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83篇
  免费   4770篇
  国内免费   6270篇
测绘学   2281篇
大气科学   4079篇
地球物理   5486篇
地质学   12916篇
海洋学   2779篇
天文学   831篇
综合类   2388篇
自然地理   3063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34篇
  2022年   1213篇
  2021年   1367篇
  2020年   1159篇
  2019年   1288篇
  2018年   1536篇
  2017年   1298篇
  2016年   1459篇
  2015年   1466篇
  2014年   1598篇
  2013年   1636篇
  2012年   1701篇
  2011年   1780篇
  2010年   1708篇
  2009年   1540篇
  2008年   1389篇
  2007年   1301篇
  2006年   1069篇
  2005年   886篇
  2004年   707篇
  2003年   648篇
  2002年   642篇
  2001年   610篇
  2000年   612篇
  1999年   699篇
  1998年   532篇
  1997年   538篇
  1996年   455篇
  1995年   373篇
  1994年   446篇
  1993年   323篇
  1992年   257篇
  1991年   194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138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6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首次使用266nm激光脉冲对泥鳅受精卵进行辐照,引起畸变。辐照分别对全卵、只对胚盘、只对卵黄三种方式进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说明266nm激光对泥鳅受精卵的作用是光化学作用,而不是光致热效应,可能引起DNA分子结构—碱基的变化。核质关系实验证明了细胞质对细脆发育过程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2.
通过研究氯化钠溶液中磷酸盐在4种固体粒子(针铁矿、δ-氧化锰、伊利石和高岭石)上的交换等温线及钙对上述交换等温线的影响,发现磷酸盐液-固界面作用的台阶型等温线(2个台阶),可用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等温式定量描述。钙能够促进磷酸盐在针铁矿和δ-氧化锰上的交换作用,其机理是交换在固体粒子上的钙再结合溶液中的磷酸盐,形成表面无机三元络合物。  相似文献   
133.
以1,4—苯二酚和不同的短链脂肪酸为基本原料,经溴代、加成、形成酰卤和酰化等反应,合成了六种新的溴化脂肪酸—2,3,5,6—四溴—1,4—苯二酯。通过对产物的碳、氢、溴等元素的定量分析,以及红外吸收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的研究,验证了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4.
中纬度海洋的热力状况对大气环流的维持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冬季。汛期的研究表明,冬季黑潮海域海表面水温(SST)与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平原汛期降水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长期预报组,1978),夏季阿留申海域的SST异常与北太平洋上空大气环流场和后期秋季美国的气温和降水亦存在有意义的关系(Namias,1976)。赵永平(1986a;赵永平, McBean,1996)和Zhao and McBean(1989)曾用北太平洋海洋对大气加热场资料详细地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揭露了黑潮及邻近海域海洋异常加热对同期和后期半年至一年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事实,并提出用海洋异常加热对同期和后期大气环流作用的反相性假说来进行解释。以上研究表明,冬季中纬度海洋异常加热与大气环流的异常和我国汛期旱涝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冬季黑潮和湾流海域是中纬度海洋的两个巨大热源,它们对同期和后期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冬季中纬度黑潮和湾流海域海洋异常加热对夏季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西风环流的影响,讨论了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前期冬季和同期大气环流型。结果表明,冬季东亚和北美冷空气都强时,黑潮和湾流海域对大气异常多加热,夏季西太副热带高压、乌山和鄂海阻塞高压多趋减弱,中纬环流平直,形成长江中下游偏旱的环流形势;反之,西太副热带高压、乌山和鄂海阻塞高压多趋加强,中纬槽脊系统明显,形成长江中下游偏涝的环流场。本文还对可能的物理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5.
渤海的环流、潮余流及其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阐明渤海环流和潮余流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物输运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80年代以来的实测海流资料得到:辽东湾的环流是顺时针向的;黄河三角洲外海存在着一支流向东北偏北向流,与辽东湾西部的东北向海流相接;渤海湾内的环流北部为反时针向,南部为顺时针向回转的双环结构。上述环流趋势与渤海沉积物分布相一致。渤海沿岸主要入海河流的特征矿物分布正在上述环流存在的最好佐证。文中进一步讨论了潮余流分布特征及其对渤海环流的  相似文献   
136.
本文第一作者早在1985年就提出,潮混合效应控制着夏季黄海冷水团的边界及海面冷水分布(赵保仁,1985)。1987年又进一步通过水文调査资料和卫星图片给出了黄海周围的浅水陆架锋(或称潮汐锋)的分布及强锋区的跨锋断面中的温度、盐度和坏流结构特征,并指出夏季的黄海沿岸流在性质上属沿锋面运动的强流(赵保仁,1987a,b),而后又对黄海西部的陆架锋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査(赵保仁等,1991)。此外,他还指出黄海的强温跃层的形成和转移现象也与潮混合现象密切相关(赵保仁,1989)。因此,研究潮混合现象对阐明发生在黄海的多水文物理现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深入了解黄海的潮混合特征,作者把渤海、黄海和东海作为一个整体完成了一次精度较高的潮汐、溯流数值计算,在潮汐、潮流的分布方面,揭示了前人尚未阐明的一些特征。本文根据这些数值结果,计算了近最大潮流流速和层化参数,阐明了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潮混合特征及其对降温期黄海冷水团分布变化的影响。此外,还用 Sim pson等人(1981)的能量模式计算了南黄海西部的风、潮混合效率。  相似文献   
137.
Ocean current forecasting is still in explorative stage of study. In the study, we face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not been met before. The solving of these problems has become fundamental premise for realizing the ocean current forecasting. In the present paper are discussed in depth the physical essence for such basic problems as the predictability of ocean current, the predictable currents, the dynamical basis for studying respectively the tidal current and circulation, the necessity of boundary model, the models on regions with different scales and their link. The foundations and pla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re demonstrated. Finally a set of operational numerical forecasting system for ocean current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38.
中国沿海星虫动物门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1980~1989年间在我国沿海进行星虫动物区系调查的标本和有关资料做了整理、鉴定,共39种,分隶于2纲,4目,6科,12属。其中1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39.
A nutrient dynamic model coupled with a 3D phys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study the annual cycle of phytoplankton production in the Yellow Sea. The biological model involves interactions between inorganic nitrogen (nitrate and ammonium), phosphate and phytoplankton biomass. The model successfully reproduces the main features of phytoplankton-nutrient variation and dynamics of production. 1. The well-mixed coastal water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primary production, as well as high new production. 2. In summer, the convergence of tidal front is an important hydrodynamic process, which contributes to high biomass at frontal areas. 3. The evolution of phytoplankton blooms and thermocline in the central region demonstrate that mixing is a dominant factor to the production in the Yellow Sea. In this simulation, nitrate- and ammonium-based productions are estimated regionally and temporally.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is one of the highly ranked regions in the Yellow Sea for the capability of fixing carbon and nitrogen. The annual averaged f-ratio of 0.37 indicates that regenerated production prevails over the Yellow Sea. The result also shows that phosphate is the major nutrient, limiting phytoplankton growth throughout the year and it can be an indicator to predict the bloom magnitude. Finally, the relative roles of external nutrient sources have been evaluated, and benthic fluxes migh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compensating 54.6% of new nitrogen for new production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40.
海洋环流模式中不同近似假设下的海表高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Boussinesq近似是现代海洋环流模式中经常采用的假设,但随着海洋模式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气候研究应用的需要,有必要估算Boussinesq近似造成的模式误差。分别利用一个非Boussinesq近似的海洋模式与另一个结构相同且采用Boussinesq近似的模式计算海表高度,并同时利用模式预报的温度、盐度资料计算了比容异常高度。分析结果显示,这3种不同定义的海表高度无论空间结构,还是时间演变,都基本类似,尤其在热带海区最接近,差值≤1cm。Boussinesq近似意味着在模式中以体积守恒代替质量守恒,通常的做法是对其进行简单的质量补偿来保持质量守恒。比较说明,以质量补偿方法进行的高度订正对减小Boussinesq近似带来的误差没有本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