。检测结果表明,它们具有较高的成核率,在-15℃时达到10~(15)g~(-1)AgI量级,尤其在-7℃时WMC-IN-001的成核率仍可达到10~(14)g~(-1)AgI量级。同时给出对节银剂配方和2011年市场上主要的几种催化剂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WMC-IN-001和WMC-IN-002的成冰速率较慢,在各检测温度的成冰速率差异较小,均在40~55 min。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WMC-IN-001燃烧产生的气溶胶粒子作了物化特征分析,粒子分布在0.02~0.60μm,具有两个典型的模态:0.02~0.10μm的较小的粒子和0.20~0.55μm的较大的粒子,均立方直径为0.2472μm。WMC-IN-001气溶胶粒子明显偏大,小粒子相对较少,这可能是其成冰速率偏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0.
统计方法在数值模式中应用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玉祥  黄嘉佑  丁一汇 《气象》2016,42(4):456-465
目前,数值模式的准确性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越来越依靠数值模式。数值模式不仅仅是求解描述大气运动和热力过程的方程组,其中也大量使用了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数值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统计方法在数值模式中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统计方法在数值模式的资料同化、集合预报、次网格尺度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数值产品统计释用、延伸期预报、模式检验等方面的应用。然后阐述了贝叶斯统计在数值模式中应用的新进展。最后,对统计方法在数值模式中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