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张雅洁  周晓敏  张德成 《北京测绘》2023,(10):1338-1341
松材线虫病在秦岭以南传播广、蔓延快,利用遥感技术提取病害松可为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以无人机获取的高分辨率、高光谱数据为基础,捕捉区分病害松与健康松的特征波段,提出一种结合植被指数与小波神经网络的林地分层分类新方法,用于提取病害松树冠图斑。病害松识别结果与实地核查数据对比表明,分层分类结果与实地核查情况基本一致,病害松识别总精度达到89.87%,优于单一使用支持向量机、小波神经网络的分类结果。林地分层分类新方法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分类精度更高,所需的样本更少。无人机高光谱数据信息丰富,病害松、健康松在可见光、近红外范围内均有光谱敏感特征,后续应进行病害松时序光谱监测,进一步研究松材线虫病害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作为一种快速获取像控点坐标的方法,不需要同步联测,可在大面积正射影像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时段长度观测数据的精密单点定位和ITRF2014框架瞬时历元坐标向CGCS2000坐标转换两个方面的探讨,分析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进行像控点测量并实现正射影像生产的关键问题。结果表明:以60 min观测时长数据进行精密单点定位,并利用框架转换参数和格网速度场实现像控点CGCS2000坐标获取的最大点位误差为0.38 m,可以满足国土调查1∶10 000比例尺正射影像底图生产像控点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三度体直角座标向上延拓法计算了湖北及邻区的深部布格重力异常,结合地壳厚度分析了异常分布与深部构造的相关性。最后,对东部梯度带、深断裂、地震活动与重力异常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利用GRACEA卫星的星载GPS观测数据,采用非差动力学低轨卫星定轨方法,解算了2012年1月11日至18日的卫星轨道,将得到的结果与GFZ发布的RSO轨道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SLR观测数据进行轨道的校验。结果表明:定轨精度满足低轨卫星精密定轨的要求,与RSO轨道比较,在X、Y、Z方向的均方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4.7cm、4.3cm和4.9cm;通过SLR观测数据进行校验,残差平均值为-1.6cm,均方根误差为4.7cm.  相似文献   
15.
西藏察隅、当雄大地震考察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定的合作项目。该项工作主要由西藏科委和国家地震局领导,四川省地震局承担技术援助。项目所需经费由西藏科委和国家地震局提供。  相似文献   
16.
17.
建筑物震害航空照片目视判读标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德成 《地震》1993,(1):26-30
本文根据航空照片判读原理,对已发生过大地震的地区(如唐山地区)的建筑物震害特点进行研究,并建立了航空照片对建筑物震害的目视判读标志。提出建筑物倒塌率与烈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期望在今后的地震灾害中对建筑物震害的快速评估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突发地质灾害,为避免应急救援过程中二次灾害的发生,本文提出了一种远程非接触的测量方式开展地质灾害的应急监测预警,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介绍了地基雷达干涉测量的工作原理,以陕西山阳、白河滑坡应急测绘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了地基雷达干涉测量中监测点目标位置确定、大气环境改正等关键性技术,展望了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今后应急测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从古代文史典籍中搜寻、勾沉和分析有关地震事件的记载,无疑是历史地震学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因之,研究时应当运用古籍学中的校雠、版本、目录等学术方法,同时亦参考历史地理学和必要的文字训诂工作。特别值得注意到的是,对于古史的著述体例要作慎密分析。汉代以后的史书中将地震与山崩皆归于“五行志”的灾异篇。之所以分列,并非由于山崩的非地震成因,恰相反之,凡属地震性山崩皆“不书震”而是为了“举重”,亦即强调其震害之酷烈。运用上述古籍学与历史学方法,笔者从“后汉书”及“三国志、“晋书”诸史书中勾沉出古丹阳郡境内以溧阳为中心的两次大震例,一是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七月,再是三国时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的两次地震性山崩,并以此试拟其震级大于6级,且有蕴震-发震的时序特征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