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294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81.
基于扩展强度指数、等扇分析法、核密度分析及空间句法等方法,运用1998年、2008年、2018年3个时期的文化产业企业地理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及城市道路网轴线模型分析西安市核心区文化产业空间成长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特征,探究二者空间关系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西安市核心区文化产业沿"东北-西南"走向扩展,其空间集聚格局逐...  相似文献   
782.
针对激光里程计算法中存在的信息冗余和离散点干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分割的激光里程计算法.该方法根据机械式激光雷达的水平旋转扫描特点,对点云数据进行扫描线分割并赋予标签,提取物体的边缘点作为线特征、表面点作为面特征.相较于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本文算法能够有效提取具有较少标志性的特征点,同时剔除离散点.该算法在降低计算量的同时提升了定位的精确性和鲁棒性,对于机器人导航任务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性能,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783.
GLASS (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产品集是在中国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和发展项目“十一五”和“十二五”863计划及“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经十余年努力研发而生成的多种陆表特征参数的高级卫星数据产品。与国际上同类产品相比较,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独特特性,正得到国内外1000多家单位研究人员的使用,总下载量超过1.7 PB。本文概述了GLASS产品集算法的发展,产品特征,精度验证,以及这些产品的一些初步应用示例。同时还介绍了30 m分辨率的Hi-GLASS产品集,以及将来继续完善和发展GLASS产品的一些考虑。  相似文献   
784.
SeaWinds散射计海面风场的几何反演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SeaWinds散射计雷达后向散射截面积随风速和相对方位角的变化规律, 从信息图谱几何形态特征出发, 提出了一种新的海面风场反演方法。它不同于传统的依据最小概率误差的遍历搜索算法, 反演时不依赖方差, 仅从信息图谱几何形态特征就可以反演风矢量。实验共用了218623条数据(即218623个风元)。实验结果表明, 与对应的美国NASA反演数据(L2B)对比, 风速平均相对偏差为7.4%, 风向平均偏差为9.5°。  相似文献   
785.
为理清沉积层状重晶石、毒重石矿床成因机制及其差异成矿的控制因素,对南秦岭-大巴山地区下寒武统地层中不同成矿特征的钡矿床开展了矿物学和碳-硫-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内沉积钡矿床有以重晶石为主或以毒重石为主的类型;矿石中碳酸盐矿物具有负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Carb为-26.1‰~-6.3‰),重晶石具有非常大的硫、氧同位素分馏(δ34SBrt为25.1‰~62.2‰,δ18OBrt为12.2‰~18.9‰和δ18O/δ34S≈0.1),反映成矿时有强烈的甲烷驱动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毒重石等碳酸盐矿物和重晶石的锶同位素组成较为一致,都具有宽的87Sr/86Sr变化范围(0.7070~0.7103)和低的87Sr/86Sr值(~0.7070),指示成矿流体可能是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富金属热液,热液流体在运移过...  相似文献   
786.
全球化发展的最新趋势是区域性集中和一体化,文化产业是这一趋势的最突出表现.国内外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态势清楚地表明21世纪是海洋文化产业世纪,人类将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蓝色的海洋文明.在当今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化的大背景下,以辽宁省沿海6个市区(葫芦岛、盘锦、锦州、营口、大连和丹东)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合作理念进行辽宁省内滨海文化产业一体化研究,对省内文化产业及其他省区文化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87.
几丁质是贝壳有机框架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贝类生物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贝壳不同部位的几丁质含量与类型是否存在差异,目前还未有报道。本研究通过脱钙、脱蛋白、漂白的方法分别从长牡蛎贝壳的壳膜、贝壳表面的角质鳞片、贝壳内侧的棱柱层与片层结构中提取到粉末状固体,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对提取产物进行鉴定,发现这3个部位的提取产物均具有几丁质的特征吸收峰。通过对比3个部位提取产物的吸收峰,发现壳膜和角质鳞片中提取到的几丁质产物FTIR结构较为相似,其结构特征更接近于β-几丁质;而在富含钙质的棱柱层及片层结构中,几丁质提取产物在1 620 ~ 1 660 cm-1波数处有两个特征吸收峰,其结构更接近于α-几丁质。在长牡蛎壳膜、角质鳞片及贝壳内侧的几丁质提取物的含量分别为:(15.14 ± 1.13)%、(4.52 ± 0.85)%、(0.27 ± 0.12)%。3个部位中,壳膜主要由几丁质和基质蛋白构成,角质鳞片则积累了更多钙质,而贝壳内侧的棱柱层与片层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这导致壳膜中提取产物得率最高,而在贝壳内侧提取产物得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88.
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石之一是地球观测系统,许多观测试验甚至成为一个阶段地球系统科学认识和研究方法进步的里程碑。在这些观测试验中,遥感试验始终是核心组成部分。黑河遥感试验是以中国典型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为研究区,以流域内山区冰冻圈、人工绿洲、天然绿洲的生态水文过程为研究对象,于2007年—2017年开展的大规模、多学科卫星—航空—地面综合遥感试验,历经“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和“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两个阶段,由52家单位,670余位科研人员参与,650多个试验数据集全部共享。黑河遥感试验以流域复杂异质性地表研究为特点,在多尺度观测方法创新、定量遥感发展、生态水文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实现了定量遥感和流域生态水文集成研究的深度结合。论文回顾了黑河遥感试验10年历程,凝练了尺度转换、异质性度量、不确定性定量的多尺度试验三原则,总结了星机地一体化、流域—子流域—足迹—单点多尺度嵌套、传感器网络、通量矩阵多尺度观测新方法,介绍了在多源遥感协同反演方法、异质性辐射传输模型、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技术上的进步。在试验中也研发了降水、积雪、蒸散发、土壤水分、净初级生产力等10多种高分辨率流域尺度生态水文产...  相似文献   
789.
为探究自然海区与室内养殖环境对软体动物壳色及壳表面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黑色壳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在自然海区与室内环境分别暂养30 d后,对长牡蛎的壳色及壳表面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差异细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室内养殖的黑壳长牡蛎出现较为明显的壳褪色现象,其黑色素含量显著下降,远低于自然海区养殖的黑壳长牡蛎。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Cyanobacteria)为长牡蛎壳表面的主要优势菌,其中变形杆菌的丰度超过50%。在门水平上,放线菌(Actinobacteria)、俭菌超门(Parcubateria)和Bacterial rice cluster 1(BRC1)在室内、外养殖长牡蛎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而具有降解作用的放线菌和俭菌超门细菌在室内养殖的黑壳长牡蛎壳表面丰度较高。在属水平上,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细菌共计67种。该研究揭示了不同生境条件下,黑壳长牡蛎壳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差异,为解析长牡蛎壳色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790.
遥感实验与真实性检验始终在遥感科学与技术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遥感实验是真实性检验的基础,真实性检验是遥感算法精度的重要保障,是遥感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中国遥感实验和真实性检验发展历经遥感应用实验、定量遥感机理研究实验以及真实性检验综合实验等3个主要发展阶段,遥感系列实验有力推动了中国遥感真实性检验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形成了从遥感观测到像元“真值”的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系统性技术链条,发布实施了遥感真实性检验系列国家标准,构建了中国算法测评与真实性检验平台。2022年11月4—6日,中国举行了“首届遥感实验与真实性检验学术论坛”,围绕遥感实验与真实性检验理论与实践、地面观测与不确定性、真实性检验实践与平台、遥感实验与真实性检验的未来发展等多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论文在总结和回顾中国遥感实验与真实性检验领域主要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中国遥感实验与真实性检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文章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