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2010年3月14~19日,我作为科学组织委员会成员,去南非开普敦参加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2010年“天文学与公众沟通”学术研讨会。这次时间安排的非常紧,成天开会,只有半天时间自由活动。为了不让自己的头一次南非之行留下遗憾,18号上午做完我的报告,下午用自己的中国驾照第一次在国外租车,第一次在南半球开车,第一次驾驶右舵车(靠左侧行驶),  相似文献   
12.
生油煤形成的环境制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煤系源岩生烃潜力的对比研究,揭示出成煤古环境对煤成烃生成具有控制作用,并根据煤系源岩中赋存大分子有机质裂解产物分子的组成特征,提出了识别有利成烃煤相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氢指数-苯酚/辛烷图解判识法。结果表明,沼泽环境覆水越深,煤中有机质富氢程度越高,生油气性能越好,裂解产物表现为正构烷烃和正构烯烃相对含量增加,以低本酚/辛烷值和高氢指数为特征;反之,沼泽环境覆水越浅,煤中有机质氢含量越低,裂解产物以高含量酚类化合物和芳香烃为特征,生油气性能关。由此表明,覆水型沼泽应是煤在烃,特别是煤成油生成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3.
杨彬  高健  朱进 《天文学进展》2002,20(1):104-106
2001年6月11-16日在意大利巴勒莫召开了小行星领域近10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专业会议“小行星2001-从皮亚齐到第3个千年”(Asteroids2001:fromPiazzi to the 3rd millennium)国际学术会,与会者几乎涵盖了小行星研究领域内各个方面的专家。会议旨在交流当前学术界对小行星的研究和认识,讨论该领域里的最新进展及热点前沿问题。简要介绍了会议情况,突出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新成果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MPC出版日期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2001.10.02. 1642 (26+0) 84(0+1)2001.11.01. 0 (0+0) 26(0+0)2001.11.30. 2013 (50+0) 16(0+0) (括号内数字分别指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紫金山天文台的获编号或命名数) 从9月份开始、小行星的观测和发现又进入了新一轮的高潮。在过去的一个月之内,发表小行星的观测  相似文献   
15.
在高精度建模方法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三维城市场景往往具有较大的场景规模和较高的复杂性,因此,当单台计算机难以满足实时绘制的需求时,多采用更加适合超高分辨率大屏幕显示的Sort-First方式进行并行绘制。针对现有研究性能量化分析的缺乏,及自适应负载平衡方法的缺陷,本文通过Sort-First并行绘制系统的加速比模型,分析绘制节点数、显示分辨率、网络传输速度、任务划分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将绘制时间和传输时间的和作为反馈,对现有负载平衡策略进行了改进。本文给出了系统达到最高加速比,即负载完全均衡理想情况下的一个量化的必要条件。最后,基于Sort-First的并行绘制实验验证上述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改进加强了各节点的负载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性能。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需要对海量空间数据更快速地建立高效索引,使用递归排序网格(STR)方法构建的R树具有优秀的查询性能,但构建效率不高。本文利用基于计算机图形处理器(GPU)的通用计算具有细粒度可并行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TR算法的R树GPU并行构建算法,使用线性数据结构存储R树,并且用整体排序代替分段排序,细化算法的并行粒度。实验结果表明,同CPU算法相比,本文算法的加速比最高可达27倍,并且呈现出随着数据量增大而变大的趋势。本文算法充分利用GPU的并行处理能力,高效构建了性能优越的R树空间索引。  相似文献   
17.
月份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2001.08 863(10 0) 123 (5 4)2001.09 1420(28 0) 52(1 0) (括号内数字分别指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紫金山天文台的发现数) 在8月4日的小行星通报上,小行星中心改变了从年初开始的每两期公布一次新的小行星命名的惯例,而在这一期继7月份的小行星命名之后,继续给出了新的小行星命名。这使得9月2日的小行星通报上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的小行星编号和命名 新世纪的第一个月在小行星史和小行星命名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2001年1月1日是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发现200周年纪念日。20世纪20年代,第1000号小行星以发现谷神星的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命名;在21世纪的第一个月被命名的第10001号小行星则以发现谷神星的地点西西里首府Palermo命名。在1月9日发布的小行星通报上,当月获得永久编号的小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第一期杂志的出版正赶上了我们中国传统的春节。辞旧迎新之际,请允许我在这里代表《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的全体同志,代表北京天文馆东西两馆的全体职工和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给各位天文爱好者拜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在天文爱好方面有更多的进展和收获。  相似文献   
20.
利用密云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在232MHZ频率,对于北纬30°以上天区的巡天已经完成.除了银道面区域(|b|<10°)的射电源外,密云总星表(MGC)共包含了26957颗射电源.MGC的完整性和均匀性已在另文讨论.本文将利用所有处理完的MSRT资料和其它已发表的主要射电源表,研究密云总星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