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91篇
  免费   13577篇
  国内免费   20095篇
测绘学   10056篇
大气科学   7387篇
地球物理   9559篇
地质学   36099篇
海洋学   10497篇
天文学   622篇
综合类   4612篇
自然地理   8031篇
  2024年   439篇
  2023年   1247篇
  2022年   3299篇
  2021年   3993篇
  2020年   3243篇
  2019年   3936篇
  2018年   3424篇
  2017年   3274篇
  2016年   3161篇
  2015年   3881篇
  2014年   3736篇
  2013年   4609篇
  2012年   5076篇
  2011年   5121篇
  2010年   5076篇
  2009年   4657篇
  2008年   4803篇
  2007年   4517篇
  2006年   4298篇
  2005年   3685篇
  2004年   2810篇
  2003年   1889篇
  2002年   1888篇
  2001年   1713篇
  2000年   1419篇
  1999年   622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8篇
  1965年   8篇
  1957年   19篇
  1954年   30篇
  193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61.
实验结果表明 :单独投喂牟氏角毛藻或与三角褐指藻、绿色巴夫藻混投 ,中间球海胆幼虫成活率最高 ,其生长速度也最快 ,中间球海胆稚幼海胆培育的最好饵料是前期投喂的石莼等薄嫩的海藻 ,后期投喂海带其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362.
动力定位系统发展状况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动力定位系统(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闭环的控制系统,其采用推力器来提供抵抗风、浪、流等作用在船上的环境力,从而使船尽可能地保持在海平面上要求的位置上,其定位成本不会随着水深增加而增加,并且操作也比较方便。本文对动力定位系统发展及各组成部分进行了介绍,以期对动力定位系统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363.
结合国内外海岸线分形研究进展 ,以江苏省海岸线为例 ,系统地探讨了不同比例尺地图上海岸线长度与分维的变化及其规律。指出海岸线长度与地图比例尺之间存在有 lg L =algk b的基本关系 ;其次 ,对于同一条海岸线来说 ,使用量规法和网格法计算所得分维结果是不同的 ,使用量规法的计算结果大于使用网格法的计算结果 ;再者 ,在不同比例尺地图上 ,同一海岸线的分维是不同的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逐渐变小 ,海岸线分维相应地逐渐变小 ,且在不同比例尺间使用量规法计算所得海岸线分维结果的差值大于使用网格法计算所得海岸线分维结果的差值  相似文献   
364.
栉孔扇贝消化管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石蜡切片法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栉孔扇贝的消化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消化管从腔内到腔外,都由黏膜上皮、黏膜肌层、结缔组织和外膜组成。黏膜上皮层由纤毛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基膜很薄,皮下有一层有肌纤维,结缔组织中有丰富的血腔隙,除直肠的外膜为浆膜外,其余皆为纤维膜。纤毛和黏液在食物的运输中起重要作用。胃和晶杆囊上皮能分泌消化酶。胃上上有较弱的碱性磷酸酶和脂酶活性。胃和晶杆囊上皮及纤毛有酸性磷酸酶活性,晶杆囊上皮的核前细胞质中含铁,各部位不含钙。  相似文献   
365.
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和pH对海洋原甲藻增长的效应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采用微量移液稀释法对海洋原甲藻进行无菌培养,以研究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和pH对海洋原甲藻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海洋原甲藻最大增殖速率发生在温度为(25±1)℃、盐度为31、光照强度为3000lx、pH为8.0的环境条件下。海洋原甲藻在温度18—28℃、盐度为25—34、光照强度为1000—6500lx、pH为7.5—8.3范围内适宜生长。这一结果与观测到的海洋原甲藻赤潮发生时环境条件相近,其中温度的效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66.
海洋褐藻胶生产废水的絮凝-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新型高效的絮凝剂Xp,对海洋褐藻胶生产废水进行絮凝,催化氧化处理试验,确定了絮凝剂Xp的最佳使用条件,催化氧化时间和氧化剂用量,结果表明,经本工艺处理后,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cr的去除率达到83.9%,处理后的废水基本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限定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367.
运城盆地11 kaBP以来气候环境变迁与湖面波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黄土区湖泊沉积研究来恢复古气候、古环境,是对黄土区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的补充和检验。通过山西运城盆地硝地湖泊沉积物的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结合史料记载,探讨了该地区11kaBP以来古气候演化和湖面波动的历史。结果表明,该地区存在YD(Younger Dryas)事件,进入全新世后气候有显著的趋势,最高湿润度发生在7.88-5.15和5kaBP后,气候逐渐变干,湖面波动与气候波动相关,全新世早期湖面开始上升,湖泊扩张,5kaBP后湖泊萎缩,盐类结晶析出。  相似文献   
368.
免疫添加物对大黄鱼血液白细胞数量及其吞噬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采用低聚糖益力素、稳定型维生素C、渔用多维等免疫、营养添加物定期投喂大黄鱼,以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等为指标,跟踪检测试验大黄鱼血液中白细胞组成数量和吞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免疫添加物可以提高大黄鱼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大黄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大黄鱼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369.
龙小志  王珍岩 《海洋与湖沼》2022,53(6):1322-1337
台风作为事件性的强动力因素,其对河口海域沉积环境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开展典型台风事件对长江口外海域悬浮体分布的影响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长江径流挟带陆源物质向东海陆架扩散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5年09号台风"灿鸿"过境前后长江口外海域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台风前后长江口外水体结构和悬浮体粒度分布变化,结合同期环境观测数据与开源数据,阐明台风对河口外海域悬浮体分布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长江口外海域悬浮体中细颗粒组分(≤ 128μm)主要为无机矿物颗粒,而粗颗粒组分(>128μm)主要是生源有机颗粒。生源有机粗颗粒主要分布于中上层水体,而无机细颗粒主要分布于底层水体,使得长江口外海域悬浮体平均粒径分布呈双层结构。台风前后悬浮体粒度分布变化反映了台风对长江口外海域物理和生物过程的双重影响,其中物理过程主要影响无机细颗粒分布变化,生物过程主要影响有机粗颗粒。台风期间强烈的偏北风使得长江冲淡水在口门外海域由东北输运转为往东输运,与长江冲淡水输运方向一致的表层无机细颗粒在台风后输运方向同样往东。另外,台风作用在河口区产生的下降流将12250-4站位底部再悬浮的泥质沉积物向东搬运至12300-4站,导致12300-4站底层悬浮体浓度增加、粒度变细。台风过境还造成长江口外海域初级生产力提高,而浮游植物生长对悬浮体中有机粗颗粒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使得口门外海域上层水体中有机粗颗粒体积浓度升高。长江口外海域由于台风过境导致悬浮体中无机细颗粒和生源有机颗粒含量均增加,使得其平均粒径整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70.
采用病原分离与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等方法,在对养殖牙鲆病例进行发病情况、病理变化特征检验的基础上,进行病原学检验。结果表明,此病例属于由弧菌属(VibrioPacini1854)细菌引起的败血感染症。经对12株纯培养菌(HQ010712-1—HQ010712-12)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表观分类学指征的检验,选择代表菌株(HQ010712-1株)进行16S rRNA基因的测定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等,判定为弧菌属的一个新种。将HQ010712-1株送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进行了复核鉴定与分类定名,依据分离地定名为秦皇岛弧菌(Vibrioqinhuangdaorasp.nov.);参考菌株为HQ01071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