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从古地磁看青藏高原地壳增厚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拉萨地体和欧亚大陆稳定区晚白垩世的古地磁极位置显著不同,前者为69.8°N,292.9°E(A95=5.1°),后者为69.5°N,167.4°E(A95=8.7°)。据此可以得出,自晚白垩世以来,拉萨地体相对于欧亚大陆稳定区沿北北东方向移动了2400±800公里,反时针转动了31.4°±9.2°。这一相对运动的起始时间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几乎同时,而且主要是通过欧亚大陆南部的陆内形变完成的。在青藏高原地壳增厚机制的争论中(长距离俯冲说与陆内形变说),古地磁数据明确地支持陆内形变说  相似文献   
22.
福建花岗岩类微量元素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根据定量分析成果,对27种微量元素应用数理统计、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数学地质方法,总结我省花岗岩类微量元素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花岗岩类微量元素的丰度及其分布特征(标准差、变异系数、偏倚系教、峰凸系数),元素间的组合规律,微量元素与岩石化学成分特定的内在联系,元素的富集或成矿与元素的丰度和赋存状态的关系,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布与区域构造背景和花岗岩成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
广西五圩矿田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特征及物质来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圩矿田各多金属矿床均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是一种低盐度富含CO_2的中-低温热液,其物质来源并非单一。其中,热液主要来自动热变质水,有部分岩浆热液掺合;主要成矿元素(Pb,Zn,Sb,As等)由赋矿地层提供;硫具混源特征。成矿时存在一个统一热力场,而且成矿作用以“脉动式”充填方式为主,因而,矿田内围绕矿化中心(热源),出现明显的矿床水平分带现象和多阶段矿化特点。  相似文献   
24.
应用三维地震层速度棱边异常技术预测压力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波波速与岩石物性、流体性质、岩层的埋深及地质构造都有密切的关系 ,反之 ,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及其横向变化可以反演地质现象 (刘企英等 ,1994 )。在成藏动力系统划分中 ,由于钻井分布和数量的限制 ,使得成藏动力系统的划分多停留在二维的阶段 (田波等 ,1999)。应用三维地震处理过程中得到的速度谱数据体 ,进行压力异常的预测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低速异常带较大可能证实异常高压的存在 ,应用棱边算法能够非常清楚地显示异常压力的范围 ,为划分成藏动力子系统提供一种非常直观的依据。1 方法应用地震层速度之前 ,要对三维地震资…  相似文献   
25.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nC15nC16nC17为主峰碳,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OEP值 0.93~ 1.0 1,无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分布;Pr/Ph值为 0.77~ 1.5 9,在剖面序列中呈波动分布,显示弱植烷优势或姥鲛烷优势;藿烷以C30 占优势,萜烷相对丰度五环三萜烷 >三环萜烷 >四环萜烷;规则甾烷∑ (C27+C28) >∑C29,∑C27/∑C29值为 0.79~ 1.2 0,在剖面序列中下部C27甾烷略占优势,上部C29甾烷略占优势,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C27值为 0.5 1~ 3.6 3,在剖面序列中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同时检出了少量孕甾烷和 4-甲基甾烷。有机质母质构成中,既有丰富的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可能还有一定比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混合的特点。油页岩处于成熟阶段,整个油页岩剖面序列具有一致的热演化程度。剖面中部油页岩具有极高的原始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也是控制油页岩TOC和沥青“A”含量在剖面垂向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
青藏高原北羌塘新生代火山岩中的麻粒岩捕虏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羌塘枕头崖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为安山岩和英安岩类。其中,安山岩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埃达克质火山岩的特征,如高Sr(>1000×10-6)、Sr/Y>50以及低Yb(<2×10-6),表明其应源于榴辉岩相的青藏高原加厚陆壳中下部(>45km深度)。而英安岩类富集LILE,如Rb、Ba、Th、U和K等,亏损HFSE,如Ti、Nb、Ta和Sr等,尤其是Sr显著亏损,表明其应源于斜长石稳定的麻粒岩相源区。该区新生代安山岩和英安岩中麻粒岩捕虏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二辉石麻粒岩和单斜辉石麻粒岩。二辉石麻粒岩平衡温度为783~818℃,单斜辉石麻粒岩形成压力在0·845~0·858GPa之间,来源深度约为27·9~28·3km,表明它们是来自青藏高原加厚陆壳中部的岩石样品,代表了本区英安岩类火山岩的源区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27.
以天然粉石英为基本原料,通过氢氟酸与盐酸混合酸溶蚀技术和机械强力搅拌处理,制备了高纯球形-准球形亚微米晶质SiO2材料。XRD,SEM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高纯球形亚微米晶质SiO2材料为纯结晶SiO2相,粒子呈球形-准球形,球化-准球化率达80%~90%,粒径一般为300 nm~800 nm;其化学组成为:w(SiO2)99.90%,w(Al2O3)192×10-6,w(Fe2O3)33×10-6,w(Mg)1×10-6,w(Ca)2×10-6,w(Cl-)20×10-6。  相似文献   
28.
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新生代陆相地层中湖相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以碳氧同位素作为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的替代指标,试图从古湖泊演化的角度,阐明高原新生代早期环境演变历史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所有分析样品中生物碎屑灰岩类样品的δ18O和δ13C显示最低值,反映它们沉积在一个水体滞留时间短的开放性淡水湖泊系统中。泥晶灰岩类样品的δ18O和δ13C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发育在蒸发作用明显的封闭性咸水湖泊体系中,而叠层石灰岩类明显富集13C可能与微生物活动有关。从始新世到渐新世至中新世,湖相碳酸盐岩δ18O值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δ13C则由古近纪的负值变为新近纪的正值,反映该区古湖泊系统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封闭的过程,预示古近纪到新近纪之交高原古气候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29.
关于台风"飞燕"(0102)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台风"飞燕"路径、结构等方面问题。台风"飞燕"登陆前先后受地形低压和热带云团影响,分别出现右折和左折。在结构上具有尺度小、强度强和椭圆形眼的特点,椭圆形的眼区使沿海台站在台风来临前3~9 h内气压明显上升。狂风暴雨出现在台风中心及其右侧地区,灾害主要由猛烈阵风和暴潮造成。  相似文献   
30.
粘土矿物定量分析偏差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方法中的基体清洗法及其演化而来的自清洗法 对粘土常见矿物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伊利石,等的K值进行了实验测定,在上经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稀释法,即外加一定量石英对由于粘土矿物结晶度和定向度差异所引起定量分析偏差进行修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