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南海东北部滨海断裂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南海东北部滨海断裂带由于其在南海中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在华南沿海和南海北部陆架两个构造区域中的重要作用,一直倍受中外地球工作者关注。本文总结了滨海断裂带地球物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滨海断裂带两测地壳结构特征明显不同,并特别指出,加强滨海断裂带深部结构研究,同时综合周边已知的地球物理资料,解决滨海断裂带的构造属性问题、中地壳低速层问题及探讨滨海断裂带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是今后的研究重点与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32.
肖进原 《贵州地质》1996,13(4):339-343,338
本文论述了采用遥图像作信息源,开展水照水电站库周1:5万比例尺土壤蚀调查与制图。面积量算,分区治理规划措施等项研究工作的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33.
九里山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最高排水量为104.20m^3/min,吨煤排水量为116.87m^8,长期达不到生产能力。分析了矿区的地层、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认为L9灰岩含水层是矿区的主要充水水源,充水通道为断层带及底板底鼓引起的裂隙带。另外,钻孔及注浆过程中的水位变化证实了L2潜伏水头的存在。指出矿区突水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在采掘(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矿压、水压的作用下,煤层底板的完整性被破坏而产生裂隙,当这种裂隙和L2灰含水层的潜伏水头沟通时,就会产生L2灰含水层的突水。据此提出了目前应对突水的措施是在14101工作面布置钻孔注浆,封堵煤层至O2灰含水层之间的所有含水层。  相似文献   
134.
豫晋陕熊耳群沉积岩夹层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太平  原振雷 《河南地质》1998,16(4):261-272
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广泛分布于豫晋陕交界地带的华北板块南缘,时限为1850 ̄1650Ma。通过火山熔岩中沉积岩夹层(砂岩、泥岩、硅质岩和碳酸盐岩等)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熊耳群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生成的古地理环境是以陆相为主,晚期才有海水入侵,沉积了一些海相沉积物。  相似文献   
135.
Microbial corrosion of metal materials can be due mainly to a number of differentgrounps of organism, including bacterium, fungus, yeast and protozoa. Fungi not only de-teriorate some metal materials with above others, but also under given conditions cause metalsto corrode themselves or lead to further extended procession of metal corrosion. The paperstudies corrosion of fungi on metal materials, and deals briefly with the material selecting  相似文献   
136.
南海东北部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处理及初步结果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为开展南海东北部海陆过渡带和滨海断裂带横向深部结构研究,利用陆上流动地震台记录与海上气枪放炮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广东汕头沿海进行了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详细介绍了该次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与流程,并针对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和常用地震软件编写了3个格式转换程序。应用这3个程序和SAC、SU等地震软件得到了初步的数据处理结果。在南澳台和新塘台的单台地震记录剖面中可以清晰地识别出多种震相,得到许多有用的地震信息,证明海陆联测的野外工作和第1阶段的数据处理工作是成功的,为下一步地壳深部结构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7.
本文报道了1981年12月—1932年2月,在参加新西兰组织的南极维多利亚干谷和罗斯岛海滨考察中,从10个采样点采集了水、泥、雪和海水样品,进行了包括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异养菌的分离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有10属的细菌,9属的酵母菌和9属的霉菌.大部分菌株能在20℃和5℃生长,极个别菌株只能在5℃以下才能生长,从海滨及附近湖泊分离的菌属多于从内陆干谷样品中分离的菌属,表现了菌类组成和极地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8.
During the expedition from Dec. 1981 to Feb. 1982, Dry Valley, Victoria and Ross Island Beach in Antarctica were visited. From ten stations samples of water, soil, snows and seawater were collected, from which heterotrophic microbes (including bacteria, yeast and fungi)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en genera of bacteria, nine genera of yeast and nine genera of fungi. Most of the strains grow at the temperatures of 20℃ and 5℃, while a few grow only below 5℃. More bacterial genera were isolated from the beach and nearby lakes than those from the inland Dry Valley, indicat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train composition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polar zone.  相似文献   
139.
海洋锰细菌与锰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锰结核大量而又广泛地分布于海洋环境,据统计,仅太平洋的锰结核储量就达16600亿吨。其中含锰达2000—4000亿吨,镍90—164亿吨,铜50—88亿吨,钴38—58亿吨,一些有用金属的平均含量高出地壳平均值46—274倍,并且以年增长率为1000万吨激增,实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矿床,由此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兴趣和关注。研究海洋锰结核的起因、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成了当今“热门”课题。锰结核研究,迄今已逾百年,早在十九世纪的“挑战者”环球科学探险时代,海洋地质学者就开始锰结核调查研究。经百年来的研究,目前普遍认为锰结核的海底形成机理可概括为两种,一是生物形成机理;二是地球化学形成  相似文献   
140.
南海地热异常明显与主要构造断裂带和水热/岩浆活动有关。东部平行于马尼拉海沟的一条SN向低热流异常带起因于南海洋壳对吕宋岛的俯冲。南沙海槽及其南部陆缘的地温场比较复杂。南部的曾母盆地是一个显著的高地热异常区,它起因于年轻的构造拉张,其地幔热流高达中央海盆洋壳的地幔热流值。西南次海盆也是一个高地热异常区,虽然该次海盆形成较早,但与年轻的构造拉张有关。热流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南海中央海盆西缘断裂带、西南次海盆和曾母盆地构成的NE向高热流异常带可能是一个大型的现代构造拉张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