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82.
新疆自古为我国著名的牧区之一,草原辽阔,草场类型繁多,有许多驰名中外的优良畜种。解放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牲畜质量不断提高,现已成为全国种畜基地之一,对全国蓄种改良和畜产品的供应都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远不及种值业。而且畜牧业生产条件也远比种植业落后,优良草场也不断被侵占,  相似文献   
83.
1986年1月15-18日全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评审、验收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各省市区代表90余人。国家基金会、国家农业区划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理所所长、科学出版社等有关领导出席大会并讲话。大会先由编委会主编吴传钧先生讲话。他指出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评审和验收已完成的图件,接着回顾了几年来编制研究工作。1.1980年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组织力量、落实任务、明确要求和筹建编委会。同时根据1:100万图幅要求,对土地利用分类和编图方法进行一系列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84.
新疆沙尘暴灾害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灾害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归纳总结了新疆沙尘暴灾害的基本特征、形成机理和近期变化特点,提出沙尘暴防治的基本理念;阐述了沙尘暴研究的动态和新疆沙尘暴防治的新进展,对新疆沙尘暴防治能力作了简要评估;依据软科学研究“超前、跟踪、对策”的基本要求,对未来15年沙尘暴发生的趋势作了初步预测,并针对新疆的实际,提出重要战略机遇期新疆沙尘暴防治的模式、理念和三项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5.
前言六十年代以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空间摄影技术的进步,为地学研究提供大量的、连续的摄像记录,为进行资源考察或士地利用调查与制图提供极大便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把遥感图象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制图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近年来我国也开展了这项  相似文献   
86.
地下水超采引发的诸多环境地质问题制约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亟需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合理规划管理地下水超采区,本文探讨了超采区的概念,归纳总结出超采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认为超采区为"在一定时期内,地下水开采量超过一阈值而对地下水系统或局部的地质环境或水生态环境等产生一定损害或裂变影响的区域";阐述了超采区的评价指标与单因子评价、多因子系统分析以及数值模拟法等评价方法,同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数值模拟-局部水位动态联合评价法,并以潍坊北部地区为例,验证了区域数值模拟-局部水位动态联合评价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7.
利用空间几何原理推导三频消电离层参数和最小噪声直线空间表达式,采用5个静态观测站和1组实测跑车北斗三频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北斗三频消电离层模型与双频消电离层模型PPP精度和收敛速度。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三频PPP的位置误差为3.75 cm,标准差为2.06 cm,收敛时间为109.6 min,较双频PPP性能分别提升22.3%、19.8%、22.1%;动态条件下,三频PPP的位置误差为15.21 cm,标准差为12.89 cm,较双频PPP性能分别提升42.4%和26.8%,且收敛速度也更优。  相似文献   
88.
中国贫困村致贫因素分析及贫困类型划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精确度量行政村贫困特征是当前贫困精准识别及全面脱贫的国家战略需要。基于“十二五”期间全国“整村推进”贫困村数据,构建空间贫困视角下的多维贫困度量模型综合测算全国范围内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基于指标贡献度分解与线性回归方法挖掘贫困村的致贫因素,利用最小方差模型(LSE)区分贫困村的贫困类型,并结合空间计量分析技术揭示贫困村的空间分布分异特征,为面向2020年全面脱贫的国家战略提供辅助决策支撑。结果表明:① 中国贫困村近一半处于中度贫困,且贫困程度与贫困规模存在显著的地域性。② 通路情况较差、自然灾害频发、收入水平低下、劳动力状况不佳是中国贫困村的主要致贫因素,显著性指标包括通路率、地貌类型、遭受自然灾害频次、人均纯收入、劳动力比例、劳动力文化素质等。③ 中国贫困村整体呈多因素致贫,三因素支配型、四因素协同型、五因素联合型贫困分布相对较高。④ “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初见成效,对促进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进作用,但贫困村具有各自贫困特征,需进一步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开展针对性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89.
沙丘形态监测对开展土地沙化防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应用无人机,分别在2016年7月、2017年3月、7月和9月对青海湖克土沙区4个沙丘进行影像采集,借助PhotoScan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生成高分辨率的沙丘正射影像和DEM数据,使用ArcGIS软件获取沙丘形态参数并分析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影像监测沙丘形态,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正射影像精度较高,DEM数据通过校正后可正确反映沙丘形态,为逐天高精度监测变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0.
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及全球变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Landsat 8 OLI、GF-2等遥感图像和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实现了中国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动态监测。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年变化率等指标,从全国和分区角度揭示了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5年中国建设用地面积共增加24.6×103 km2,耕地面积共减少4.9×103 km2,林草用地面积共减少16.4×103 km2。2010-2015年与2000-2010年相比,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空间格局基本一致,但分区变化呈现新的特征。东部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和耕地面积减少,变化速率有所下降;中部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增加;西部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加速,耕地面积增速进一步加快,林草面积减少速率增加;东北地区建设用地扩展持续缓慢,耕地面积稳中有升,水旱田转换突出,林草面积略有下降。从“十二五”期间国家实施的主体功能区布局来看,东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优化和重点开发区的国土空间格局管控要求基本吻合;中部和西部地区则面临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相关土地利用类型实现有效保护的严峻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