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85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409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对老湾成矿带各期构造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岩浆作用、矿化富集作用研究,将老湾成矿带成矿构造体系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加里东-华力西期深层次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的NNW向构造控矿因素深远,起初始富集作用;从印支晚期(236~214 Ma)开始,在燕山期或期前(132.5Ma)为脆-韧性剪切-右行走滑体系,矿液再次充填控矿形成现在的富矿体;燕山末期后发生了浅层次脆、韧性构造和构造推覆。并建立了老湾金矿带"早期老湾韧性剪切成矿构造系统"与"中期高角度右型走滑脆韧性断裂构造系统叠加"和"晚期构造掩盖或破坏"三期成矿构造演化体系。三期成矿构造演化体系的建立和"晚期老湾岩体推覆于龟山岩组上"的认识,极大地拓展了赋矿地层空间,为取得找矿突破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山坡表层关键带结构与水文连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丘区是洪水的"策源地",山丘区坡地、沟谷及间歇性河道为洪水的形成提供了通道,同时也是水文连通时空变化最为强烈的地带。然而,对流域表层关键带结构特征及其水文连通机制等的认识尚存不足,限制了产汇流理论及模型方法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对比国内外山坡水文实验,发现山坡物理结构连通性控制并深刻影响着水流的连通过程,现有水文连通实验侧重孔隙等微观尺度的规律研究,与水文模型理论存在尺度上的巨大偏差。为此,提出水文连通性应侧重揭示水流在山坡地表、地下的宏观表象通道及分布特征,探索径流连通的动力学机制,即山坡水文连通性研究重在剖析其结构特征的水文累积效应,应保持关键带结构特征合理概化与产汇流理论适度复杂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3.
油砂作为21世纪以来世界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大量的地质工作者对其形成的地质特征、成矿带分布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对于遥感在油砂勘探中的应用少有研究。遥感技术识别不同地物的理论基础是同一波长位置处的反射率差异及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油砂的实测光谱数据,得到其反射光谱的特征及规律。为实现在Landsat 8OLI卫星遥感影像上对油砂的识别,根据油砂实测光谱的研究,分别提出基于油砂光谱特征和相关性分析的Landsat 8遥感影像油砂识别模式,并将其应用在柴达木盆地冷湖和马海两个研究区。结果表明:利用遥感影像进行油砂找矿靶区圈定是可行的;本文总结出的基于相关性分析的油砂提取模式优于光谱特征分析模式;冷湖地区用比值方法进行油砂遥感信息增强效果较好,马海地区则差值方法较好。  相似文献   
104.
联合绝对重力和重力反演与气候实验卫星(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重力多年观测数据,获得了青藏高原多个基准站区域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研究结果表明,绝对重力呈明显的负变化,绝对重力和卫星重力的时变系统差也呈较一致的负值,鼎新(DXIN)、德令哈(DLHA)、西宁(XNIN)、拉萨(LHAS)和仲巴(XZZB)5个基准站的区域地壳垂直形变呈明显的隆升状态,即拉萨块体、祁连块体和阿拉善块体处于地壳隆升状态,隆升速率分别约为2.01±0.15 mm/a、1.88±0.19mm/a、1.91±0.10 mm/a。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双向挤压下,青藏高原的地壳在不断的隆升与增厚,平均隆升速率约为1.94±0.17 mm/a,平均增厚速率约为2.35±3.30 mm/a。  相似文献   
105.
以3个花生品种(开农49号、64号和69号)为材料,通过大田模拟试验,研究UV-B辐射增强对花生结荚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Ewu)日变化的影响,为筛选高产、抗旱、抗UV-B辐射花生品种提供依据.UV-B辐射设2个水平即自然光(CK,1.5 kJ·m-2)和UV-B增强20%(T,1.8 kJ·m-2).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明显抑制花生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与对照相比,UV-B增强条件下,开农49号、64号和69号Pn日均值分别降低19.4%、27.8%、24.7%;Gs日均值降低26.7%、42.9%、28.6%;Ci日均值降低27.2%、20.4%、23.1%;Tr日均值降低17.8%、23.3%、25.1%;Ewu日均值降低16.6%、23.2%、23.9%.UV-B辐射增强对3个品种生长都具有抑制效应,但品种间存在一定的敏感性差异,其中开农49号最不敏感,因此,开农49号在抗UV-B辐射方面比其他2个品种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6.
岩石视反射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净月潭地区自然条件状况的分析和样品采集及数据预处理情况,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岩石视反射率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7.
长白山天池火山全新世喷发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新世以来长白山天池火山以爆炸式喷发为特点,其喷发物包括空降堆积浮岩、熔结凝灰岩和碎成熔岩,除了极少量粗面质成分(SiO2<65%),均属于碱流质火山碎屑岩(SiO2=70%~73%,K2O+Na2O=10%~11%)。火山岩的矿物学(造岩矿物和残余矿物)和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天池火山全新世火山岩与造锥阶段、造盾阶段火山岩是同源(幔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全新世火山岩都具有强烈而相似的Eu、Ba、Sr、Ti负异常,指示了岩浆演化主要受斜长石的强烈分离结晶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08.
为分析泰安市城区孔隙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现状,选取2021年采集的31件水样,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值等方法分析孔隙水主要离子特征及控制因素,运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孔隙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泰安城区孔隙水阳离子以Ca2+、Na+为主,阴离子以HCO3-、SO42-为主;p H值6.75~8.10,整体呈弱碱性;TH含量211~1 226 mg·L-1,平均603 mg·L-1,属于硬水—极硬水;TDS含量368~2 002 mg·L-1,平均917 mg·L-1,属于淡水—微咸水;NO3-含量3.08~111.07 mg·L-1,平均31.85 mg·L-1;K+、NO3-、C...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56例食管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与CT强化峰值参数间进行对照,研究其相关性,为食管癌的影像学诊断及早期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56例患者均于术前行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记录不同扫描时期病灶的CT平扫值、增强峰值;VEGF在正常食管粘膜和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测定。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VEGF的表达增强可能是鳞状细胞癌恶性度增高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标志,CT扫描增强幅度与食管癌中VEGF表达强弱无关。结论:VEGF的表达增强可能是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标志,CT扫描中病灶增强幅度不能反应肿瘤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0.
高精度重力异常模型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基础地球物理数据.本文依据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项目的 100个高精度绝对重力基准站数据,首先,分别与EGM2008模型和GGMplus模型进行对比,得到了模型之间的差异性特征统计参数;其次,我们对与绝对重力同点位测量的垂直梯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重力垂直梯度变化的标准差高达537.2E.通过提取Crust1.0地壳结构模型参数,计算得到了Moho界面起伏引起的垂直梯度变化,分析认为地表垂直梯度的变化主要与地形和浅部密度异常体相关.最后,基于重力场模型和观测数据的统计结果,针对经典重力异常计算公式中的一些流程提出了优化建议.本文结果对于使用区域重力异常模型,研究地壳结构和提高长剖面、小比例尺重力探查项目中的异常计算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