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5篇
  免费   995篇
  国内免费   1570篇
测绘学   637篇
大气科学   1089篇
地球物理   1278篇
地质学   2797篇
海洋学   897篇
天文学   151篇
综合类   494篇
自然地理   82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384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61.
采用表观能源消费数据进行分能源品种和分行业类型的碳排放总量核算,利用基于IDA理论和Kaya恒等式的LMDI模型对碳排放总量变化进行多要素的分解分析,在解析人口规模效应、经济产出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影响机理的同时,进一步纳入人口结构性因素、产业结构性因素和能源结构性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对其2003—2013年产业活动和居民消费2个部门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定量研究各个影响因子在2003—2005、2005—2010和2010—2013年3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广州市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前期以煤炭为主,近年来以石油为主,同时外购电力对广州市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影响显著。2)各影响因子对广州市碳排放总量变化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在3个发展阶段各不相同,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措施和政策背景对于各个影响因子的碳排放效应影响显著。3)总体分析,经济产出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产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工业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工业能源消费结构效应和经济结构效应是遏制产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城镇居民收入效应是居民消费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城镇居民能源消费强度效应是遏制居民消费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962.
安宁  梁邦兴  朱竑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11):1521-1532
中非合作正在成为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事件。本文选用Endnote和Antconc等信息提取软件对国内外知名文献库中收录的有关中非合作的文章进行了梳理。以“中非合作”作为模糊关键词,对Web of Science、Taylor & Francis、Elsevier和中国知网四大数据库进行搜索,得到相关中外文文献共计623篇。分析发现,中外学者对中非合作议题的关注多集中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学科分析框架之下,其他学科视角相对缺乏。从人文地理学视角来看,尽管也有部分经济地理和政治地理学者对该话题进行了探讨,但并未完全脱离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且数量较少、未能体系化。因此,本文从与中非合作最为紧密的政治地理、旅游地理以及社会文化地理等三个方向提出了未来可能成为中非合作研究热点话题的基本研究框架。鉴此,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期望未来能有更多人文地理学者投入到中非合作研究中,积极发挥中国地理学“走出国门”的大国智力责任和担当,为中非合作研究与实践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63.
Deng  Hanqing  Liu  Chun  Lu  Yanyu  He  Dongyan  Tian  Hon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2018,133(1-2):307-318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 As global warming intensifies, more record-breaking (RB) temperature events are reported in many places around the world where temperatures are higher than...  相似文献   
964.
一次华南超级单体风暴的S波段偏振雷达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洪  吴乃庚  万齐林  詹棠 《气象学报》2018,76(1):92-103
利用珠海与澳门共建的中国首部S波段业务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风廓线资料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5年4月20日发生在珠海附近的一次典型华南春季冷锋触发的超级单体风暴的偏振观测特征进行了分析。天气分析表明,风暴发生于地面冷锋和低空切变线附近,中等对流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为1300 J/kg)和较强风垂直切变(0-6 km风矢量差为20 m/s)环境中。环境总理查逊数为18,与中纬度典型超级单体的生成环境接近,风暴相对螺旋度为2.9 s-1。偏振观测分析表明,大雹粒子的翻滚使冰雹区具有水平反射率因子高(>50 dBz)、差分反射率低(-1-0.5 dB)的特点;雨和冰相粒子的混合导致了相关系数的下降(小于0.9);比差分相位观测对冰雹并不敏感(比差分相位与水平反射率因子的线性拟合率仅为0.05)。在混合相粒子和液相粒子的共同作用下,融化层附近存在差分反射率增大、相关系数减小的现象。风暴侧前方下沉气流偏东侧边界(水平反射率因子梯度高值区)存在一条“差分反射率弧”(差分反射率高值区),主要由大雨滴构成,粒子分选机制合理解释了其形成原因。同时,相对较大的环境风使差分反射率弧更加远离(相对北美观测事实)风暴主体。风暴水平反射率因子中心附近存在“差分反射率柱”,与大雨滴被上升气流(连续分布的正径向风)带入高层冻结且失去取向稳定而导致差分反射率值迅速减小有关。   相似文献   
965.
To reduc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representation error in observations and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we propose a thinning scheme that can extract typical observations within a certain range. This scheme is applied to the 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 (GRAPES) with 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 (3DVA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thinning radius on the assimilation results. The assimilation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when the ratio of the model resolution to the observational resolution is 1:3, the simulated results for precipitation are relatively good and have a relatively high equitable threat score (ETS). Moreover, the analysis errors in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specific humidity are the smallest, the dependence of the norm gradient vector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 on the number of iterations is slow, gentle, and close to 0, and the minimization results in improve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66.
基于BPSO-NBayes的雷暴释用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新的雷暴预报法,即二进制粒子群-朴素贝叶斯分类器(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Naive Bayesian Classifiers,BPSO-NBayes)方法,以福州、连城、宁波3站为例,对使用T511数值预报产品站点的雷暴释用预报技术进行研究。利用2010—2014年T511数值预报产品和单站观测资料,使用BPSO-NBayes方法,建立了0~72 h雷暴预报模型,并与Fisher判别准则和Bayes判别准则进行比较。预报结果表明,BPSO-NBayes模型临界成功指数都在0.29以上,平均值达到0.33以上,是3种方法中最好的,空报率都在0.59以下,漏报率在0.60以下,而且变化幅度很小。BPSO-NBayes模型明显优于Fisher判别准则和Bayes判别准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67.
968.
采用上升单液滴法,进行盐湖卤水中萃取铷的动力学研究,主要考察了比界面积、水相铷浓度和油相(t-BAMBP/磺化煤油)浓度对萃取速率的影响。通过比界面积的研究发现,t-BAMBP萃取铷的过程由界面化学反应和相内化学反应共同控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非线性拟合,得到了萃取体系的动力学方程,R=9.936×10-7[Rb+]1.134[t-BAMBP]2.190,萃取速率对铷的反应级数为a=1.134,对t-BAMBP反应级数b=2.190,实验值和计算值的均方根误差为1.735%。  相似文献   
969.
我国的胃癌发病率高,每年新增胃癌患者占全世界每年新增数量的42%,胃癌成为我国恶性肿瘤防控的重点.本文针对胃癌数据的特征,给出数据预处理和集成方法;采用C5.0分类算法,构建了胃癌生存预测模型,并首次采用美国癌症研究所的SEER数据库进行预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5.0预测的精确度、特异性均高于BP-神经网络算法;胃癌患者的出生地点与最终的存活状态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该研究是数据挖掘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一个实际应用,对胃癌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70.
尺度理论视角下的“一带一路”战略解读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目前,“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的核心发展战略之一。借鉴尺度重构和尺度政治理论,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影响和风险。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战略重构了现有的国家角色和地域形式,催生了以跨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资本和经贸合作为支撑的新尺度。该尺度一方面被国际和国内的资本和权力关系不断重构,另一方面也在重构着现有的权力关系和资本积累过程。还从尺度政治视角出发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风险因素。在国际层面,中国既面临着基于多边国际关系和地方抵抗的尺度上推力量,也面临着基于旧有边界和尺度化表达的尺度下推因素。在国内,“一带一路”战略既面临着地方政府基于政策争夺和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重复建设问题,也存在疆独势力等通过国际联系复杂化地方趋势的风险。为了更好地推行“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必须积极应对这些尺度政治的挑战,深入研究尺度政治的机制和破解之道,努力化解海外投资、国际合作和地方治理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