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81.
一次典型大范围冷流暴雪个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WRF模式模拟的数据,对2010年12月30日发生在山东半岛的一次冷流暴雪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这是一次典型的大范围冷流暴雪过程,500hPa低涡位置偏南(43°N以南)、850hPa西北冷平流范围广,强度强是造成本次暴雪范围大的主要原因,为强冷流降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2)降雪的水汽来自渤海,由西北风向山东半岛输送,并在半岛北部辐合;高湿区集中在850hPa以下,湿层较为浅薄。(3)降雪落区与高相当位温脊的位置存在着对应关系,强降雪通常发生在脊线附近;θe等值线向上凸起的高能区集中在750hPa以下,大气不稳定层结较低。(4)强烈的上升运动集中在对流层低层750hPa以下,上升运动越强,降雪量越大。⑸受地形影响,西北风吹向辽东半岛时转为东北风,西北风与东北风在渤海中东部至山东半岛形成切变线,切变线的方向和位置决定了降雪的强度与落区;风速在半岛北部低山丘陵前辐合,有利于产生上升运动,使得降雪加强。  相似文献   
382.
王琪 《吉林气象》2014,(1):30-33
2013年吉林省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总的特点是:气温略高,积温偏多,降水偏多,日照正常稍少。粮食主产区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种类比常年少、发生程度轻,农业病虫害影响也较轻,初霜期正常稍晚,主要粮食作物在霜冻前正常成熟。但局地农业气象灾害仍然存在,如春季遭遇低温春涝,造成作物播种期延迟,作物灌浆期出现明显低温时段,中南部、东部地区汛期出现局地暴雨洪涝等灾害。总体上看,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多弊少,且利远大于弊。积温多、农田墒情好、农业气象灾害程度轻,病虫害影响较小是今年吉林省粮豆总产量创历史新高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3.
实践教学是GIS专业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文章在分析国内外GIS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GIS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确定了实践体系、实践模式与综合能力间的关系,系统阐述了GIS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主要内容,提出多层次知识结构GIS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该GIS实践教学系统在高校GIS实践教学中得以广泛推广,为GIS教育和GIS创新人才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4.
为了预测海底管道泄漏油品的扩散规律,解决油品泄漏后的回收处理问题,文中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基础,选取k-ε模型和VOF模型建立数值模拟仿真模型,根据不同泄漏速度,模拟了原油泄漏后的扩散情况。通过不同的泄漏速度的分析可以得出:泄漏速度低时,射流持续时间短,发生在海底且横向扩散位移呈线性变化,泄漏速度高时射流时间长,发生位置较高,横向扩散位移分成三个阶段:扩散-短暂停止-扩散。且随着泄漏速度的增加,其对横向位移的影响越来越小。该研究可为海底管道漏油应急预报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85.
塔西南坳陷不同时代碎屑储集岩成岩环境经历了由酸性向碱性演变的过程,成岩环境地球化学性质的这种转变直接控制了发生在碎屑岩成岩体系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特征。酸性成岩环境形成于烃源岩—储集岩系统中有机—无机反应最活跃时期,主要分布在早成岩阶段A、B期和晚成岩阶段A期,当古地温小于90℃,Ro值在<0.5%~1.3%之间,酸性的孔隙介质与骨架颗粒之间主要发生蚀变、溶解和氧化硅沉淀作用。当古地温达到90℃以上,Ro值在1.3%~>2%时,有机质脱羧基停止,有机酸发生分解,CO2来源减小,使孔隙流体性质由酸性向碱性变化,成岩环境呈碱性,这时晚期含铁碳酸盐矿物交代作用最为活跃,同时伴随自生伊利石和绿泥石沉淀、陆源伊利石重结晶成绢云母、高岭石向伊利石或绿泥石转变等作用。成岩环境在其演化过程中,由于孔隙流体性质的转变,破坏了早期成岩环境的物理化学平衡状态,使旧的成岩反应停止,新的成岩反应开始,从而形成多种矿物蚀变→交代→溶解→沉淀过程,导致碎屑储集岩结构和孔隙组合特征上的差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强度和范围决定了碎屑储集岩的储集性能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86.
王琪  洪昌松 《地图》1999,(2):22-24
空间分析功能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核心,它应该建立在精确的数据空间定位的基础上。MAPGIS软件能被定为国家推荐的商品化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其空间数据定位的高精度,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定位精度的验证,除了通过软件演示和正式测试外,更为直观的检测就是通过...  相似文献   
387.
388.
高原冻土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对地震波能量尤其是高频信号吸收作用强,一直是地震勘探的一个难点.为探测哈拉湖冻土区的深部结构,分析可能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情况及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我们在研究区采用低频可控震源激发进行了高精度二维地震勘探试验.本文通过对原始单炮定性分析以及针对能量分析、频段相对能量比估算、道集间频率分析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来确定振动台数、扫描频率、扫描长度、驱动幅度以及覆盖次数等优选参数.文章总结了可控震源在高原冻土区的野外施工方法,对以后类似地区的地震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89.
青藏高原岩石圈的流变学结构和形变机制是地学界长期争论的重大科学问题.2001年发生在东昆仑断裂带的MW7.8可可西里地震造成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岩石圈构造应力场的很大改变,引起下地壳与上地幔的快速弛豫形变,从而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本研究采用该区域的GPS震后观测,反演这一地区岩石圈的流变学参数并探讨其形变机制.反演所采用的数据来自45个GPS观测点,其中包括一个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基准站,数据最长时间跨度达6.4年.大地震震后形变场主要来源于地壳、上地幔的黏弹性松弛与断层面上的震后余滑,因此本研究同时反演介质的黏滞系数和断层的震后余滑.考虑到东昆仑断层南侧的巴颜喀拉-羌塘地区与北侧的柴达木盆地地区具有明显不同的地壳结构,断层南北两侧采用不同的Burgers体流变学结构,其下地壳-上地幔的短期和长期黏滞系数采用网格搜索法获得;断层震后余滑反演则同时施加近似正比于库仑应力的约束.最终结果显示:东昆仑断层北侧柴达木盆地地区下地壳-上地幔短期和长期黏滞系数分别为5×1018 Pa·s和1.5×1020 Pa·s;东昆仑断层南侧巴颜喀拉-羌塘地区下地壳-上地幔短期和长期黏滞系数分别为1.5×1018 Pa·s和1.5×1019 Pa·s.这一结果表明:巴颜喀拉-羌塘地区下地壳-上地幔黏滞系数显著低于柴达木盆地,意味着巴颜喀拉-羌塘地区下地壳可能存在部分熔融,其地壳形变模式更趋近于连续形变,而柴达木盆地形变模式更趋近于块体运动.研究区下地壳长期黏滞系数比下地壳流模型所主张的黏滞系数高2~3个数量级,表明下地壳流在本地区可能不存在.  相似文献   
390.
新疆富蕴地区近五十年形变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世纪50~60年代高等级三角测量资料和2004~2005年GPS复测数据,计算了新疆富蕴地区近50年的区域形变场。结果表明:富蕴断裂带中部的相对位移最大,约300mm,中误差约为60mm,平均形变速率最大达6mm/a;不管是采用GPS分析得到的断裂长期滑动速率(2mm/a)还是采用地质资料得到的滑动速率(4mm/a),根据弹性应变积累模型,扣除断裂长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后还有较大的剩余形变场。富蕴地区近50年的区域形变场可能是地壳长期构造运动和强震(例如1931年富蕴8级地震)震后粘弹性松弛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