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201篇
地球物理   236篇
地质学   406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钻孔灌注混凝土摩擦桩的荷载传递和测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软弱地基和城市高层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处理中,钻孔灌注摩擦桩的应用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本文结合其施工特征在理论上分析了灌注摩擦桩的承载机制和荷载传递性能,并以现场工程实例加以说明。同时,本文指出用实测法确定荷载传递规律时还存在着弹性模量、桩径变化等取值问题,须有待进一步研究。尽管如此,笔者认为用现场实测法确定荷载传递规律还是要比其它方法更接近于实际  相似文献   
162.
利用33模Lorenz系统得到的"理想"混沌时空序列,作为时空混沌序列"发生器".通过状态空间重构,建立"场时间序列"局域近似预测模型,对资料空间分辨率,资料的长度、噪音,以及模型的参数选取等因素进行敏感性试验分析,了解时空混沌序列预测中误差产生和增长的一些影响因素.得到以下初步结论:对于理想混沌时空序列(33模Lorenz系统)而言,与系统相适应的资料空间分辨率和较长的资料长度都将会提高预测精度;可预报时效与资料长度之间近似服从指数关系.另外,在建立预测模型时,适当的邻近点数目,以及采用二阶映射关系和迭代法都可以有效地改善预测精度.对于加入噪音的混沌时间序列,通过"场时间序列"的局域近似方法和4阶自回归方法的预测试验的对比表明,前者显示了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以上结论可以有分析地应用于短期气候预测中.  相似文献   
163.
方钢管混凝土柱的三维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建立了一个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旨在用来准确,有效地分析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其中混凝土材料模型在于亚弹性亚弹性正交异性理论,采用Sargin的非线性应力-应变方程表达以及拉伸,压缩破坏面,钢单元采用等向强化的Von Mises弹塑性模型,试验和计算比较表明该计算模型是一个比较简单但准确,有效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4.
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求解及其相似关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根据广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区域性地震记录,利用遗传算法采用由"三段几何衰减模型"拟合得到的广东地区的衰减模型,得到广东地区Q值与频率的关系(Q(f)=454 8f0 37),由此衰减模型反演得到各台站的场地响应,最终得到72个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并研究了广东地区震源参数的特征及其相似关系。这些地震的地震矩在1012N·m与1014N·m之间,求出与地方震震级之间的相似关系;该地区中小地震的应力降在0 02到3 2MPa之间,未显示与地震的规模(地震矩)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5.
地磁活动对气候要素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磁活动是太阳爆发现象引起地球近地空间磁场扰动的重要空间天气过程之一.地球磁场的变化具有多种时间尺度,其中从数十年到数世纪的长时间地磁场变化主要是由地核磁场引起的,而从数秒到数年的短时间地磁变化与太阳活动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统计研究表明,地磁活动与太阳活动和地球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系统的耦合现象驱动着人们探索地磁活动对地球天气和气候系统影响的研究.本文的目的就是综述国内外地磁变化对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探索地磁活动对气候要素的影响特征和可能机理过程,为深入研究地磁活动对地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提供基础和依据,以期对地磁活动和气候要素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6.
2017年12月永清井观测温度急剧下降,采用该井水温、水位多年观测数据,从仪器测量原理及精细温度梯度测量出发,结合井孔资料,认为该变化为永清MS 4.3地震(井震距<30 km)发生前的异常信息。利用正弦累加模型计算温度异常持续时间和幅度,发现该异常变化存在2个周期:①周期42天,温度变化幅度为0.042 12℃;②周期16.77天,温度变化幅度为0.018 62℃。分析认为,区域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使含水层渗透性受到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井下温度传感器安放处水温。地震发生后近距离观测到水温异常变化尚属首次,利用模型对变化时间与幅度进行量化提取,可为经验预报、统计预报提供经典震例。  相似文献   
167.
磁流变阻尼器作为一种比较典型的半主动控制元件,具有构造简单、响应速度快、耐久性好、阻尼力大且连续可调等优点。即使地震中能源中断,磁流变阻尼器仍可以作为被动耗能装置继续工作发挥作用,可靠性高。设计合理有效的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方法,对于整体结构的减震效果尤其重要。提出一种改进的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策略-改进的Bang-Bang控制策略,对装有磁流变阻尼器的减震控制3层框架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时混合模拟试验,对多种半主动控制方法下的振动控制效果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磁流变阻尼器对框架结构的减震效果显著,并验证了提出的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8.
传统的孢粉-古气候定量重建评估主要衡量校准集对现代气候状况的模拟结果或化石样品与校准集样品的可比程度,客观上导致特定地点重建气候参数的取舍缺少明确标准.基于国际上通过随机数据开展定量重建显著性检验的新方法,充分利用中国环境梯度大、植被类型丰富、现代表土孢粉数据完善等优势,提出一种孢粉-古气候参数定量重建的新思路:首先确定控制化石孢粉组成变化最主要环境因子,随后通过限制其他环境因子来构造校准集以开展该因子的定量重建,最后完成重建结果显著性评估.将该思路应用于分别位于黄土高原东、西两侧的吕梁山公海和六盘山天池化石孢粉序列,所获得的年降水量P_(ann)定量重建不仅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p0.001),且相互间在共同时段表现出良好、稳定的相关关系,均指示了约3300cal a BP以来的东亚夏季风降水快速下降,显示其具备降低基于孢粉的古气候参数定量重建不确定性的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9.
由于海水中富集大量可溶性盐类及各种金属离子成分,利用海水配置的海水泥浆具有相对密度大、胶体率低、稳定性差、失水量高等特点,不能满足泥水平衡盾构施工要求。为实现对海水泥浆改性以达到利用海水泥浆维持开挖面稳定,降低穿江越海盾构施工成本,选用CMC(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素PAC(聚阴离子纤维素)、聚丙烯酸铵等8种添加剂进行海水泥浆性质变化试验,优选出对海水泥浆改性明显的添加剂,并分析优选添加剂掺入量和时间对海水泥浆性质的影响规律。同时,基于优选的添加剂CMC,利用泥膜形成试验平台进行改性海水泥浆地层渗透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添加剂对海水泥浆性质变化差异较大,增黏剂PAC、CMC对海水泥浆的改性效果稍好,24 h离析出现浑浊层、混合层、絮凝沉淀层。海水泥浆对地层渗透的滤水量大于改性海水泥浆,泥皮也稍厚,但呈稀疏状态。可以推测,添加剂中和部分海水成分,呈絮凝沉淀,多余添加剂表现出对淡水泥浆的增稠作用。  相似文献   
170.
碳酸盐岩溶蚀作用是指流动的侵蚀性流体与碳酸盐岩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由此产生的结果,从地表到深埋藏地层中均可发生。碳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是指通过模拟地层环境来再现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研究碳酸盐岩储层规模溶蚀有利条件和分布规律的重要方法。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高温高压溶解动力学模拟装置,最终建成由岩石内部溶蚀、岩石表面溶蚀和高温高压原位可视化检测组成的碳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技术。利用高温高压溶解动力学模拟实验装置,开展了碳酸盐岩埋藏溶蚀温度窗口和孔隙演化样式的实验研究,取得2个方面的认识:①高盐度流体背景模拟实验表明,随着温度增加,碳酸盐岩的溶蚀量具有缓慢下降—缓慢上升—快速下降的特征,由于地层水两种相反离子效应的作用,在80~110℃范围内存在一个有利于碳酸盐岩溶蚀的温度窗口;②通过粒间孔隙型、晶间孔隙型、溶蚀孔洞型、鲕模孔隙型和格架孔隙型5种碳酸盐岩溶蚀模拟的对比实验,认识到连通孔隙是埋藏溶蚀发生的先决条件和有利区域,碳酸盐岩内部组构差异会进一步加剧储集空间在孔、洞和缝组合上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