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Timely and proper backfilling of open-pits in strip coal-mines has been an effective measurement for the recovery of the hydrothermal regim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permafrost regions. In this stud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statistical regressions were applied for analyzing the recovery processes of the backfill and its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thermal equilibrium in recently backfilled open pits at the Gulian strip coalmine in Mo'he, Northeast China.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recovery time of backfilled area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backfill depth(BD) of the soils, the backfilled soil temperature(BST), and the mean annual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MAGST); meanwhile, climate warming can impact on thermal regimes of the backfill area. The impact of climate warming on ground temperature of the backfill will show up significantly in about 50 years afterbackfilling(BD at 10.0 and 20.0 m, BST at 20.0°C) under the climate warming scenario(CWS) of 0.025°C·year ~(-1). Grey-relation analyses show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the backfill recovery time declines in the order of the BD, BST and MAGST.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mentioned studies, the layer-by-layer backfilling in cold seasons is advised for more effective and more rapid recovery of thermal regimes of the backfilled open-pits in cold regions.  相似文献   
132.
黄骅坳陷齐家务地区的油源对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黄骅坳陷齐家务地区储油层主要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下段白云质灰岩。该区原油具有高密度、高粘度、高含硫量、中低凝固点、高初馏点和高胶质和沥青质含量等物理性质。在地球化学特征上,高碳数正构烷烃具有明显的奇偶优势,类异戊二稀烷烃具有植烷优势,甾烷组成具有明显的C27ααα甾烷优势,沙一段泥页岩的三环萜烷不发育、伽马蜡烷比较发育。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原油为未熟-低熟油。分析原油和沙一段泥页岩的伽马蜡烷/C30藿烷与C29降藿烷/C30藿烷的关系以及伽马蜡烷/C30藿烷与Pr/Ph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齐家务地区的烃源岩主要是沙一下段的泥页岩。  相似文献   
133.
桂林市芦笛岩、大岩洞穴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桂林市芦笛岩和大岩进行洞穴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 1)除疗养地、瀑布等个别区域外,洞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普遍较洞外的高,可高出几倍至十几倍; ( 2)近洞口段洞道空气负离子浓度由外向里可增加1. 6至5. 6倍,达到某点后趋于平稳; ( 3) 人类活动对洞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显著; ( 4)洞穴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与湿度呈正相关; ( 5)在所测的八个月里,即2003年9月至2004年4月,洞穴空气负离子浓度在12月和1月较低。   相似文献   
134.
沉积物粒度分析在阿尔金山隆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山体隆升必然制约两侧盆地的沉积,这种约束体现在盆地的沉积响应上.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的阿尔金山,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自第三纪以来发生了多次隆升事件,其中以早更新世末的一次最为强烈.本次研究在阿尔金山山前红三旱一号剖面干柴沟组自下而上不同层位选取典型的沉积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薄片矿物鉴定和粒度分析,发现沉积区柴达木盆地的沉积环境和气候条件因受阿尔金山多期次隆升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其各方面的沉积特点受到物源区的控制.研究表明,始新世时(下干柴沟组)物源区阿尔金山相对于柴达木盆地没有发生明显的快速隆升,到渐新世(上干柴沟组)阿尔金山相对于柴达木盆地开始发生强烈的快速隆升,沉积区气候变得明显干旱.中新世到上新世(下、上油砂山和狮子沟组)红三旱地区整体处于抬升阶段,可能阿尔金山相对于沉积盆地区不具有明显的地形高差,到早更新世(七个泉组)阿尔金山开始发生急剧隆升,相对于柴达木盆地沉积区在地形上出现巨大的相对高差,这一隆升事件目前仍在持续.该研究也为青藏高原的多次隆升和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35.
孙亚东  严奉林 《江苏地质》2005,29(4):204-206
对不同成因类型石英的气液包体含量与石英玻璃气泡缺陷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一些规律,对石英玻璃工业原料的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6.
藏南吉隆盆地中新世—早更新世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位于喜马拉雅北麓的吉隆盆地中新统旦增竹康组,为冲积扇-辫状河沉积。沃马组沉积演化自下而上依次为扇三角洲-滨浅湖-扇三角洲,总体上表现为进积-退积-进积的沉积旋回。沃马剖面在10~7.4Ma期间,古流向主体为SEE向;7.4~1.67Ma,古水流方向主体为SWW向,说明7.4Ma以后,吉隆盆地古地理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古地势由原来的西高东低转变为后期的东高西低。根据沉积学、磁性地层学、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将10Ma以来吉隆盆地的湖盆演化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10~7.4Ma,湖盆裂陷形成期;7.4~3.6Ma,湖盆扩展与稳定发展期;3.6~1.67Ma,湖盆萎缩消亡期,代表了盆地周围喜山的3次隆升期,即10~7.4Ma、7.4~3.6Ma和3.6~1.67Ma,其中3.6~1.67Ma为强烈隆升期。  相似文献   
137.
在研究区已发表的渐新统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渐新世残留盆地的构造背景、岩石地层序列,并对青藏高原渐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讨论,该时期总体地势格局仍为东高西低,塔里木、柴达木、羌塘、可可西里、成都等地区主体表现为大面积的压陷湖盆沉积,冈底斯、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等大面积隆升,沿雅鲁藏布江自东向西的古雅江河形成。渐新世构造岩相古地理的演化特征揭示出该时期青藏高原及邻区构造隆升与沉积响应的耦合关系,划分出2个强隆升期,分别是强隆升期A(34~30Ma)和强隆升期B(25~23Ma)。  相似文献   
138.
综合分析青藏高原新近纪古气候研究的不同替代性指标,建立了高原新近纪重大气候事件的演变序列,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重大气候事件的关系。青藏高原新近纪不同构造-地层区重大气候事件发生的时间与高原隆升事件基本吻合,说明高原隆升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与全球气候变化事件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异性。早—中中新世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频繁,气候变冷期开始的年代早于全球约15Ma以来的降温期,说明早—中中新世高原隆升对全球变冷的贡献较大。晚中新世以来的气候事件与全球重要气候事件相吻合,说明青藏高原可能在晚中新世已经隆升到了一定高度,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较之前有所减弱。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除受到高原隆升影响外,亦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9.
札达盆地为一个藏南晚新生代断陷盆地,基于岩性岩相、古流向和物源分析,认为札达盆地主要经历了裂陷充填期(9.2~7.8 Ma),稳定发展期(7.8~2.6 Ma)和裂后消亡期(2.6~1.7 Ma)。沉积相主要有辫状河相、淡水湖泊相和冲积扇相,以湖相为主;古流向由南西向转变为盆地周缘指向湖盆中心,发展到最后为南东向;物源主要来自北侧的阿伊拉日居山地区,古地势由北东高南西低,经差异抬升变为北西高南东低,沉积中心位于湖盆南缘。至约1.7 Ma之后,贡巴砾岩的出现代表了札达盆地的消亡。札达盆地的演化表明藏南裂陷盆地经历了拉张形成、湖盆最大化而后快速消亡的过程,揭示了藏南在获得最大高度后进一步构造伸展垮塌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40.
谈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综合判调法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50000地形数据库的概念和进行更新的技术路线,提出综合判调法进行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的关键环节,总结了这些环节的具体流程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