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72篇
  免费   3339篇
  国内免费   4900篇
测绘学   2325篇
大气科学   5515篇
地球物理   9226篇
地质学   19563篇
海洋学   3462篇
天文学   2365篇
综合类   3643篇
自然地理   3212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735篇
  2021年   850篇
  2020年   678篇
  2019年   770篇
  2018年   5375篇
  2017年   4635篇
  2016年   3358篇
  2015年   1029篇
  2014年   1038篇
  2013年   1101篇
  2012年   1902篇
  2011年   3593篇
  2010年   2992篇
  2009年   3202篇
  2008年   2636篇
  2007年   3115篇
  2006年   704篇
  2005年   816篇
  2004年   826篇
  2003年   885篇
  2002年   729篇
  2001年   535篇
  2000年   658篇
  1999年   915篇
  1998年   775篇
  1997年   754篇
  1996年   723篇
  1995年   643篇
  1994年   567篇
  1993年   486篇
  1992年   407篇
  1991年   282篇
  1990年   222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106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60篇
  1980年   59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14篇
  1976年   12篇
  1974年   9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广东麒麟绿钙闪石巨晶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群科  张宗清 《地质论评》1997,43(6):638-645
本文对罕见的幔源绿钙闪石巨晶进行了综合的地球化学分析,主要元素,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的特征表明;绿钙闪石巨晶是碱性玄武岩浆在地幔条件下的结晶产物;相对于寄主玄武岩,绿钙闪石巨晶均属捕虏晶,它们与共存的橄榄岩包体无成因联系,其形成可能与共存的黑色包体有关。  相似文献   
992.
张宏飞  张本仁 《地质学报》1997,71(2):142-149
本文对东秦岭造山带内27个花岗岩类央体48件长石样品进行了铅同位素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本区的南秦岭不同时代花岗岩类以贫铀铅和钍铅为特征,具有明显的铅同位素块体效应,反映它们属地同一个铅同位素构造-地球化学省;而本区的北秦岭区岗岩类从晚元古代到早古生长,长石铅同位素组成以富铀铅和钍铅的为特征,但从晚古生长开始,花岗岩类长石铅同位素组成明显发生变化,以贫铀铅和钍铅为特征,反映晚古生长及其后形成花岗质  相似文献   
993.
原油族组分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标定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双舫  付晓泰 《地质学报》1997,71(4):367-373
利用等温密封热解实验技术及恒速升温热解实验与PY—GC分析技术的结合,本文分别建立并标定了原油中各族组分,即饱和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原油中不同族组分成气的过程均可用平行一级反应描述,但不同组分在平均活化能及活化能分布上有明显的差异。各族组分在地史过程中成气的过程可由各自的化学动力学模型来描述。这将使原油成气过程的定量、动态描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94.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gold and silver deposits in Zhejiang Province(Huangshan gold deposit, Zhilingtou gold-silver deposit and Haoshi silver deposit) showmarked differences in lead and strontium isotopic composition, suggesting three differentsources and geneses of these deposits. The Huangshan gold deposit features low initial Srisotope ratios and low μ values or low content of radiogenic Pb and its ore-forming materialscame primarily from the upper mantle; the Zhilingtou gold-silver deposit shows high initial Srisotope ratios and high μ values or high content of radiogenic Pb and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were derived mainly from the upper crust; and the Haoshi silver deposit has its Pb and Srisotope ratios between the above two cases with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stemming from boththe mantle and the crust. The characteristic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may serve as an indicatorfor prospecting for different types of ore deposits.  相似文献   
995.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里奥利效应是产生内核快速旋转的主要原因。科氏力使上升物质向西漂移,下降物质向东漂移;造成地球外层自转减速,地球内层自转加速。所以,自旋体中的垂直运动可以产生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圈层差异旋转。地震波测量结果表明,内核旋转速度每年比地壳地幔快1°。对于一个内核差异旋转的地球,太阳辐射不仅形成地磁场的内外磁尾和地壳与内核的反向振动,而且影响核幔角动量交换和电磁耦合,从而控制了地球内能的释放,形成天文周期与地质旋回的一一对应关系。地球轨道和太阳轨道的全球变化响应,为太阳辐射量变化控制地球内能释放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96.
华北地台东部寒武系层序地层年代格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北地台寒武系属稳定的克拉通盆地陆表海沉积。其沉积层序表现为复合层序,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补给因素的控制。自下而上可划分为17个正层序,归并为6个正层序组和2个中层序。大部分正层序的边界与生物地层单位一致,与岩石地层单位略有出入。每个正层序的平均时间延续约为3Ma,含两个三叶虫化石带。根据层序地层的研究,可以建立华北寒武系层序地层年代格架,并提出各统和阶的界线参考年龄。  相似文献   
997.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成油气地质历史条件复杂,盆地内海陆相油气、不同成藏期油气、不同成熟度以及不同保存条件的油气并存。具海相古生界及陆相中-新生界两大烃源岩系,前者以奥陶系和石炭系为最好源岩,后者以三叠系和侏罗系最佳。烃源对比结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特点。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和中新统均为重要的储油层系,其储集岩类古生界主要为白云岩,次为石灰岩,中-新生界主要为砂岩。成藏类型可分为六种:古生古储、后生古储、后  相似文献   
998.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烃源十分丰富。但油气演化程度高,大多已进入高成熟和过成熟阶段,至今只在侏罗系发现有油藏,三叠系及其更老地层皆为气藏。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其特点是低孔低渗,平均孔隙度仅1.7%,平均渗透率小于1×10~(-3)μm~2,但其中的“孔洞发育层段”平均孔隙度可达3%~6%。根据四十年的勘探经验,加强预探并争取新发现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发展的关键。预探中,按构造带规划大中型气田勘探目标,将成藏条件相似、地域上相邻的局部圈闭群作为一个整体勘探对象,实行稀井广探,少井高效。“八五”以来,在高陡构造带勘探技术、储层横向预探技术等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勘探成效不断提高,实现了资源序列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99.
地矿部吉林地勘避自八十年代初开始推向地质市场,迄今已十多年,服务领域日益扩大,但根据当前市场发展的趋向,必须走视规模经营的路子,引进,更新技术装备,扩大工程市场的服务功能和占有率,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R值评分方法,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2004年度划定的全国地震危险区进行了评估,2001—2004年度的R值分别为0.265、0.182、0.293、0.404。近两年的R值相对高些,为了排除随机成分,做了相应的随机预报试验检验,并对地震落入危险区的随机概率作了估计。结果表明,4个年度的R值明显高于随机预报,除2002年度外,地震随机落入危险区的概率很低,不到2%。这说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实际地震危险区划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且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