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337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模拟压载水排放过程,以球等鞭金藻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羟基处理20t/h压载水的中试实验。在高气压强电场作用下,将O2,H2O电离离解成OH^*等强氧化自由基,在分子层次上加工高浓度羟基等自由基溶液,泵入压载水主管道进行在线治理。实验结果表明羟基溶液在比值浓度为0.55mg/L时,在很短的排放管道中,就可以有效地抑制和杀死球等鞭金藻,分解叶绿素、氨基酸等。  相似文献   
682.
683.
应用MODIS数据对2000—2009年植被变化情况及其与气温、降水量进行相关分析。2007年年均气温最高,降水最少,NDVI最大值和生长季平均值最低;在降水量最大的2003年NDVI最大值和生长季平均值最高。全生长季中气温和降水量与NDVI值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相对于气温、降水量对NDVI值影响更大;前一个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对NDVI值的影响最大,植被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具有时滞性。  相似文献   
684.
本文对一基础隔震模型进行了软着陆保护振动台模拟地震动试验,展示了该隔震体系在发生水平向大变形条件下,在不同后备支座以及滑移面摩擦系数不同情况下,轴压力从承载支座向后备支座转移的情况。结果表明:软着陆隔震保护体系不仅保护了承载支座免遭大变形失稳破坏,同时还能提供摩擦阻尼,将隔震层位移和上部结构层间位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文中对隔震层位移、上部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及绝对加速度等进行了分析,所得理论曲线与试验拟合曲线吻合较好。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5.
根据2019年7月20日新疆大部分区域出现局部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ADTD、LLS、WWLLN、风云四号卫星闪电成像仪组产品LMIG、大气电场多源闪电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这5种资料在新疆地区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LLS地闪探测效率最高,LMIG和WWLLN地闪探测效率较低;ADTD、LLS、WWLLN三者定位结果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应基本一致,仅探测效率有所差别。新疆地区部分LMIG数据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偏差,使用前需要利用相关资料进行数据检验。卫星全天空、实时监测,可以弥补新疆南部(简称南疆)地面观测站覆盖不到的区域,两者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686.
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大地构造运动演化过程,是多个陆块从冈瓦纳裂解向北漂移在不同时间与欧亚碰撞的结果,羌塘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中生代成盐盆地,具有良好的成盐成钾条件,通过前期研究中依据室内海水蒸发实验模拟结果提出的多级盆地海水迁移变质成盐成钾模式,对羌塘地区开展找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摸清盐湖资源中钾、锂、镁、硼关键元素的成矿、迁移和富集规律,对后端盐湖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尝试阐明水-岩-盐系统的资源关联性和资源元素迁移的“源-汇”地球化学过程。在盐湖的探索和开放同时做好重点盐湖开发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构筑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内容和刚性需求,为生态环境保护前提下的盐湖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通过该盐湖科学数据库功能的深度开发,构建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对青藏高原盐湖科学数据进行有效的梳理和科学管理。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盐湖分布区。本次盐湖专题科考聚焦青藏高原盐湖,经过近三年的科考工作,获得了大量一手科考数据,将继续推动二次科考成果转化,探索盐湖的绿色高质量发展途径,为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助力。  相似文献   
687.
利用高空、地面资料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0—2019年河南中东部强降雪个例的热力、水汽、动力等物理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强降雪前0—6h,对流层中下层的暖湿气流越厚,对应降雪量越大,且低层需要一定强度的冷空气。大气可降水量(TPW)对于预报降雪量的大小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大雪、暴雪和大暴雪的必要水汽条件分别是TPW不小于10mm、10.5mm、16mm。400hPa以下最大垂直上升速度的均值和降雪量级呈近似线性关系,最大垂直上升速度越强,对应降雪量越大。雨转雪时,对流层中下层温度层结可分为常规型、低层强冷型和低层直温型。  相似文献   
688.
利用典型代表年份的90个冰雹个例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和数理诊断的方法对冰雹天气物理量参数进行分析,构建了甘肃省东部地区冰雹天气概念模型和冰雹预警指标。结果表明:冰雹事件在时空分布上受到天气系统和地形双重影响,冰雹天气过程分为西北气流型、低槽型和低涡型,占比分别为52%、38%和10%,在地势高、地形复杂的地区更容易产生降雹。92%的降雹出现在13—20时,5—7月占全年发生降雹概率的86%。0℃层高度越高,冰雹在降落过程中融化的越快;回波顶高越高,层结水汽越丰富;强回波顶高越高,水汽越丰富,冰雹云发展旺盛;强回波顶高越接近回波顶高时,对流发展越旺盛。通过对降雹时的最大回波强度、最大回波顶高、最大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max)、垂直累积液水密度(VILD)以及K指数、沙氏指数(SI)、0℃层高度、-20℃层高度等物理量进行综合分析所构建的甘肃省东部地区的冰雹预警指标体系可对13 min冰雹临近预警提供定量化的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