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99篇
  免费   6476篇
  国内免费   9425篇
测绘学   4509篇
大气科学   3608篇
地球物理   5107篇
地质学   17687篇
海洋学   4637篇
天文学   389篇
综合类   2182篇
自然地理   4181篇
  2024年   191篇
  2023年   601篇
  2022年   1406篇
  2021年   1885篇
  2020年   1434篇
  2019年   1661篇
  2018年   1566篇
  2017年   1525篇
  2016年   1633篇
  2015年   1924篇
  2014年   1795篇
  2013年   2200篇
  2012年   2480篇
  2011年   2379篇
  2010年   2340篇
  2009年   2236篇
  2008年   2261篇
  2007年   2107篇
  2006年   2052篇
  2005年   1747篇
  2004年   1339篇
  2003年   955篇
  2002年   1135篇
  2001年   971篇
  2000年   795篇
  1999年   483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0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在剖析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不同消费水平对生态足迹时空变异的影响,划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两类不同的消费群体,分别计算各自的生态足迹,其次进一步细化模型中人均水资源足迹,从而构建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平衡模型。根据平衡模型计算出生态盈亏,得出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结果。并以1999年北京西部山区门头沟区为例,进行模型计算和生态可持续评价,结果表明1999年门头沟区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说明该区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在对门头沟区的初步研究基础上,指出生态足迹作为山区生态可持续评价指标的优点及当前存在的缺点。  相似文献   
992.
针对目前城市供水价格计算与计量方式不合理和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提出了按全成本水价模式测算广东省城市供水价格,并采用阶梯水价、两部制水价和季节水价计量方式逐步达到全成本水价的措施与实施步骤,确保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支撑广东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3.
273.15K下LiCl-Li2B4O7-H2O体系热力学性质的等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等压法研究了273 15K下LiCl-Li2B4O7-H2O体系中纯盐水溶液(离子强度范围为LiCl0 2046~2 5055mol·kg-1,Li2B4O70 1295~0 3700mol·kg-1)以及混合盐水溶液(离子强度范围为0 0931~2 4911mol·kg-1)渗透系数和水活度;计算了LiCl-Li2B4O7-H2O体系的饱和蒸汽压,获得饱和蒸汽压、渗透系数随离子强度的变化规律。用实验数据以最小二乘法求取了LiCl和Li2B4O7纯盐参数及体系的混合盐参数,拟合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 0077和0 026。用该模型计算的渗透系数值与实验结果取得合理的一致。同时研究结果与273 15K下LiCl-Li2SO4-H2O体系的渗透系数随离子强度变化的规律作了比较。本研究对完善低温下含锂、硼盐湖卤水体系的热力学模型和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浮游植物作为食物链的基础,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黄海作为我国重要的渔场,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因此对该区浮游植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叶绿素a浓度是反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标。利用谷歌地球引擎平台对2002-2018年的MODIS Aqua叶绿素a浓度数据进行处理,并研究其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然后结合区域气候、水文与地理特征以及海洋表面温度、风速、盐度、光合有效辐射和混合层厚度数据分析了其分布与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受陆源营养物质输入、近岸上升流以及黄海中央冷水团影响,叶绿素a浓度分布呈现由近岸向黄海中部递减特征;在季风、气候、水文的控制下,受风速、海洋表面温度、光合有效辐射、中央冷水团的影响,叶绿素a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4月份,而最小值出现在6、7月份;受苏北沿岸海域海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沿岸海域盐度明显增加,海州湾叶绿素a浓度增速较大;影响黄海叶绿素a浓度变化的环境因子较复杂,除了部分月份存在显著的相关影响因子外,在全年和各季中不存在主导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95.
Ran  Weimin  Luan  Xiwu  Lu  Yintao  Liu  Hong  Yang  Jiajia  Zhao  Yang  He  Wenchang  Yan  Zhonghui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19,37(1):47-61

Analysis of 2D seismic data over 4 500 km in length from the Madura Strait Basin in the East Java Sea reveals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efs and associated sedimentary bodies, including asymmetrical or symmetrical dome reflections, slope progradational reflections, chaotic reflections and discontinuous strong reflections inside the reef, which onlap the flank of the reef.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al paleo-environment of most reefs is mainly conducive to shallow marine carbonate platform facies and platform margin facies, based on well core data, variations in seismic facies and strata thicknes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all reefs are primarily influenced by the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Madura Strait Basin. Platform margin reefs are principally controlled by two types of structures: one is a series of E-W trending Paleogene normal faults, and the other is an E-W trending Neogene inversion structures. In addition, wave actions, tidal currents and other ocean currents play an accelerated role in sorting, rounding and redeposition for the accumulation and evolution of reefs. Tertiary reefs in the MSB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1) an open platform coral reef of Late Oligocene to Early Miocene, 2) a platform margin coral reef controlled by normal faults in Late Oligocene to Early Miocene, 3) a platform margin Globigerina moundreef controlled by a “hidden” inversion structure in Early Pliocene, and 4) a platform margin Globigerina mound-reef controlled by thrust faults in the early Pliocene. Patterns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reefs are also suggested.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研究不同单点系泊位置对极地系泊船舶在来冰角度改变时动态响应的影响,运用离散元方法(DEM),计算了船舶在60%密集度下,冰速为1.0 m/s、冰厚为1 m时不同角度的船冰阻力,结合系泊分析软件二次开发功能,计算分析系泊船舶在不同来冰角度和不同系泊位置下受上述冰情影响下的响应。通过对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认为离散元方法(DEM)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单点系泊位置为距船头L/4时,系泊船舶能以最快速、最稳定的方式对来冰方向的变化做出响应。  相似文献   
997.
基于MODIS-NDVI、DEM和气象数据,分析柴达木盆地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特征,并与降水、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蒸散量和海拔进行相关、偏相关或叠加分析,探讨FVC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FVC整体自东南向西北内陆呈半环状递减,FVC集中在20%以下,人类活动及径流等打破植被地带性规律;2000—2015年FVC明显改善,广泛分布于盆地中西部地区,2001—2002年年际变化最显著;FVC与降水、相对湿度以正相关为主,与温度关系不显著,与日照时数和蒸散量主要为负相关,降水对FVC贡献最大,温度通过影响蒸散量等间接影响FVC,而土壤蒸发对蒸散量的影响大于植物蒸腾;FVC与等高线空间分布较吻合,FVC在2 800~2 900 m和4 600~4 700 m出现两个峰值,4 700 m以上FVC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998.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是识别人地协同规律、支撑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和热点需求。通过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框架构建,耦合能值及?方法,提出自组织能力指数(SO)、生态压力指数(EP)、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SC)构成的,基于热力学理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模型,利用文献荟萃法筛选17个典型发达国家1985年状态值计算SO与EP阈值,划分了4个阶段。利用中美两国1985-2015年特征对比验证,结果显示:① 2005年以前中国属“低自组织能力、低生态压力”阶段,之后进入“低自组织能力、高生态压力”阶段,存在低生态效率、规模扩张驱动特征;美国一直属“高自组织能力、高生态压力”阶段,存在高生态效率驱动、经济与生态脱钩特征,与全球生态足迹网络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模型具有较好适应性和可靠性。② 模型利用“获得?量/输入能值量”表达经济社会生态效率、“经济社会?损耗量/生态系统年产?量”表达生态压力,连接了经济社会对生态基底的熵化路径,可识别区域所处可持续发展阶段、分析水平变化和驱动因素。③ 模型以人类与生态并重的视角,从深度上反映经济社会的生态效率、从广度上评价生态空间被占用比例,具有宏观规模与微观效率分析相结合的优势,是对经典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999.
海绵城市建设被认为是解决城市内涝、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热岛效应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自2015年起共确立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区,为今后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提供示范。基于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并对比分析穿紫河流域海绵城市建设前后的水文、植被和气候等自然要素变化。结果表明:常德市城市内涝有效缓解,但在暴雨发生时局部仍出现积水和内涝现象;穿紫河水质总体上由劣Ⅴ类转变为Ⅲ类,但在冬季周期性恶化及污染物富集;穿紫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同时也表现出植物种类单一、具有环境净化功能的植物种类较少、生态系统不完整和管理不善等问题;常德市夏季的热岛效应有一定程度缓解。常德市2004-2019年的海绵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穿紫河流域的生态效应,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基础,也为合理评价其他试点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The matching of asteroids and meteorites is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structure, and history of the solar system. We propose a data‐driven approach for investigating common taxonomic structure between asteroids and meteorites; C‐, S‐, and V‐type for the former, and carbonaceous chondrite, ordinary chondrite, and howardite‐eucrite‐diogenite (HED) meteorite for the latter. In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by checking whether the taxonomy information of meteorites improves classification for asteroid data, we examine the existence of common structure over the two domains. For this purpose, we compare the resultant accuracies of two clustering methods which are with/without the guidance of meteorite data. We observe that the guidance of meteorite taxonomy improves the accuracy for classifying asteroids, either with the reflectance spectra or major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meteorites. This fact serves as a piece of evidence that there is a common taxonomic structure and links between meteorites and asteroids, supporting a long‐standing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