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6篇
  免费   1056篇
  国内免费   1807篇
测绘学   794篇
大气科学   733篇
地球物理   663篇
地质学   3393篇
海洋学   766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322篇
自然地理   70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392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Gaotaigou borate deposit in Ji'an area, southeastern Jilin, is located in the easten end of Liaoning-Jilin (Liaoji)Proterozoic paleo-rift, which is a medium-sized deposit and makes up 67% of the total borate reserves in Jilin Province.The original borate ore bodies were formed by sedimentary exhalative process in Paleoproterozoic, but were activated and enriched by later metamorphism. In late stage of metamorphism, hydrothermal fluid of metamorphic origin made wallrocks be altered and the borate ore bodies be reformed. Ore bodies are strictly controlled by strata and their lithologies. In addition, the shap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re bodies are also defined by the Gaotaigou syncline. Combined with the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mineralizing features,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Gaotaigou borate deposit is a metamorphosed and hydrothermally altered sedimentary exhalative deposit.  相似文献   
992.
一种从SAR图像中提取城市道路网络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志强  鲍光淑 《测绘学报》2004,33(3):264-268
提出一种从高分辨率SAR图像中提取城市道路网络的算法.在高分辨率SAR图像中,道路在空间结构上表现为一细长的且宽度基本恒定不变的均匀区域.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对高分辨率SAR图像进行聚类分析,将道路类像素从原始图像中分离出来.为突出道路形状特征,减少冗余信息,对聚类结果进行细化,同时利用跟踪算子消除短线段;以提取道路中心线二值图的像素值作为图像能量,应用Snakes模型检测道路网络.通过实际SAR图像验证,该算法可以准确提取复杂的城市道路网络.  相似文献   
993.
SAR影像多项式正射纠正方法与实验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提出了一种针对SAR影像的多项式正射纠正法———引入投影差改正的多项式纠正法,并对ERS 2、RADARSAT和机载SAR影像进行了实验。引起SAR影像变形的因素很多,其中多数变形可以通过多项式纠正方法得到改正;但是,因高差引起的变形很难通过一般的多项式纠正方法进行改正。在本文中,先根据斜距和侧视角改正高差引起的投影差,然后用一般多项式纠正的方法改正其他因素引起的变形;重采样时则恰好相反,先根据多项式参数求得未受高差影响的像点坐标,然后加上投影差,从而获得真实的像点坐标。与其他正射纠正的方法相比,本文的方法非常易于实现,而且能够达到相当高的精度。根据以上原理,设计了相应的软件,并对云南大理一幅Radarsat的山区影像进行了纠正实验,控制点精度为2 2个像素;而采用一般多项式,使用同样的控制点,对这幅影像进行纠正,只能达到44 4个像素。另外,使用ERS 2影像和机载SAR影像进行了相应试验,结果类似于Radarsat影像的纠正。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能适应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的SAR影像的几何校正。  相似文献   
994.
中南半岛对流对南海夏季风建立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温敏  何金海  肖子牛 《大气科学》2004,28(6):864-875
利用RegCM2模式进行数值试验,得到中南半岛对流对北半球副高带断裂、进而对孟加拉湾对流建立具有重要影响,而孟加拉湾对流建立后激发的Rossby波列又是南海夏季风建立的主要因子之一.进一步分析中南半岛对流、副高带断裂及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年际变化,得到中南半岛对流的强弱(活跃的早晚)与副高带在孟加拉湾北部断裂及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晚有密切关系.它们还与海温异常及纬圈环流的变化相联系: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冷)时,Walker环流偏弱(强),中南半岛对流偏弱(强),副高带断裂偏晚(早),南海夏季风建立偏迟(早).  相似文献   
995.
2001年1月26日高纬磁层顶通量管事件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月26日11:10~11:40UT, ClusterⅡ卫星簇位于午后高纬磁鞘边界层和磁鞘区,此 时行星际磁场Bz为南向. 本文对在此期间观测到的多次磁通量管事件作了详细的研究 ,获得一系列的新发现:(1)高纬磁鞘边界层磁通量管的出现具有准周期性,周期约为78s ,比目前已知的磁层顶向阳面FTE的平均周期(8~11min)小得多. (2)这些通量管都具有 强的核心磁场;其主轴多数在磁场最小变化方向,少数在中间变化方向,有些无法用PAA判 定其方向(需要用电流管PAA确定),这与卫星穿越通量管的相对路径有关. (3)每个事件 都存在很好的HT参考系,在HT参考系中这些通量管是准定常态结构;所有通量管都沿磁层顶 表面运动,速度方向大体相同,都来自晨侧下方. 通量管的径向尺度为1~2RE, 与通 常的FTE通量管相当. (4)起源于磁层的强能离子大体上沿着管轴方向由磁层向磁鞘运动; 起源于太阳风的热等离子体沿管轴向磁层传输. 通量管为太阳风等离子体向磁层输运和磁层 粒子向行星际空间逃逸提供了通道. (5)每个通量管事件都伴随有晨昏电场的反转,该电 场为对流电场.  相似文献   
996.
利用资源一号卫星和神舟二号留轨舱上搭载的高能粒子探测设备对2001年2~6月同一时段内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神舟二号飞船X射线探测器的观测结果反映的空间高能电子的分布, 表明在400km的较低高度上, 地理纬度40°附近以及SAA地区也可以观测到数百keV的高能电子. 资源一号卫星的探测结果显示了在800km高度附近, 同一时段内若干兆电子伏特的高能电子的全球分布. 后者出现的最低地理纬度和相应的经度位置则和前者是一致的, 说明两个高度上高能粒子的分布仍然都受地磁场控制, 粒子主要来源于地球辐射带. 资源一号卫星高能粒子探测器的能挡与神舟二号飞船X射线探测器的能挡不同, 彼此可以较好地补充. 但由于神舟二号轨道倾角较低, 全面的对比也受到一定的局限, 在进一步深入分析现有资料的同时, 可以在本文基础上设计更好的联合探测方案.  相似文献   
997.
GIS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和广泛,随着配电网络各种设备的复杂性提高,传统的分析设计方式已很难满足现有配电网络的飞速发展。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系统设计方法,能很好地应用于规模较大、层次较复杂的配电网络设备管理。首先简要介绍配电网络的特点和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然后结合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对配电网络的对象模型和数据组织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最后以一个应用系统作为实例结束本文。  相似文献   
998.
强降水云物理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26  
利用改进的三维完全弹性强对流云模式,模拟了1998年7月21日晨发生在武汉附近的特大暴雨个例,结果显示,该模式模拟得到的降雨量与实测接近,计算得到的雷达回波强度最大值也与实际观测相一致,说明该模式对实际对流性强降水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冷云和暖云两种不同情况的比较分析,研究了云微物理过程在强降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模拟结果表明,详细云物理过程的考虑对深入理解武汉这次强降水的形成过程是有意义的.该个例雨水的形成主要是暖雨过程,冰相微物理过程对该对流性强降水过程的发展和演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形成雨水的冷相过程中,霰的融化及其在0 ℃层下碰并云水形成雨水的过程是主要的.模式云在0 ℃层附近存在明显的雷达回波亮带,亮带中间含有强回波核和及地下挂回波.分析表明,这种强回波核和下挂回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冰相粒子在0 ℃层融化形成的,融化的冰相粒子与云滴碰并又加速雨水的产生.在这些融化的冰相粒子中,贡献最大的是霰粒.文中还分析了该强降水暴雨云维持长时间强降水的云物理机制.在低层大气温暖高湿和环境风切变有利条件下,倾斜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之间的准稳态结构可能是暴雨强降水得以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中GIS信息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编制全国性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大量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需要对海量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处理与统计分析。GIS信息技术适用于存储、管理、分析与表述各种带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文中介绍了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工作中“GIS信息系统设计专题”的成果。该专题所设计的系统,可充分利用GIS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对编制地震区划图所使用的各种数据从输入、编辑、处理、分析、图形绘制到输出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可视化分析与管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IS系统的数据库分为3个子系统1)地震环境及潜在震源区子系统;2)地震动基础资料及衰减关系子系统;3)地震动参数概率计算结果子系统  相似文献   
1000.
高温高压条件下辉长岩的摩擦强度及其速率依赖性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干燥条件下对辉长岩的摩擦本构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1 )辉长岩模拟断层泥的摩擦速度依赖性参数 (a -b)基本为正或者接近于没有速度依赖性 ,表明在干燥条件下不具备不稳定滑动的成核条件 ,对下地壳地震成核的可能性有参考意义 ;2 )摩擦强度在干燥条件下与Byerlee定律高度一致 ,表明在下地壳的高温环境下Byerlee定律仍可给出适当的强度估计 ,至少在干燥条件下如此 ;3)Byerlee定律给出的剪应力强度与正应力的关系中有一个截距 ,但是本研究中关于模拟断层泥的结果却没有明显的截距 ,表明断层物质的有无在摩擦强度的表现上存在重要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