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2篇
  免费   1984篇
  国内免费   2486篇
测绘学   1011篇
大气科学   1275篇
地球物理   1806篇
地质学   4770篇
海洋学   1345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658篇
自然地理   95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444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435篇
  2018年   404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397篇
  2015年   472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645篇
  2012年   678篇
  2011年   642篇
  2010年   679篇
  2009年   664篇
  2008年   650篇
  2007年   640篇
  2006年   594篇
  2005年   517篇
  2004年   424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0篇
  1944年   2篇
  1937年   4篇
  193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41.
根据德阳市城市规划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含水层厚度、富水性、给水度、降水入渗系数、地下水资源可开采模数等能充分反应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特征的5个指标,建立地下水水量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评分法获取评价指标权重体系,并用计点系统模型及GIS技术进行研究区地下水水量脆弱性综合性评价。结果显示,地下水水量脆弱性较高和高的分布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29.7%,地下水水量保护管理形势较为严峻;发现地下水水量脆弱性在地下水补给区相对较低、在排泄区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42.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以喀斯特地貌、生物礁滩碳酸盐岩沉积相、推覆褶皱构造等典型的地质遗迹为主。公园内良好的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沉积,加上后期的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及崩塌等作用,形成了类型丰富,瑰丽梦幻喀斯特地貌景观,如绝壁、孤峰、溶洞、石芽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943.
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成矿新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滇西南以往地质调查研究资料,而从中发现存在的疑点,从新特提斯形成局限海的成盐背景和滇西南特定的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出发,通过大量地面地质调查、沉积相、盐构造及水化学研究,推断勐野井地区勐野井组中马尾丝状钾盐矿体可能是沿断层由深部侏罗纪含钾岩系挤压塑流到表层来的。因财制宜,选用低频大地电磁法(EH4)、高精度电磁频谱探测法(MES)轻便适用的物探手段,同时结合以往重力勘查(1/10万),综合分析表明,该区深部有多组盐层存在。为验证上述找钾新思路,部署了2口钾盐中深钻,其钻探成果与该认识相一致。其中第1钻井(MK-1)已完钻,在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中部钻遇厚70 m含钾岩盐层;第2钻井(MK-2)已钻遇花开左组上部含膏岩系。与此同时,还进行了Sr同位素和包体测温以及盐体构造和沉积特征等分析。综上所述,论证了勐野井钾盐成矿机制,提出了深部侏罗系盐底辟浅部贯入的"二层楼成矿模式"。以此为指导,部署了区域性高精度重力测量(1/5万)、MES探测和浅钻工程,拓展了兰坪—思茅成盐带深、浅部找钾前景。  相似文献   
944.
张翠云  张胜  何泽  殷密英  宁卓 《地球学报》2014,35(2):223-229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传统的培养技术和现代的磷脂脂肪酸PLFA(Phosphor Lipid Fatty Acid)技术、Biolog技术、16 S rRNA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及测序技术,调查石家庄市南部污灌区厚近30 m包气带微生物含量、分布、活性和多样性,评价污灌区厚层包气带污染物自然衰减的微生物作用潜力。包气带沉积物样品通过岩芯钻探获得,用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层(5~20 cm)微生物含量高,活性高,代谢类型多,可培养的异养菌与自养菌、好氧异养菌、兼性厌氧异氧菌和专性厌氧异养菌共存;土壤层下伏包气带微生物含量较低,活性降低,代谢类型减少,可培养的细菌主要是好氧性异养菌、兼性厌氧异养菌和好氧自养菌,而且随岩性而变化,在砂层和重粘土层含量低,活性低,而在亚粘土层含量和活性大。研究结果指示土壤层具有很高的污染物生物自然衰减潜力,而且下伏包气带仍有这种潜力,特别是下部溶解有机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含量高的层位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945.
尹芳  刘磊  张继荣  周军 《地球学报》2014,35(5):561-566
中酸性小岩体易被地质填图遗漏,严重制约了该类型矿化的发现。在新疆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地区找矿工作中,首先利用ETM+数据进行小岩体扫面,进而选取重点区采用ETM+和中巴资源卫星02B HR数据进行分辨率融合后解译、识别中酸性小岩体,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蚀变遥感异常,结合地质、化探信息综合分析后确定重点检查区域。利用此方法共解译出14个钾质花岗岩和3个黑云母花岗岩小岩体,这些小岩体大多被野外检查所证实。经野外检查发现了5处铜、金矿化点,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可以为西部地区地质填图和中酸性小岩体型矿产资源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6.
基于微孔充填模型的页岩储层吸附动力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孔填充是吸附质分子在吸附剂纳微孔隙中、较高平衡压力下表现出来的一种吸附特征,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热
力学理论在确定吸附剂微观结构及吸附性能研究方面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基于此,该文重点探讨了甲烷在页岩中吸附时
填充率θ、特征能量E、特征系数n、微分吸附功A 、吸附热Q、吸附焓ΔH 及吸附熵ΔS 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特征系数n
取1较为适当;温度升高特征能量E 值略降,3组样品E 值范围4.14~5.63 kJ/mol;随着θ 的不断增加,A ,Q ,|ΔH |及|
ΔS |等参数值逐渐降低,各能量参数随吸附进行而发生较为规律的变化,无突变。结果认为,热力学参数一定程度上代表
了TOC 及Ro 等参数的综合效应,受单一因素干扰性不强。将计算的Q 及ΔS 等热力学参数与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的
相应参数进行了对比,进一步表明四川盆地该套龙马溪组页岩具有巨大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47.
通过对塔北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相类型、相带区域组合及分布特征的研究,根据岩石特征、沉积结构和相序特征的分析,建立了塔北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沉积演化模式。研究认为塔北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和上奥陶统吐木休克组沉积相横向分布较稳定。蓬莱坝组、鹰山组鹰四段、鹰三段为局限台地相;鹰二段为半局限台地相;鹰一段和一间房组属于开阔台地相,但向上水体不断变浅,一间房组沉积时期开始出现点礁;上奥陶统吐木休克组沉积时期区域整体沉降,为沉没台地-斜坡-盆地沉积。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盆地整体抬升,区域沉积厚度和沉积相出现较大变化,早中期发育碳酸盐开阔台地相,后期为典型的台地边缘相。  相似文献   
948.
大疃刘家铍矿铍元素主要以羟硅铍石单矿物赋存在矿石中。以羟硅铍石单矿物存在的BeO占79.45%;少部分分散在其他矿物中,以赤铁矿、褐铁矿中 BeO 含量较高,其次是绢云母、重晶石等。BeO 呈分散状态占20.55%,主要集中在绢云母中,这是由于矿石中绢云母含量高所致,分散状态的BeO无法回收。根据矿石中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组合,矿石类型为羟硅铍石绢云母碳酸盐岩长石石英型铍矿石。  相似文献   
949.
通过对山东省海岸带城市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与研究,归纳总结出山东省海岸带城市建设新近面临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地质环境因素,即城市应急水源地建设、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城市边缘区生态规划建设、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均是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950.
Preparation of reliable landslide hazard and risk maps is crucial for hazard mitig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landslide hazard and risk. However, possibly due to the lack of new data, very few of these hazard and risk maps were updated after their first generation. In this study, aiming at an ongoing assessment, a novel approach for updating landslide hazard and risk maps based on 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 (PSI) is introduced.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in the Arno River basin (central Italy) where most mass movements are slow-moving landslides which are properly within the detection precision of PSI point targets. In the Arno River basin, the preliminary hazard and risk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by Catani et al. (Landslides 2:329–342, 2005) using datasets prior to 2002. In this study, the previous hazard and risk maps were updated using PSI point targets processed from 4 years (2003–2006) of RADARSAT images. Landslide hazard and risk maps for five temporal predictions of 2, 5, 10, 20 and 30 years were updated with the exposure of losses estimated in Euro (€). In particular,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30 years a potential loss of approximate €3.22 billion is expected due to these slow-moving landslides detected by PSI point targ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