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376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36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21.
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的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月芳  孙康  朱贻文  曹贤忠 《地理研究》2020,39(12):2731-2742
知识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是经济地理学探讨的热点议题之一,以往研究侧重于产业案例的分析,主要关注国家和城市层面的知识网络,而对科学家等个人层面的网络研究较为缺乏。以2014—2015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为原始数据,筛选出高被引华人科学家,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高被引华人科学家之间合著论文的数据构建知识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从地理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制度邻近性3个维度,探讨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 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存在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且具有小世界网络的网络特征;② 此知识网络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结构特征,地理邻近性作用明显;③ 高被引华人科学家知识网络形成过程中会受到科学家自身科研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地理距离和科学家之间的联系呈现负相关关系,地理邻近性的影响仍然存在,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均对知识网络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22.
研究结果表明:将融合在《环境微生物》各章节的海洋微生物知识归纳成一章节单独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较为系统和连贯地掌握海洋微生物及其环境的知识;采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微生物在海洋环境污染和保护的作用;采用组织学生科研兴趣小组方法可以使他们更容易把海洋微生物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环境中。  相似文献   
723.
尽管铁为地壳中丰度位居第4的元素,但它在海水中的浓度却很低,浓度一般为0.05~2.0 nmd/dm3[1]。近年来,国内外的海洋科学家在进行海洋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碳循环等重要生态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中发现,海洋中的铁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初级生产力的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甚至成为了“限制性因子”,在多个“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NLC)”海区所实施的富铁实验的结果很好地印证了铁元素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2]。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近岸海水中的铁可能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进而对包括氮、磷、硅在内的其他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3]。  相似文献   
724.
新疆最大农业灌区为叶尔羌流域的灌区,该流域三个主要灌区地下水资源总量占流域比例高达57.5%。其中巴楚灌区地下水主要来源工程引水进行补给,莎车子灌区地表水资源量相对较大,地下水补给量较大,麦盖提灌区主要来自于冰川融雪补给。本文以叶尔羌河流域巴楚、麦盖提子和莎车子3个主要灌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三个主要灌区2003-2018年地下水监测数据对其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和其影响主因进行分析。结果可知:各灌区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年蒸发量对于各灌区地下水埋深影响敏感度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影响因子,其次为地下水开采量,年径流量和农业灌溉水量对各灌区地下水埋深影响为负值,敏感度较低。地下水超采是各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因。研究成果对于流域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5.
辽上金矿床是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特大型金矿床,以黄铁矿、白云石为载金矿物而区别于"焦家式"、"玲珑式"金矿床.为探讨新类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对该矿床载金白云石C、0和黄铁矿S、Pb进行了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载金矿物白云石中δ13Cv-PDB值为-4.60%c~-3.60‰,δ18Ov....  相似文献   
726.
辽宁省清原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对清原县红透山地区的辉绿岩脉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旨在探讨华北克拉通在中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演化。红透山辉绿岩LA-ICP-MS岩浆锆石U-Pb年龄为1293 Ma±35 Ma,代表该岩体的形成时代。辉绿岩SiO2=49.42%~50.76%、MgO=3.56%~5.83%、Na2O+K2O=3.95%~6.2%,变化于碱性和亚碱性系列之间。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相对富集LREE,相对亏损HREE、 HFSE,无明显Eu异常。研究认为红透山辉绿岩为伸展环境下形成的板内玄武岩,其岩浆源于俯冲物质影响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并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结合前人对华北克拉通北部与东北部中元古代辉绿岩的研究,认为红透山辉绿岩的形成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727.
大亚湾及其邻近海域冬、夏季各14个临时水位观测点1个月的实测潮位资料显示:各站的水位曲线均呈现明显的"双峰"现象,且湾顶比湾口更为明显.本文采用了调和分析方法,给出M2、S2、K1、O1四个主要分潮及M4、M6、2MS6三个浅水分潮的振幅和迟角同潮图,分析大亚湾的主要潮汐特征,探讨了浅水分潮对双峰结构的贡献,并采用交叉...  相似文献   
728.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借助可视化软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0—2021年蒙古高原土地沙漠化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发文数量由1980年的2篇增长至2021年的96篇,其变化经历了缓慢增长-波动式增长-快速增长过程;2000年后英文文献占主导,作者单位以中国科学院为主,与美国的合作最多。(2)2000年之前对土地沙漠化过程的关注度最高,之后土地沙漠化成因成为研究热点,近10 a沙漠化土地的生态修复成为主题。2000年之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沙地地区,21世纪后扩展到以农牧交错带为主的中国北方地区,2011—2021年聚焦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3)1980—2000年关注土地沙漠化概念、土地沙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进入21世纪后转变为土地沙漠化环境效应研究,2017—2021年则聚焦于沙漠化土地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修复研究,也是主要的研究趋势之一。今后的研究力求辐射蒙古高原整体,实现多源数据的高度融合,提高所获信息的精确度,以促进蒙古高原沙漠化土地生态功能的提升及中国北方生态屏障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29.
文章以"地理信息系统"并"渔业"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对检索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地理信息系统在渔业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自1982年开始逐年增多,进入21世纪,进展较之前明显加快,但研究力量仍旧相对薄弱,相关项目支撑更多来源于国家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