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晏维金  章申  王嘉慧 《地理学报》2001,56(5):505-514
通过研究长江流域 1 968~ 1 997年氮的输入、输出、平衡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表明长江流域 1 997年氮的输入量、输出量和储存量分别为 1 0 .0× 1 0 9、 6.7× 1 0 9、和 3.5× 1 0 9kg,分别是 1 968年氮输入量、输出量和储存量的 4、 5和 3倍。在氮的输入中 ,1 977年以前 ,长江流域氮输入主要是生物固氮 ,年均固氮量约 1 .0× 1 0 9kg;而在 1 985年后 ,化学氮肥年均输入量约5 .0× 1 0 9kg,占总氮输入的 5 0 %以上。在氮的输出中 ,1 997年通过长江大通站水体中溶解态无机氮 ( DIN)的浓度和通量分别是 1 .60 mg/ L和 1 .40× 1 0 9kg,从 1 968年到 1 997年约增加了1 0倍 ;大约 2 5 %的氮输入通过长江输送到东海 ,约 33%的氮输入通过反硝化和氨挥发进入大气中 ,剩余 42 %的氮输入储存在流域内。研究发现 ,长江流域的氮输入量 ,特别是化肥氮的输入量 ,是造成长江输送无机氮通量上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玉林、贵港两市 2 0 0 0年夏季到秋季严重干旱的成因及其特征进行分析 ,得出 2 0 0 0年夏秋由于欧亚中高纬度以纬向环流为主 ,不利于冷空气南侵广西 ,造成锋面降水减少 ;副高持续偏弱 ,主体位置偏东偏北 ,导致台风 (热带气旋 )路径偏东 ,对桂东南未造成直接影响 ,使桂东南的雨量减少。  相似文献   
93.
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统一速度场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了国内外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GPS网的有关数据,并根据所收集的GPS网的不同数据,提出了GPS网速度场的不同融合方法.经过融合建立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统一的地壳运动速度场.该速度场使用的有效GPS站共423个,其覆盖面积为1200万平方千米.分析该速度场,初步总结出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讨论了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碰撞力对中国大陆速度场的影响范围和印度板块作用力的主方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94.
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与找矿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细浸染型金矿赋矿岩石以钙质粉砂岩为主。许多矿区既有产于沉积岩中的浸染型矿化又有产于裂中的脉型矿化,按照岩浆热液成矿体系,在微细浸染型金矿产出地区要注意近岩浆源的斑岩型,夕卡岩型等金矿化。成矿深度可达2-4km,Au主要呈纳米级微细粒或单原子状态自由金(Au^0),也有的呈晶格金或结构(Au^Ⅰ)存在于含As黄铁矿或毒砂中,但在一个沉积岩地区的金矿不一定全是浸染型金矿,金的粒度也可更大。深部岩浆,变质(含Au)流体在构造-岩浆活动中向上运移与不同岩性和(或)流体反应,在浅部有利构造部位沉淀成矿的成矿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勘查工作要围绕以(高角度)断裂与深部连通的有利岩性寻找浸染型矿化,同时要十分注意脆性地层中直接受断裂控制的脉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95.
地球的多圈层相互作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地球科学的发展已逐渐进入对地球进行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的新阶段。如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剧变的天然原因何在 ;海水缺氧、厄尔尼诺和成烃极盛期由什么引起 ;什么因素导致生物的俱生与俱灭等人类社会和地学发展所需解决的一些难题 ,只有开展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才能深入解决。在白垩纪中期发生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地学现象 ,可以作为研究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96.
论成藏动力系统中的流体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介绍了成藏动力系统中流体的 3个来源 ,即沉积流体、自源流体和深源流体 ;推动流体运动的五种动力 ,即盆地深部的热动力、自源动力、重力流、浮力和毛细管力叠加产生的作用力、构造动力。分析了在成藏动力系统中这几种动力的作用机制。指出深部热动力控制了成藏动力系统的温压场和成藏作用的时空展布 ,沉积盆地中自源动力控制烃源岩生排烃过程 ,而油气在自源动力的压实流、重力流、浮力以及毛细管阻力叠加形成的流体势控制下进行二次运移、聚集和成藏。构造动力既是圈闭形成分布和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因素 ,又是导致油气藏破坏、油气再次运移、聚集的重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97.
江西雅山黄玉锂云母花岗岩中铯矿物的电子探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江西宜春雅山花岗岩是典型的高度分异型稀有金属花岗岩。通过对其最晚期花岗岩———黄玉锂云母花岗岩的钻孔样品和近地表样品的研究,发现岩体中主要有两种铯矿物:铯沸石和富铯锂云母。铯沸石是第一次在花岗岩中发现,其产状主要有两类:一类包裹于石英中,颗粒小,只有2~10μm,单个颗粒成分均匀,Si/Al比值和Poll值(%)犤=100×Cs/(Na+K+Rb+Cs)犦分别为2.13~2.65和57~89;另一类赋存于钠长石晶隙间,颗粒大,多为几百μm,单个颗粒成分不均匀,Si/Al比值和Poll值分别为2.20~2.45和75.6~88.2。富铯的云母类矿物分布较普遍,主要呈四种产状,分别为钾长石雪球中的带状富铯锂云母、云母边部的环边富铯云母、叶脉纹理状富铯云母和主矿物中的富铯云母包裹体,并根据成分中Si/Al比值和Cs的摩尔分数(%)犤=100×Cs/(Cs+K)犦,将富铯的云母类矿物分为含铯锂云母、富铯锂云母和铯锂云母三类,其中Cs替代K,Cs完全替代K形成的铯锂云母可能是锂云母系列中的铯端员新矿物。钻孔样品中的富铯云母类矿物以带状结构和环边结构最为发育,且成分主要属于含铯锂云母和富铯锂云母这两个部分,而近地表样品中则以环边结构和叶脉纹理状结构为特征,成分多为铯锂云母。铯沸石和富铯云母的产状及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雅山岩体原始岩浆中碱金属经  相似文献   
98.
从 2 0 0 1年IERS公布的ITRF参考框架系下的 4 32个空间测地站中以面积平均随机选用了111个站 ;这些点的站速度矢量图描述了北半球欧亚 (EA)、北美 (NA)和北太平洋 (NP)三大板块的运动态势 :以北大西洋洋脊为轴 ,欧亚板块向NE—E—SE运动 ;北美板块向NW—W—SW运动 ,呈绵羊角式张裂运动 ,两者在大西洋两侧的N向运动越过极区后 ,汇集指向阿留申 ;北太平洋板块以超过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 6倍左右的速度向NWW运动 ,与欧亚板块呈正面碰撞型关系 ,表现为大洋壳的深俯冲与大陆壳仰冲 ;北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板块以圣安德烈斯断层为界呈剪切拉张型关系。文中描述了南半球南美 (SA)、非洲 (AF)、阿拉伯 (AR)、印—澳 (IN—AU)和东南太平洋 (SP)的运动态势 :以东南太平洋洋脊为轴 ,其东侧的纳兹卡 (NZ)板块高速向东运动 ,而其前方的南美、非洲、阿拉伯和印—澳等板块则向NE—NNE运动 ,速度依次增高 ,可能与其间的大西洋洋脊、印度洋洋脊和红海裂谷张裂的正、反向叠加作用有关。西南太平洋与澳大利亚板块的东北缘和东缘均呈强碰撞强剪切型运动关系 ,而纳兹卡板块与北美板块呈追尾型运动关系。南极板块 (Ant)从环南极洋脊的东南太平洋段为起点向南运动 ,过南极后继续向北、向非洲、印度洋方向运动 ,并略显右旋。上述板?  相似文献   
99.
内蒙古西口子-八道卡地区岩金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口子-八道卡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额尔古纳地块北部.区内出露变质岩系为古元古界新华渡口群和新元古界震旦系加疙瘩群.侏罗纪中-酸性岩浆岩活动强烈.基底断裂构造呈近东西向,在侏罗纪形成一系列左行的压扭性北东向断裂构造及伴随的北西向、近南北向张性断裂.金矿化体呈脉状、透镜体状发育在变质岩系、黑云二长花岗岩体的破碎蚀变带内或变质岩系与石英闪长岩的接触部位,受左行压扭性北东向断裂构造与北西向、近南北向张性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金矿化类型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关系密切.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矿化与黑云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关系密切,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深部或地幔,成矿热液属富碱质的、具有弱还原性质的岩浆热液.依据区内金矿成矿作用特点,总结了金矿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0.
建立了分析土壤和水中的莠去津农药残留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使用去离子水对土壤中的莠去津进行提取,Sep—Pak C18反相固相萃取柱对土壤浸提液和水样进行富集、浓缩、纯化,并用1.5—2mL的甲醇洗脱,利用甲醇—水作为流动相,采用等梯度淋洗技术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莠去津在土壤中不同添加水平回收率分别为87.0%—93.3%,水中则为97.3%—103.2%,介于80%—120%。莠去津的最小检出量为0.01ng,土壤和水中莠去津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1.5ng/g和0.03μg/L水平。该方法由于用水提取及固相萃取技术的使用,使整个前处理过程有机试剂的使用量仅为数毫升,适用于监测环境中的莠去津农药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