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采用质点跟踪方法对物质输运方程平流项数值格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数值模式对河口海岸地区的物质输运进行计算时,平流项的数值格式必须要能对物质浓度锋面进行正确处理,以避免产生过多的数值耗散或频散。本文中设计了一种在网格内设置一些质点并对质点进行跟踪的格式计算平流项。结果表明,质点跟踪格式在一维情形下无频散和几乎没有耗散,在二维情形下无频散和在水深变化剧烈的地方基本避免了垂向数值耗散。与其他数值格式的耗散性和频散性相比,本文中设计的数值格式明显地提高了物质输运方程中平流项的计算精度,在河口海洋物质输运的计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长江口外海区叶绿素a浓度分布及其动力成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朱建荣 《中国科学D辑》2004,34(8):757-762
2000年8月在长江口外海区应用现代化的观测设备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观测. 现场观测资料分析表明, 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的爆发存在着两个源. 面积广、强度大的一个源存在于表层的羽状锋区, 是由长江径流入海携带大量营养盐造成富营养化和低浊度海水产生良好的光透射引起光合作用产生的. 光合作用产生叶绿素a, 同时释放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 故出现高浓度叶绿素a分布对应于高浓度溶氧和pH值分布. 面积小强度弱的一个源位于台湾暖流的温跃层中, 但高浓度的叶绿素a并不对应于高浓度的溶氧和pH值, 可能是由台湾暖流的远距离平流作用产生的. 长江大量营养盐入海造成的富营养化是产生长江口外海区赤潮爆发的主要原因. 福建和浙江沿岸海区发生的赤潮可能随台湾暖流影响到长江口外海区. 三维数值模式模拟的流场分布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43.
利用中二层非线性原始方程海洋模式,研究海洋在自身不同热力结构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初始混合层(ML)深度和层强强度对海表温(SST)和ML深度变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始ML深度对海流量值影响较大,层结强度则较小。东海陆架区特殊的海洋热力结构,极易造成SST下降。海洋对7002号台风响应的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较一致。  相似文献   
44.
海洋对热带气旋响应的一种改进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一个改进的二层非线性原始方程海洋模式,研究海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采用湍流动能收支参数化风应力产生的垂直混合(夹卷),其中考虑了盐度对层结强度的影响。通过海洋对7002号台风响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引起海表温度下降的各热通量分量中,夹卷约占了83%,余下的海表面热通量占了17%。在台风路径转向的右侧,海洋出现强烈的降温表现出明显的右偏性。降温的幅度、范围和形状均与观测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45.
论我国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阐述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选择典型地区开展我国陆海相互作用的构想,并以长江河口为例,对其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6.
预估修正法对河口海岸海洋模式稳定性的提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口海岸海洋模式时间差分为欧拉前差格式,在涡动粘滞系数较小的情况下,模式存在着弱不稳定性。为提高模式的稳定性,采用预估修正法对模式中科氏力项作半隐式处理。首先在理论上证明了模式稳定性的提高,随后设计一个高分辨率网格,考虑实际岸线和水深、边界通量、密度梯度力和风应力,把模式应用于冬季渤、黄、东海环流的数值模拟,数值试验也证明了模式稳定性的提高。改进后的河口海岸海洋模式较成功地模拟出了冬季渤、黄、东海环流(黑潮、台湾暖流、对马暖流、黄海暖流和沿岸流),与实际观测和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47.
从流域—河口—海洋连续水动力系统角度,分析长江河口吴淞潮位记录(1912~2000年)中的理论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三峡大坝导致的河口河槽冲刷、城市地面沉降、河口深水航道整治与促淤围垦工程导致雍水的复合效应,预测2030年长江河口地区海平面上升10~16cm.海平面上升将导致近岸海域潮位上升、潮流流速增大,设计高潮位和设计波高抬升,海塘防潮和供水安全标准降低.为此,提出上海市应对相对海平面上升的近期、中期和远期应对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8.
首先分析了杭州湾、长江口冬季余流和物质输运作用的观测特征,提出了几个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然后,利用杭州湾、长江口三维联合模型,综合考虑径流、风应力、密度流、中国东部海域背景环流和M2,S2,K1,O1四个分潮的综合作用,模拟出了冬季的余流结构及其对物质的输运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所总结的几个问题,进一步作数值模拟,讨论余流和物质输运作用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49.
利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鉴》资料,简要分析了影响上海地区可能最高潮位的台风路径、强度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造成上海地区严重风暴潮的台风路径有3种类型,它们分别是登陆浙江沿海西行类、近海北上类和正面袭击上海类.上海及其近海区域台风强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弱的变化特征明显,在东海北部,近50a内尚未出现过中心气压低于920hPa的台风.利用特定的统计模式,根据假想台风路径、强度变化给出的可能最大增水只有210cm,其值明显偏小,认为用统计方法进行上海地区最大可能增水的估算似乎不合适.在考虑可能变化的台风路径、强度、移动速度以及天文大潮汛等综合因素后,利用高分辨率ECOM-Si的数值模式计算出的上海地区(吴淞)可能最大增水是由5612台风以10km/h速度北抬纬度2°并取所在位置的历史最低气压值造成的,其可能最大增水为367cm,如以长江口区天文可能高潮值420cm计算,则获得长江口的最大可能水位为787cm.  相似文献   
50.
黄海、东海夏季环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基于ECOM -si,建立了一个垂向取σ坐标、水平取球面坐标的三维高分辨率湍流闭合的黄海、东海海洋环流数值模式 .考虑实际岸线和水深、边界通量、密度梯度力和风应力 ,应用该模式较成功地模拟出了夏季黄海、东海环流 (黑潮、台湾暖流、对马暖流、黄海冷水团环流和沿岸流 ) ,摸拟结果与以往实际观测和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表明所建立的模式能较成功地应用于该海区环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