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2 毫秒
71.
对2010—2012年川滇西部地区流动重力资料进行统一处理,得到区域重力场变化图象,并以此为基础研究2012年宁蒗-盐源5.7、彝良5.7级地震与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的关系。结果显示:震区局部重力场在两次地震前均出现了快速、大幅的上升变化,在约一年的时间内增加了约60×10 nms-2的重力变化量。  相似文献   
72.
利用多普勒雷达对2010年7月9日发生在成都双流机场的两次低空风切变飞行事件进行分析, 这两次低空风切变过程是由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 产生的阵风锋和下沉气流造成的。利用实时的多普勒气象雷达和地面自动观测数据, 确定阵风锋的传播方向和速度, 估计阵风锋引起的风切变发生的时段和位置;多普勒反射率因子的形态及多普勒速度图像能有效判断下沉气流的区域, 对下沉气流造成的风切变有很好的指示和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73.
晚二叠世是地质历史中重要的成煤时期,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区都形成了可采煤层。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华南地区晚二叠世发育一套完整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含煤岩系。通过对野外露头及钻孔剖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底部冲刷面、河道间古土壤层和沉积相转换面等关键层序地层界面,以及依据海相石灰岩标志层横向分布规律反映的区域最大海泛面,同时结合前人关于华南地区地层对比及煤层对比方面的成果,将华南上二叠统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9个体系域。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各层序中岩相古地理及煤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层序Ⅰ中煤层主要形成于潮控下三角洲平原以及潟湖潮坪环境,厚煤层的展布受这些沉积相带控制;层序Ⅱ中三角洲平原环境中煤层最厚,开阔台地煤层最薄,平面上煤层厚度表现为西部厚、中部次之、东部无煤的阶梯式递变;层序Ⅲ中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此时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华南西部的康滇古陆东侧,在华南中部及东部大部地区发育的浅海台地和深水盆地均不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74.
利用2020年成都双流机场雷暴实况与航班运行数据,分析大面积航班延误响应机制(Massive Delay Response System,MDRS)下的系统性雷暴特征。结果表明:2020年成都双流机场启动MDRS响应共21次,黄色和橙色响应分别为17次和4次。MDRS响应下的大气环境具有显著的高湿高能特征,黄色和橙色雷暴天气过程中850 hPa比湿分别为16.23 g·kg?1和17.59 g·kg?1,K指数分别为35.8℃和36.9℃。MDRS黄色响应下,成都双流机场常发生3 h以下的间断性雷暴,高空槽从四川盆地北部延伸至中部,副高位置偏东南,雷暴云团呈现带状或块状分布,35 dBZ以上的雷达强回波区小于终端区面积的1/2,移动方向多为偏东和偏北向。MDRS橙色响应下,双流机场雷暴通常在3 h以上,大气环流具有更显著的涡旋结构,高空槽从四川盆地中部延伸至南部,偏南气流较强,副高位置偏东,雷暴云团具有明显的连续长带状分布特征,强回波区覆盖面积大于终端区的1/2,系统持续时间长,移动速度慢。   相似文献   
75.
三江构造-岩浆-成矿带中的义敦岛弧带经历了印支期的洋壳俯冲造山、燕山期的弧-陆碰撞和喜马拉雅期的陆内走滑作用。义敦岛弧带南端的中甸地区广泛发育中-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复式杂岩,曾普胜、侯增谦、李文昌等根据斑岩体空间的分布特点及岩性、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把中甸地区的斑岩带分为东斑岩带、西斑岩  相似文献   
76.
滇西三江成矿带南段主要的两期成矿岩浆岩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动力学背景(曾普胜等,2006;郭晓东等,2009)。与印支期岩浆作用相关的矿床主要是斑岩型Cu-Mo多金属矿床,与喜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类型为Cu-Mo-Au多金属矿床。前者以普朗为典型代表,后者以老王寨、马厂箐为代表。  相似文献   
77.
从湛江近海海水和海泥分离的229株细菌中,选出对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海洋细菌BSW03,抑菌圈直径为14.0 mm。根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BSW03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从9种培养基中筛选出BDPB作为BSW03的发酵培养基,通过单因子碳源、氮源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乳糖20 g/L,牛肉膏15 g/L,K2HPO3.3H2O 0.75 g/L,MgSO4 0.75 g/L,pH自然。转速170 r/min、温度28℃的恒温摇床培养3 d后的无菌发酵液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为27.3 mm。  相似文献   
78.
黔西织纳煤田上二叠统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西部织(织金)纳(纳雍)煤田以发育海陆过渡相含煤岩系而成为研究西南地区晚二叠世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的理想地区.作者对该煤田上二叠统含煤岩系(龙潭组和长兴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并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下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以区域不整合面以及下切谷砂体底部冲刷面等为层序界面,结合石灰岩标志层向古陆方向延伸距离而显示的...  相似文献   
79.
研究区5号煤层位于三叠系瓦窑堡组第四段上部,煤层直接顶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老顶以粉砂岩、泥岩和细粒砂岩为主,从岩性分布来看,总体呈现出向上变粗的沉积层序,对应的顶板类型为下软上硬型.进一步分析其岩石力学性质、测井曲线与岩体质量指标,参考岩层厚度、层理及裂隙等,综合分析确定该区5号煤层顶板属基本稳定型.该研究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0.
在云南马关碧(钾)玄质火山角砾岩中发现了一类特殊包体,呈红色与黑色两种。经X射线粉晶衍射鉴定,红色者为以锰铝榴石为主要结晶相的隐晶—非晶质混晶,黑色者为以绿辉石为主要结晶相的隐晶—非晶质混晶。两种矿物混晶包体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熔浆玻璃或熔体囊,它们具有同源演化的相似地球化学特征。文中通过对两种矿物混晶包体的显微特征与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它们是亏损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作为一种不混溶熔体成分被碱性玄武岩浆携带、运移上升。它们代表了石榴石相(榴辉岩相)地幔源区组分,暗示新生代时期软流圈上涌除释放小体积交代熔体交代上地幔使其富集之外,还造成岩石圈地幔拆沉,尖晶石相地幔组分向石榴石相地幔组分转变。另外,据两种混晶包体与其他类型包体和寄主岩岩浆的不同来源,推测马关地区深部岩石圈地幔经交代作用发生过两次转换。首先是由原始地幔向亏损地幔转化,并发生部分熔融,其后是由亏损地幔转化为富集地幔,形成富碱岩浆和与其互不混溶的进一步富集成矿元素的地幔流体。由此暗示滇西地区与富碱斑岩有关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即受制于这一深部地质过程与壳幔混染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