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多种因素对太原井水位动态影响的程度与大小,对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不仅与降雨量增多、晋祠泉域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关系密切,而且与太原盆地应力场大小与方向改变也有一定关系,是非构造因素与构造活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利用山西省临汾地磁台记录的数字化FHD分钟值数据,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分析2016年3月12日山西运城MS 4.4地震前后地磁异常数据。结果显示: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周期10—60 min内,YZHxYZHy方向出现反向异常变化,YZHxYHxHy出现准同步的“下降—转折—恢复”过程;运城MS 4.4地震前,YZHxYHxHy处于由高转低再上升的转折点,震前异常持续时间约1年3个月。结合山西南部地区GPS基线时间序列、重力场和临汾地震台地电阻率变化,根据震磁机理和电磁感应理论等,更好地解释了临汾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  相似文献   
23.
利用三轨法D—InSAR技术获取玛尼地震形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以其高精度检测雷达视线向形变量的特性,在地学界得到广泛应用。利用三轨法D-InSAR技术提取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地震的部分垂直形变和水平形变,结果表明:断裂为左旋扭动态势,北盘最大垂直位移约0.7m,南盘最大垂直位移约0.8m,北盘最大水平位移约1.6m,南盘最大水平位移约2.4m。表明三轨法DInSAR技术用于探测地震形变的巨大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24.
WGS84与ITRF2000参考框架坐标转换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参考框架的日趋成熟,ITRF参考框架在大地测量学和地球动力学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常规地面测量成果或是属于国家的参心大地坐标系,或是属于地方独立坐标系,而GPS定位结果属协议地球地心坐标系,即WGS?84坐标系。因此必须实现GPS成果的坐标系的转换,以便将GPS成果更好的应用于我们的国民生产和实践之中,这就存在一个坐标的转化问题。本文就它们之间的转换提出具体的转化模型,求得转换七参数并应用于实例,获得了很好的转换结果。  相似文献   
25.
基于ALOS PALSAR影像,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提取了位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Agung火山2007 ~ 2009年的地表形变时间序列,并基于Mogi点源模型和竖直椭球体模型反演了岩浆房参数.结果表明:Agung火山地区大气延迟相位干扰较严重,Agung火山在2007~2009年发生了较明显的隆升形变,且与时间呈正相关.竖直椭球体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InSAR形变场,岩浆房位于火山体下方约5 km处.SBAS-InSAR结果表明,应加强跟踪监测Agung火山的潜在喷发危险性.  相似文献   
26.
山西断陷带是我国最大的新生代大陆裂谷,其强烈的断陷作用和断陷的不均衡发展、深部构造与深部动力学特征及周围构造环境的巨大影响使汾谓裂谷既具有世界上典型大陆裂谷的一般共有的地质构造特征,又具有自身的地质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27.
太原井水位的快速上升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晋祠泉域岩溶水动态模型,对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的水位动态进行预测,再由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的绝对误差来反演含水层的应力值。结果表明,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含水层应力值也持续增高,且与太原体应变压性应变加速、交城断裂南端地裂缝扩展加速以及由太原盆地小震综合机制解反演的区域应力场逆转等现象具有准同步性,它们都是在太原盆地区域应力场发生改变、盆地西部边界交城断裂活动加剧的背景下出现的。太原井水位的快速上升与构造活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8.
选取典型震例,对大同地震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大同中心站)YRY-4型高采样率钻孔应变仪与BBVS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波进行比较,分析同一地震在不同设备记录下的地震波异同与关联情况,利用S变换方法,分析整个同震时段的频谱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二者的采样率不同,但反映出的频谱演化过程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对同场地的同一地震事件,二者的记录信号可相互参照对比。  相似文献   
29.
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地震视应力、GPS测量结果等资料,对汶川地震前后太原盆地应力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对太原盆地构造应力场的影响较为显著,不仅改变了应力场的方向,也改变了应力值的大小;应力场特征由震前NNE-SSW向拉张应力的局部小区域应力场为主,转为震后NEE-SWW向挤压应力为主且接近华北地区应力场。该变化态势有利于局部应变能积累,因而可能是太原盆地中小地震活跃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30.
针对水准网中的异常误差,采用函数模型异常误差补偿方法抑制其影响,提高水准网平差精度。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方法获得各观测值残差,通过假设检验确定异常误差位置;将异常误差作为待估参数进行解算;最后扣除异常误差,利用"干净"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获取水准网点的高程与垂直运动速度。采用山东省两期二等水准网观测数据进行试验,该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水准网平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